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5.90
折扣购买: 中国经典原境界
ISBN: 9787301269251
顾随: 中国现当代最富影响的学者之一,即是一位大学者,也是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还是书法家。1920年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后即从事教育事业。长期任教于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河北大学等高校。他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著作甚多,是“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
情操(personality),名词(noun)。 情操(“操”,用为名词,旧有去声之读),此中 含有理智在内。“操”之谓何?便是要提得起、放得 下、弄得转、把得牢,圣人所说“发乎情止乎礼义” (《毛诗序》)。“操”又有一讲法,就是操练、体操 之“操”,乃是有范围、有规则的活动。情操虽然说 不得“发乎情止乎礼义”,也要“发而皆中节”(《 中庸》一章)。情操完全不是纵情,“纵”是信马由 缰,“操”是六辔在手。总之,人是要感情与理智调 和。 向来哲学家忒偏理智,文学家忒重了感情,很难 得到调和。感情与理智调和,说虽如此说,然而若是 做来,恐怕古圣先贤也不易得。吾辈格物致知所为何 来?原是为的求做人的学问。学问虽可由知识中得到 ,却万万并非学问就是知识。学问是自己真正的受用 ,无论举止进退、一言一笑,都是见真正学问的地方 。做人处世的学问也就是感情与理智的调和。 “诗三百篇”含义所在,也不外乎“情操”二字 。 要了解《诗》,便不得不理会“情操”二字。《 诗》者,就是最好的情操。也无怪吾国之诗教是温柔 敦厚,无论在“情操”二字消极方面的意义(操守), 或积极方面的意义(操练),皆与此相合。所谓学问, 浅言之,不会则学,不知则问。有学问的人其最高的 境界就是吾人理想的最高人物,有胸襟、有见解、有 气度的人。梁任公(1)说英文gentleman不易译,若 “士君子”则庶近之矣,便“君子”二字即可。孔子 不轻易许人为君子: 君子哉若人!(《论语·宪问》) 君子哉!蘧伯玉。(《论语·卫灵公》)(2) 君子之材,实在难得。“士君子”乃是完美而无 瑕疵的,吾人虽不能到此地步,而可悬此高高的标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此 则人高于动物者也。人对于此“境界”有所谓不满, 孔夫子尚且说: 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 而》) 此虽不是腾云驾雾的仙、了脱生死的禅,而远亲 不如近邻,乃是真真正正的人,此正是平凡的伟大, 然而正于吾人有益。五十学《易》,韦编三绝,至此 正是细上加细,而止于“无大过”。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论语·泰伯》) 读此真可知戒矣。然而,过分的谦虚与过分的骄 傲同一的讨厌。而夫子三谦亦令人佩服,五十学《易 》,可知夫子尚不满足其境界。所有古圣先贤未有不 如此者。古亚历山大(Alexander) (3)征服世界,至一荒野,四无人烟,坐一高 山上曰:噫吁!何世界之如是小,而不足以令我征服 也!但此非贪,而是要好,人所以有进益在此,所以 为万物之灵亦在此。 学问的最高标准是士君子。士君子就是温柔敦厚 (诗教),是“发而皆中节”。释迦牟尼说现实、现世 、现时是虚空的,但儒家则是求为现实、现世、现时 的起码的人。表现这种温柔敦厚的、平凡的、伟大的 诗,就是“三百篇”。而其后者,多才气发皇,而所 作较过,若曹氏父子(4)、鲍明远(5)、李、杜、 苏、黄(6);其次,所作不及者,便是平庸的一派 ,若白乐天(7)之流。乐天虽欲求温柔敦厚而尚不 及,但亦有为人不及处。吾国诗人中之最伟大者唯一 陶渊明,他真是“士君子”,真是“温柔敦厚”。这 虽是老生常谈,但往往有至理存焉,不可轻蔑。犹如 禅宗故事所云:诸弟子将行,请大师一言,师曰:“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弟子大失所望,师曰:“三 岁小儿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8)吾人之好高 骛远、喜新立奇,乃是引吾人向上的,要好好保持、 维护,但不可不加操持;否则,小则可害身家,大足 以害天下。如王安石之行新法,宋室遂亡也矣。 走“发皇”一路往往过火,但有天才只写出华丽 的诗来是不难的,而走平凡之路写温柔敦厚的诗是难 乎其难了,往往不能免俗。有才气、有功力,写华丽 的诗不难,要写温柔敦厚的诗便难了。一个大材之人 而嚅嚅不能出口,力举千钧的人蜕然若不胜衣,这是 怎么?才气发皇是利用文字——书,但要使文字之美 与性情之正打成一片。合乎这种条件的是诗,否则虽 格律形式无差,但算不了诗。“三百篇”文字古,有 障碍,而不能使吾人易于了解;唯陶诗较可。“月黑 杀人地,风高放火天”(9),美而不正;“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正而不美。 宗教家与道家以为,吾人之感情如盗贼,如蛇虫;古 圣先贤都不如此想,不过以为感情如野马,必须加以 羁勒,不必排斥,感情也能助人为善。先哲有言:“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礼记·礼运》)情与欲固有关,人所不能否认 。 以上所述是广义的诗。 P7-P12 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学问与人生的巅峰之作。 做人与读经相映成辉,修身与悟道相得益彰,怡情与治学水乳交融。在中国经典的人文关怀中,追寻古典文化原初的清纯精神,开启现实人生本真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