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经济管理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王夫人第一招:制造舆论 自古至今,舆论的压力之大绝对不能忽视。为了 达到目的,王夫人与妹妹及外甥女等人有意制造了“ 金玉良缘”之舆论,家大业大的皇商薛家到了京城, 不住在自己家中却坚决地住在了贾府,而且薛姨妈在 王夫人的鼓励下到处宣传和尚道士的预言“金玉良缘 ”,宝钗非要找个带玉的出嫁,目标直指贾宝玉,毫 不隐讳。聪明乖巧的宝钗更是戴着金锁满院子跑,让 贾府上下都知道了“金玉良缘”理论的存在。宝钗甚 至还亲口把“金玉良缘”的说法通过与丫鬟莺儿演双 簧的形式植入贾宝玉的脑海乃至心田。在第8回“贾 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中: 宝钗看毕,又重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里念道: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 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 也嘻嘻的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 两句话是一对儿。” 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字 ?我也赏鉴赏鉴。”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 什么字。”宝玉央及道:“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呢 ?”宝钗被他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 吉利话儿錾上了,所以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 有什么趣儿?”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 袄儿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摘出来。宝玉忙 托着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字,两面八个字,共成 两句吉谶,亦曾按式画下形相:金锁正面不离不弃金 锁反面芳龄永继。 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 问:“姐姐,这八个字倒和我的是一对儿。”莺儿笑 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宝钗不等他说完,便嗔着:“不去倒茶?”一面又问 宝玉从那里来。 王夫人的这一系列运作让吃斋念佛的贾母不好否 定,而更高明的是,在如此轰轰烈烈的舆论战中王夫 人绝不走到阵前,这也是她一贯的做法,后面的手段 大抵如此。见多识广的贾母也无可奈何,神仙是得罪 不起的,老太太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太极拳招 式来应对,她在宝玉的年龄上作起了文章。贾母说: “和尚说了宝玉不宜早婚”,在贾母看来,一是宝钗 比宝玉大了二岁,她肯定耗不起,否则一不小心会成 为剩女的;二是“不宜早婚”也是和尚说的,哪个神 仙也不能得罪,所以这一回合贾母王夫人难分伯仲。 王夫人第二招:高层压力 贾母作为贾府董事长,位高权重,但她也有所顾 忌:·是神仙,一是皇命。在第一招制造舆论中神仙 已经出马了,下一招就是皇命。王夫人一招不成再次 出招,她要打出皇牌了。身为皇贵妃的贾元春是王夫 人的亲生女儿,是贴心小棉袄,省亲期间看到了黛玉 、宝钗,更有时间跟亲娘交流意见,交流的什么不重 要,重要的是结果——元春指婚!当然,深知老祖母 心思的元春不便指婚的过于露骨,姐姐毕竟不是父母 ,通过端午节给弟妹们不同的赏赐,而对宝玉、宝钗 一样的赏赐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坚决拥护王夫人的主 张!点到为止,这是标准的中国政治权谋。面对皇家 高层的压力,贾母不能全不当回事。太极拳第二式: 元春送出120两银子叫端午节打三天平安礁,贾母带 着家里大大小小的小姐丫鬟一起去,宝玉黛玉因为有 个道士说给宝玉提亲的事吵架,“气得”贾母说出“ 不是冤家不聚头”,“什么时候我闭眼了,由着这两 个小冤家闹上天去罢”。这话可不是真正的气话,面 对所谓的高层压力,贾母选择了最好的出手时机与方 法。先看时机,元春安排的活动一定要进行活动总结 的,那么老太太说的话被汇报到元春处是必然的;再 看方法,“冤家论”,那个时代“不是冤家不聚头” 的说法代表的就是有姻缘的意思。贾母用“冤家论” 来回应王夫人的“金玉良缘”论,同时,贾母又拿出 了太极必杀技“啥时候我闭眼了”,以死相逼,但又 点到为止。在第29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多情女情重 愈斟情”中: 过了一日,至初三日,乃是薛蟠生日,家里摆酒 唱戏,贾府诸人都去了。宝玉因得罪了黛玉,二人总 未见面,心中正自后悔,无精打彩,那里有心肠去看 戏?因而推病不去?黛玉不过前日中了些暑溽之气, 本无甚大病听见他不去,心里想:“他是好吃酒听戏 的,今日反不去,自然是因为昨儿气着了。再不然, 他见我不去,他也没心肠去。知识昨儿千不该万不该 铰了那玉上的穗子。管定他再不带了,还得我穿了他 才带。”因而心中十分后悔。那贾母见他两个都生气 ,只说趁今儿那边去看戏,他两个见了,也就完了, 不想又都不去。老人家急的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 那一世里造下的孽障,偏偏儿的遇见这么两个不懂事 的小冤家儿,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真的是俗语儿 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了!几时我闭了眼,断了这 口气,任凭你们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 烦,也就罢了。偏他娘的,又不咽这口气!”自己抱 怨着,也哭起来了。 谁知这个话传到宝玉黛玉二入耳内。他二人竟从 来没有听见过“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这句俗语儿,如 今忽然得了这句话,好似参禅的一般,都低着头细嚼 这句话的滋味儿,不觉的潸然泪下。虽然不曾会面, 却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 正是“人居两地,情发一心”了。 P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