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退缩到成长(发展你自己)/我们内心的焦虑系列
作者简介
林紫 心理学博士,专注心理咨询20余年,影响中国心理学50人之一,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先驱与推动者,创办中国早期的非药物心理咨询机构“林紫心理机构”,在上海、深圳、成都等地设有分部。 国家卫健委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国际EAP(员工帮助计划)协会中国分会理事,上海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公安及司法系统特聘心理专家。 荣获“全国优秀心理工作者”称号、上海心理行业突出贡献奖、IBM全球代码行动大中华区个人优秀贡献奖等。20余年来,带领团队为个人、家庭,中欧商学院及各大中小学、幼儿园,微软、苹果等世界500强企业,外交部、公安部等政府机关提供专业心理服务,服务覆盖数十万人,遍及大中华地区。 著有《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心灵捕手”丛书等,发表文字逾千万。
内容简介
01 你听过的歌曲藏着你成长的秘密 〈?情绪记忆?〉 对自己有了更加宽广和深入的认识了解之后,我们 的人生任务之一,就是主动发展自己,而不是被动地等 待被发展。就像大家常引用的那句话:“鸡蛋,从外打 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 从内打破则是成长。” 怎样让自己从内而外破壳而出,活出更多的可能性 呢? 这里有一条最轻松的线索,试一试通过自己熟悉的 歌曲和音乐,来了解自己过往的自我发展轨迹和未来可 以拓展的空间。 先跟大家分享两个我接触过的自闭症孩子的案例。 1998年,我在上海市残联特殊儿童指导中心参与日 本心理专家的“动作疗法”研讨会,会议有两天是与十 几个3~6岁的自闭症孩子一起度过。这些孩子看着都很 可爱,其中有一个4岁的男孩,大大的眼睛,白白的皮 肤,让人想起那个美丽而深情的称呼—“天使的孩子” 。 “天使的孩子”有着自闭症儿童典型的特征表现: 没有目光接触,无法与人交往。任爸妈和老师怎么引导 ,他都只自顾自默默地呆坐在地板上。 我静静地在孩子对面坐下来,试着轻轻拍手、轻轻 哼唱各种随口改编的歌,当不经意间唱到“对面的孩子 看过来、看过来”时,孩子突然开心地笑了,紧跟着竟 然也拍着小手唱了起来。 孩子的父母非常激动,虽然我无法向他们解释为什 么,但歌曲让他们看到了打开孩子封闭心灵的希望之光 。 2016年,我去拜访一所微型的华德福学校,遇到一 个19岁的男“助教”,他从4岁起一直在做自闭症的康 复训练。他看到我们非常开心,主动迎上来打招呼,一 字一句非常费力地介绍自己,告诉我们他很喜欢唱歌和 弹琴。 我们盘腿而坐,鼓掌请他来一曲,他自豪而又自信 地打开琴盖,行云流水地一边演奏一边高声唱他最喜欢 的《你是我的眼》:“如果我能看得见/生命也许完全 不同……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让我看见 这世界就在我眼前……” 随行的几位老师都感动得掉眼泪,为这个自闭症男 孩的乐观、努力和纯净。他无法用流畅的语言向我们阐 述他的经历和感悟,但他演唱的歌曲,却让我们知道: 他一直都在尽最大的努力向这个世界靠近。 歌曲或者其他形式的音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魔力 ,是因为它们可以直指人心、避开意识层面的理性阻挡 ,打开你的潜意识并且成为你潜意识的一部分;同时, 它们能在一瞬间重新带你回到最初听它时的情境中,唤 起你的情绪性记忆。 情绪性记忆,是对曾经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父母为儿女焦虑,儿女为学业焦虑。 老板为企业焦虑,员工为业绩焦虑。 丈夫为家庭财富焦虑,妻子为婚姻关系焦虑。 …… 林紫老师在20多年工作中,接触了太多人的焦虑,她的观点是“我们太过焦虑,是因为从未与自己在一起”,不去探索和看清自己,才会时常迷茫;不知道怎样让自己更好成长,才常常退缩不前;缺乏勇气超越自己,才自卑没信心;不懂得如何接纳自己的局限,才苛求完美,不放过自己……每个人只有试着与自己相处,才能走出焦虑,找到内心真正的安宁。 本册书作为系列之二,提出从成长的视角来看待焦虑,由内打破才能让自我改变。从人生发展阶段、找到性格优势、经营亲密关系、确定职业方向、处理复杂人际这五个维度,来帮我们学习如何在现实烦恼中发展自己、更好成长: 比如,我们会探求早期情绪记忆、依恋模式和创伤,以便看清自我发展的不同阶段并释放被卡在某阶段的生命力; 通过对MBTI测试的了解,来探知自我性格优势和天赋;看见亲密关系中的“共同人格”,学习与伴侣在差异中共同成长; 通过对职业锚、职业人格的学习来更好规划职业生涯;借助萨提亚治疗技术来处理复杂人际,让自己在社会关系中游刃有余。 读过本书你会发现,以往苦恼的成长问题已有答案。更重要的是,你不必再对这些问题感到焦虑,因它们都是自我成长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