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三部曲:知行策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 动 "" 与 “ 静 "" 的艺术 — 《 物流服务运作管理》 序 北京交通大学的郎茂祥 、张晓东两位教授 , 多年来研究物流 、讲授物 流 、参与物流实务 , 桃李芬芳 , 成果颇丰 。如今 , 他们带领团队 , 把实战经 验提升到理论高度 , 写成了《物流服务运作管理》 一书。 值此书出版之际 , 两位年轻教授要我在前面写几句 , 这是对我的信任和 抬爱 。但对我来说 , 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首先 , 什么是物流就是一个众说 纷纭的话题。 有人说 , 物流从远古走来 。我们讲劳动创造了人 , 这个“ 劳动 ”本身应 该包含原始的物流活动 。万里长城 、木牛流马……都有物流活动贯穿期间。 “ 一骑红尘妃子笑 , 无人知是荔枝来 ”不就是典型的物流运作场景吗? 马帮、 驼队 、镖局 、茶道 , 以至于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不也是物流活 动历史演进的真实写照吗? 有人说 , “ 物流 ”从国外引进 。物流活动古已有之 , 现代物流概念的产 生不过 100 多年 , 引进我国还不到 40 年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 , 改革开放的 大幕刚刚开启 , 各行各业百废待兴 。其时 , 现代物流概念被引进国内 , 开始 了早期的知识启蒙和理论探索 。随着国门打开 , 跨国企业进入 ; 全球化深入 推进 , 国际贸易迅速升温 ; 深化体制改革 , 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 商品极大丰富 , 买方市场加快形成 ; 信息技术进步 , 物流管理有了新的手段: 这些 市场环境 、制度环境和技术条件推动了现代物流在中国大地蓬勃兴起。 也有人说 , 物流是“ 动 ” 与 “ 静 ” 的艺术 。 国家标准 《 物流术语》 中 把“ 物流 ”解释为: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 要 , 将运输 、储存 、装卸 、搬运 、包装 、流通加工 、配送 、信息处理等基本 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我的理解 , 这个概念的核心在于八大功能的有机结合、 系统运作 , 其中运输和储存是基本功能 。所以有专家把物流解释为“ 动 ” 与 “ 静 ” 的艺术 。“ 动 ” 是运输 , 用以解决物品空间位移问题 ; “ 静 ” 是储存 , 解决时间调节问题 。什么时候“ 动”? 什么时候“ 静”?“ 动 ”往何处? “ 静 ” 待何时? 这个“ 动 ”“静 ”不就是本书所讲的“ 物流服务运作管理 ” 的核心 内容吗? 还有人说 , 物流是基础性 、战略性产业 。物流概念引进之初 , 人们并不 认为物流是一门产业 。到了2006 年 , 在国家发布的《“ 十一五 ”规划纲要》 中 , 首次单列一节 , 提出“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标志着物流产业地位的 确立 。2009 年 ,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 国务院提出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 划 , 物流业位列其中 。2014 年 , 国务院出台 《 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4—2020 年) 》, 把物流业定位于“ 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 、战略 性产业”。何为基础性? 我认为 , 与供电 、供暖 、供气以至于客运系统一样 , 所发挥的基础性作用无可替代 。何为战略性? 一产 、二产 、三产以至于所有 的物质资料生产以及绝大多数精神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物流业的支撑 。 因 此 , 物流业是影响 、支撑 、服务和带动全局的产业。 这样一个重要的服务产业 , 离不开运营服务的主体—物流企业 , 需要 服务运作管理 。无论什么样的物流企业 , 不管企业性质 、规模大小 、评估等 级 、运营模式 , 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是一体化运作 。就是把运输 、储存等八大功能有机结合 , 进行一体化 运作 , 提供一站式服务 。尽管这些功能不是由一家企业来实现 , 但一定是“ 门到门 ”“ 点对点 ”“桌对桌 ” 的服务 。这是现代物流最基本的运作模式 , 也是整合物流资源最基本的方式方法 。从这一特点来看 , 快递服务就是典型 的现代物流业态之一。 二是网络化经营 。无论是直营还是加盟 , 物流企业离不开网络 。 网络的 规模 、布局以及响应速度 , 反映物流服务运作的能力和水平 。 国内一些竞争 力强的物流企业 , 其网点总数已达上万个 , 正在向国外扩展 。跨国物流企 业 、快递巨头 , 无不依托遍布全球的服务网络 。 网络化经营是物流企业的核 心竞争力之一。 三是信息化整合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 。为什么生产企业可以实现 “ 零库存”? 为什么商场超市从不“ 停业盘点”? 为什么物流企业敢于承诺下 单后几小时内送货上门? 背后都有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撑 。随着云计算 、大数 据 、物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 , 物流企业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 。近年 来 ,“ 双 11 ”爆仓的问题逐步缓解 , 物流信息化功不可没。 四是专业化提升 。随着物流需求细分 、社会分工细化 , 汽车物流 、冷链 物流 、医药物流 , 以至于专门针对某一品牌服务的物流企业崭露头角 。在一 些细分领域 , 已经出现了“ 小巨人 ” 型物流企业 。它们通过深耕某一领域 , 精确 、精准 、精细 、精益服务运作 , 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 形成了品牌效应 , 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 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本书的第一读者 , 我有幸先睹为快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物流 领域深厚的研究积淀和坚实的实践基础 , 体会到了他们的独到见解和特有 风格。 一是基础性与实用性相一致 。本书面向物流专业本科学生 , 立足于物流 服务运作管理实践 , 注重基本原理 、基本概念 、基本模式 、基本方法的阐 释 。针对将要进入物流领域的学生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 从实务操作角度介绍 了实用方法和丰富案例 , 可以帮助学生尽快了解行业 、尽早进入“ 角色”。 二是系统性与先进性相统一 。本书从物流服务运作管理的概述讲起 , 介绍了服务模式、 服务网络 , 指导学生进行服务方案设计、 合同订立以至于运 输 、仓储等物流基本功能模块的实务操作 , 以物流质量管理收尾 。这样的结 构顺序 , 符合物流服务运作管理流程 , 也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掌握 。而 且 , 本书还增加了许多近年来出现的新观点、 新模式、 新方法 , 启发学生较 快适应工作环境 ,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是严谨性与通俗性相融合 。本书行文风格严谨务实 , 不仅有基本概念 的阐释、 过程的描述 , 也有丰富的图表、 案例 , 而且语言平实 , 通俗易懂 , 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物流服务运作管理 , 是既古老又现代的行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 进步 , 还会不断加入新的内容 。我希望年轻学子通过对本书的学习 , 热爱这 个行业 , 钻研这个专业 , 干好这份职业 ; 也希望两位教授和他们的团队 , 积 极投身于物流学科体系建设 , 不断有新作问世 , 为我国物流业事业的发展提 供更好的教材 , 培养更多的人才。 (郎茂祥 、张晓东主编高等学校物流工程专业系列教材 《 物流服务运作 管理》,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6 年 8 月 ) " 《物流三部曲:知行策》是一部汇聚了作者二十余年物流行业深耕细作的心血之作,它不仅是一部个人成长的回忆录,更是中国现代物流行业蓬勃发展的生动见证。本书通过“知”、“行”、“策”三大篇章,系统梳理了作者对中国物流发展的深刻洞察、实地调研的宝贵经验以及参与国家物流政策制定的精彩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