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庭图书馆
作者简介
乙一,生于日本静冈,1996年以处女作《夏天、花火与我的尸体》拿下第6届JUMP小说·纪实小说大奖,2002年以《GOTH断掌事件》荣获第三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收获了超越轻小说人气作家的赞赏。
内容简介
熟识的编辑说,小心谨慎的人在写文章时会频繁 使用标点,而奔放大胆的人则较少使用标点。当真如 此吗?说起来,我一般不会在“我开始写小说了”这 句话之间加标点,不过,会不会在“我”后面加上逗 号,把这句话一分为二更好呢?我会纠结这种问题是 因为一位读者的提问。 “我本人也写小说,但总是把握不好应该何时使 用标点。请教一下,您是从什么时候,以怎样的契机 开始写小说的呢?” 在此之前,我谢绝了一切采访,而且前两本书里 也没有作者后记这种东西。今天,我首次得到了讲述 个人经历的机会。这个机会来之不易,既然读者在信 里问到了,那么我也想试着将自己开始创作小说的心 路历程通过纸笔记录下来。 那是小学五年级的一个秋日,我孤零零地坐在教 室里对着“班级日志”发呆。落日的余晖从窗口倾泻 而入,把黑板、课桌都染上了一层金黄。操场传来阵 阵欢声笑语,眺望窗外,一群男生在嬉笑打闹,夕阳 把他们的背影拖得很长很长。 午休时间和放学后,我通常会和很多朋友外出玩 耍。那天我也想赶快出去找他们玩,但是正好轮到我 值日,必须在回家前写好“班级日志”交给老师。然 而,我却迟迟写不完。日志里有一个栏目叫做“感想 ”,我实在想不出应该写些什么才好。现在回想起来 ,就像其他同学那样随便写上两笔不就行了吗?比如 “今天好累啊”或“今天很开心”之类的。我攥着铅 笔苦思冥想,脑海中依然一片空白。但是,总不能空 着这一栏交上去吧。突然,我灵机一动,那天语文课 上讲到“尝试创作虚构作品”,老师让我们在课堂上 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有趣的故事。平时,写读后感 和日记总是让我十分头痛,可是自由创作的时候,不 知为何我的心却雀跃不已。 于是,我在“感想”一栏写了一段故事,我想这 总比空白强点儿吧。现在回想起来,没挨骂真是幸运 。如果碰上死脑筋的老师.一定会觉得我在瞎胡闹吧 。不过,我们的班主任H老师可不是那种人。我去办 公室交日志的时候,他当着我的面读完我的文章,问 了一句“然后怎么样了?” “我只能写下这么多。" “感想”一栏太小,写不下更长的文章。H老师 沉思片刻,从书桌抽屉里拿出一本崭新的笔记本递给 我。 “如果你还想接着写的话,就写在这上面好了。 ” H老师一定看出了我对创作充满兴趣。他又补充 说:“要是写出后续,也给老师看看吧。” 从那天起,我就开始在那个本子上写故事,并送 去给H老师阅读。那时的我比现在更勤快,若是计算 字数的话,平均一天能写满三张四百字的稿纸。我每 三天交给老师看一次,也就是说,H老师每次要看九 页稿纸长度的文章。 至于故事的内容,实在太惭愧了,请恕我不想说 太多,不过简单说来,就是一个有朋友和家人实名登 场的科幻小说。写小说的事一直在暗中进行,每次把 笔记本带去办公室的时候,我都要煞费苦心不让同学 发现。这个写满故事的笔记本是我和H老师之间的秘 密。H老师不善言辞,很少对我说他的感想,不过这 样反而更好。取而代之的是,他每次都会在文章末尾 用红笔写上阅读时间。每当看到这行红字,我都心花 怒放,因为有读者在阅读我写下的文字,有听众在倾 听我默默表达的心声。 寒假结束,第三学期开始之后,我依然保持了写 小说的习惯。笔记本的空白页所剩无几,为了节约空 间,我尽量把字写小。越接近封底,文字的行间距就 越密。然而,下一学年,H老师就不再担任我们的班 主任了,于是我只好疯狂赶工,草草结尾。那时我还 缺乏巧妙收束故事的技巧,小说在混乱中收场。读完 最后一章,H老师罕见地发表了看法:“结尾不够精 彩啊。” 那时,我是为了H老师这位读者写作的。并不是 随心所欲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而是时刻意识到一种客 观的看法存在,而进行创作的。也许正是有了这种经 验,现在我才能出书吧。 如今,我默默期待着,会不会有一个孩子读完这 篇后记之后,也像我当年一样在笔记本上写下故事送 给老师看呢?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