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暨南大学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孙中山革命与华侨精英/孙中山与华侨华人系列
ISBN: 9787566823939
孙眉远走檀香山的这个时期,正是大批华人走向 世界各地的开端。据说当时翠亨村中人们都在谈论夏 威夷,说那里是谋生的好去处。此时的夏威夷政府正 在发展农业,稻谷取代了咖啡成为当地第二大物产, 其中华人的贡献十分巨大。 那时通信极为不便,孙眉的家书只能托往来的华 侨代为传递,一年或许只能往返两三封信。孙眉在信 中描绘了夏威夷的美景、异域的美食,更重要的是新 生活充满了希望的色彩。与许多华侨一样,随着家信 送出的往往还有他辛苦积攒的工钱,孙眉寄回的侨汇 令孙家人的生活日渐改观。 光绪三年四月二十八日(1877年6月9日),孙眉首 次还乡。此次回到翠亨,孙眉不仅见到了分别数年的 爹娘与兄弟姐妹,还完成了终身大事,与谭氏完婚。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在家乡招 工。他与人合股包船,把家乡的侨民带到檀香山,从 夏威夷王所给的每人百元的津贴中获得报酬。孙眉曾 经在翠亨设立一个移民事务分所,专门处理移民事宜 。与孙眉同年抵达檀香山的华侨有223人,而到十年 之后,这一数字已达2万,华侨人数占全檀香山人口 的l/4。④孙眉的事业在华侨拓殖的大潮中蒸蒸日上 ,随后由檀香山搬到茂宜岛,开了一家名叫“德昌隆 ”的商店,以此为基础大展宏图,后来被当地人称为 “茂宜王”。 孙中山早就在兄长的家书中了解到檀香山的风土 人情,很想追随其脚步,但这一想法遭到了父亲孙达 成的拒绝。直到光绪五年(1879),孙眉托同乡郑强夫 人带母亲和弟弟到檀香山,孙中山才得以遂愿。这次 旅行,轮舟之奇,沧海之阔,极大地拓展了一个农村 孩子的视野。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他心中激荡 起了对西方强烈的求知欲。 孙中山在长兄孙眉的资助下进了檀香山的意奥兰 尼书院。这是一所由英国圣公会主办的学校,学生不 仅要学习语言、政治、经济和社会等课程,还要阅渎 圣经、参加宗教活动。在这种环境中接受西式教育的 外国学生,不仅学习到各种西学的基础知识,还能够 接触到西方社会、政治、文化的方方面面。生性好学 的孙中山如鱼得水。 孙中山可谓是幼习孔孟,多有“中学”积累;又 求学海外,亲受欧风美雨的浸染。这为他畅通无阻地 融汇中西文化搭建了平台,为日后成为同时代的中国 人中少有的“通人”打下了基础;亦为往后能把西方 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加以改造,移植到中国创 造了条件。 经过中西教育的对比,他对中外之别的认识也不 断深入:“至檀香山,就傅西校,见其教法之善,远 胜吾乡。故每课暇,辄与同国同学诸人,相谈衷曲, 而改良祖国,拯救同群之愿,于是乎生。当时所怀, 一若必使我国人人皆免苦难,皆享福乐而后快者。” 1882年,孙中山从意奥兰尼书院毕业,进入奥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