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奉打更人(12)-雍州风云

大奉打更人(12)-雍州风云
作者: 卖报小郎君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29.40
折扣购买: 大奉打更人(12)-雍州风云
ISBN: 9787020186679

作者简介

卖报小郎君,“起点中文网”超人气话题作者,阅文集团重要作家。 曾进行过多种题材的创作,文风诙谐风趣,对人物心理情感线的把握尤为擅长。 创作的作品有《灵境行者》《王者荣耀妙笔计划:光明行》,以及《我的姐姐是大明星》《原来我是妖二代》等。

内容简介

许七安没有要求进屋坐坐,因为这很失礼。当然,许七安也知道母女俩的警惕和紧张,不是因为以上的顾虑,而是“心里有鬼”。 “小丫头,你认识柴贤吗?”许七安问道。 听到这句话,小姑娘整个人傻了,愣愣地看着他,有一种因为年纪太小而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应对的茫然。 年轻妇人听不懂官话,但见女儿脸色呆滞,立刻意识到不对劲,急忙靠拢过来。 许七安蹲下身,赶在小姑娘尖叫前,伸出手抚摸她的脑袋,乘机发动心蛊能力,然后微笑着道:“我是你贤叔的朋友,他昨晚没跟你说吗?” 而在小姑娘眼里,这个陌生的叔叔立刻变成了亲切的、善良的、无害的人。 “嗯!”小姑娘用力点头,“他说如果有陌生叔叔来找他,就记下他说的话。” 许七安顺势把小纸条递到她怀里,道:“帮忙把纸条交给他。” 说完,看了眼小姑娘手背的冻疮,还有薄薄的、不能御寒的鞋子,想来这双小脚丫子也是布满冻疮了,于是他又掏出几粒碎银,和纸条一起塞给小姑娘:“银子拿去买糖吃。” 小姑娘收了纸条,但没拿银子,扭头看向母亲。 年轻妇人抿了抿嘴唇,盯着银子,一副既想要又不敢要的纠结状态。 对于一个贫苦人家来说,这些碎银可以让一家人吃好几天的肉,给孩子买一件过冬的棉袄。 “嗯!”年轻妇人用力点头。 小姑娘伸出布满冻疮的手,紧紧握住银子。 许七安当即告辞离开,刚走出院子,身后传来小姑娘的喊声。他回头看去,小姑娘却没有追上来,而是跑回了屋子。很快,她抓着一把晒干的地瓜干,怯怯地、讨好般地递过来。 许七安目光一下子柔软起来,接过地瓜干。 小姑娘的眼睛瞬间亮起,露出一个干净的笑容。 “我再问你一些事,你回答我,我就再给你一些银子。”许七安笑道。 小姑娘想了想,用力点头。 “柴贤和你爹是什么关系?” 小姑娘说道:“爹让我叫他贤叔。” 至于父辈过去的事,她不知道。 “柴贤在你家住了多久?” 小姑娘想了想,说:“很少住我家里。” 很少?许七安皱了皱眉,问道:“你觉得柴贤叔叔是好人吗?” “嗯,和叔叔你一样。”小姑娘点头,这孩子有非常敏锐的直觉。 叫哥哥更好一点,毕竟我永远十八岁……许七安笑道:“还有什么?” 随口一问。 “经常做噩梦,发呆……”小姑娘歪着头,想了想,眼睛一亮,“贤叔有六个脚指头。” 按照约定,许七安把银子递到她手里,挥挥手离开村庄。 柴府。禅师净心返回院子,找到武僧净缘,说道:“我查了一下,发现当年柴杏儿施主前夫的死,与家主柴建元有关系。” 净缘颔首:“详细说来。” 拥有戒律的禅师,想查什么事,基本是手到擒来。虽说不方便对柴杏儿施展戒律,但折中一下,问询府上仆人是没问题的。净心问得最多的是柴贤的事,关于柴杏儿只是顺带问询。 听着师兄娓娓道来,武僧净缘皱眉道:“若一切都是柴杏儿说谎,那柴贤或许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般得了龙气。原来柴杏儿施主曾经丧夫,我还以为她身边的那个男人便是柴府姑爷。” 净心沉吟道:“此人倒是可以问询一番,知道的想必更多。” 夜里。炭火熊熊,李灵素拥着美丽人妻,躺在床榻,身上盖着锦被。 柴杏儿慵懒地蜷缩在李灵素的怀里,露出圆润白皙的香肩,指尖在李灵素胸口画圈,语气懒散地道:“你在查我!” 陷入贤者时间的李灵素瞳孔略有收缩,旋即恢复如常:“我能感觉到,你还有事瞒我。” 柴杏儿叹口气:“李郎,柴家的事你别管了,只要你待在我身边,我便知足了。想查我的不是你,是那个徐谦吧?” 杏儿的直觉还是这么可怕……李灵素道:“不关他的事。” 柴杏儿扭了扭小腰,调整睡姿,道:“他身上有股特殊的气质,我说不上来,但觉得这个人不够真实,处处伪装。当然,他若是你说的那般,是超凡境的高人,有所伪装也是正常。”停顿几秒,她又道,“徐谦和佛门有仇吧?” 柴杏儿的语气非常肯定。 “何以见得?”李灵素面不改色。 “那些和尚一来,你们立刻离府,李郎甚至不敢在他们面前暴露姓名。”柴杏儿神色清冷,笑容淡淡,“那群和尚里有两个四品,按理说,徐谦若真是超凡境的高人,怎么会害怕他们?要么是另有原因,要么这些和尚背后还有人。对吗,李郎?” 不能再聊下去了……李灵素翻了个身,把美丽人妻压在身下,笑道:“杏儿冰雪聪明,为夫好好疼你。” 次日,清晨。许七安牵着小马,马背上坐着慕南栀,哒哒哒地离开湘州城。 屠魔大会在湘河举办,之所以选在这里,是为了避开好事的百姓。 江湖和百姓,向来是区分开的。 这是江湖人和朝廷的共识,唯独平头百姓自己没这个意识,喜欢凑热闹。 官府在湘河岸开辟出一块场地,搭建台子,铺设木板,划分区域等等。凡是报备过的江湖势力,都能分到一个凉棚,至于没有报备的势力,以及江湖散人,就只能站着围观。 出了城后,许七安翻身上马,和慕南栀一起骑马,哒哒哒地赶往目的地。 小半时辰后,终于见到屠魔大会的举办点,这里已是人头攒动。有配备各种武器的江湖人士,有负责维护秩序的官兵。 河边风大,寒冷刺骨,棚内已有许多江湖势力入座。像许七安这种“散修”,便只能在官兵的阻拦之外,远远围观。 “前辈!”突然,身后传来惊喜的喊声。 许七安回头看去,正是当日在荒山破庙里“患难与共”的王俊和冯秀,两人都是有帮派背景的,只不过许七安忘记他们的所属帮派了。 “是你们啊。”许七安微笑颔首。 慕南栀高居马背,高傲地俯视二人。 佩刀的王俊疑惑道:“以前辈的身份,怎么没有进去?” “凑个热闹而已。”许七安随口解释。 王俊还是一身黑色劲装,但样式有了变化,不是当日那一件。 冯秀则换下了利落短打,上身是勾勒少女身段的褂子,下身是蓬松的长裙。这身装束让她看起来既有女子的端庄温婉,又不会造成束缚,导致无法施展身手。 “诸位!”洪亮的声音传开,压住了嘈乱的声浪,数百人规模的屠魔大会安静下来,一道道目光望向那个站在高台上的官员。 “那是湘州的知府。”冯秀低声道。 知府大人在台上慷慨陈词,痛斥柴贤的罪孽,并为湘州乃至漳州各地的命案深表痛惜。 “此人嗜杀成性,一日不除,湘州便不得安宁。诸位侠士今日能云集于此,实是深明大义。恶徒柴贤,在湘州……” 距离柴府命案已经过去两旬,这期间,柴贤四处杀人,起先杀的是江湖人士,先后共有三个帮派覆灭。死在柴贤手中的江湖人士,足有六百四十三人。死在柴贤手中的普通百姓人数更多,因为许多心术不正之辈,乘机作乱,或模仿柴贤杀人炼尸,或者入室行凶。 许七安旁听许久,才知道柴贤竟在漳州境内犯下这么多命案,难怪会闹出屠魔大会这样的风波。 不对啊,杀这么多人,只是为了栽赃柴贤,然后留下他?名侦探许七安皱了皱眉,察觉到其中的诡异。 之前,他的推测是,幕后真凶利用柴贤偏激的性格,栽赃陷害,再以柴岚为“人质”留住柴贤,然后伺机铲除。 可是,有能耐杀这么多人,却追踪不到一个柴贤?而我刚来湘州的第二天,就遇到了柴贤,固然是龙气之间聚合效应的影响,但也从侧面证明柴贤的躲藏没那么隐秘。况且,柴贤本人也在追查陷害他的人。如果幕后真凶是要杀柴贤,只需在某处犯下命案,就可以引蛇出洞,把柴贤给钓过来。 遇到这种情况,只有两种解释,要么我的推测是错误的,要么幕后真凶是个变态,对柴贤恨之入骨,不能以正常人的思维来判断…… 知府大人朗声道:“即日起,本府与柴家的柴杏儿,以及在座的帮派、家族联合共同发布通缉令,诛杀柴贤者,必有重赏。” 各个帮派、家族纷纷响应,外围的江湖人士亢奋不已,终于要除掉魔头了。 相比起普通百姓,各地帮派、家族更想铲除柴贤,因为武夫精血旺盛,适合养。若是六品铜皮铁骨的武夫,则可以直接炼成铁尸。故而此前命丧柴贤之手的,以江湖人士居多。 知府大人压了压手,侧头看向柴杏儿,后者心领神会,走出凉棚,登上台子。 柴杏儿是寡妇,柴府又出了凶杀案,因此她今天穿的是素色长裙,化了淡妆,气质清冷,柔柔弱弱,很能激发男子的保护欲。 “感谢诸位同道的响应,此事因柴家而起,连累了诸位同道,杏儿万分愧疚。” 她刚说完,便有人高声道:“柴贤忘恩负义,弑父杀亲,又和柴姑姑何干?” “就是,柴家亦是受害者。” 柴杏儿抱拳致谢,继续说道:“此次屠魔大会,由官府、柴家、皇甫家、春雨堂……组建人手巡查各地,务必找出柴贤。希望在座的各位也能抽调出弟子,参与进来。” 她刚说完,便有人说道:“柴贤本身便是五品化劲,又有四具铁尸助阵,巡查小队遭遇他,十死无生,又当如何?” 柴杏儿扭头看向捏着佛珠端坐的净心,道:“本次屠魔大会,柴家有幸请来佛门高僧相助。” 在场的豪侠们,立刻看向净心等人。 和尚们矜持地双手合十,念诵一声佛号。 一位帮主朗声道:“佛门高僧?奇了,老夫在湘州活了大半辈子,还是头一次见到佛门中人。几位高僧打算如何相助?” 面对众人质疑的目光,净心摘下挂在脖子上的佛珠,道:“这串佛珠陪伴贫僧十几年,受经文洗炼,日久通灵,七十二颗佛珠是一体。可由搜寻小队领取一颗,遇到了柴贤,便向珠子灌入气机,贫僧就能知晓。” 众人眼睛一亮,而后转为质疑,知府大人笑呵呵道:“几位高僧远道而来,不知修为如何,不介意的话,可否向大伙展示一下?” 柴杏儿看向净心,没有说话。虽说有她的引荐,这群匹夫不至于无礼,但想让人信服,佛门和尚不能光靠嘴皮子。 净心看向师弟净缘,后者颔首,淡然出列,环顾群雄:“谁能让我后退一步?” 他以平静的语气说出狂悖之语,仿佛在陈述事实。 在场的江湖人士眉梢同时一挑,对武夫来说,简直是赤裸裸的挑衅。 净缘说完,双手合十,眉心一点金漆亮起,迅速游走全身。俄顷,他仿佛一尊灿灿金人。 “这、这是……”一位穿着华服的帮主,审视片刻,不太确定道,“莫非是佛门的金刚神功?” “据说,就算在佛门,能修成金刚神功的也少之又少。” “这和尚有些本事……” 议论声瞬间响起,嗡嗡嗡的,到处是交头接耳的声音。 王俊喃喃道:“我要是能修成金刚神功,我就是漳州第一高手。” 冯秀则想到了另一件事:“传闻,许银锣也会金刚神功。” 两人回过神来,王俊左顾右盼,诧异道:“前辈呢?” 冯秀这才发现,那位在荒山破庙遇到的前辈,早已不见踪影。 远离屠魔大会地点的某处高空,一座巨大的宝塔悬空而立,许七安站在窗边,朝下俯瞰。 湘河蜿蜒如银带,田地不规则地分布,山丘像是隆起的土包。他握着地书碎片,驾驭着浮屠宝塔在方圆数十里游弋巡视,却怎么都没有看到金色龙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临近晌午,许七安终于放弃,于隐蔽处收了宝塔,牵着小马返回屠魔大会地点。 这里刚刚散场,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乘坐马车离开,徒步而来的江湖散人也四下散开。 “前辈!”许七安又遇见了冯秀和王俊,从两人口中得知,佛门的高僧在大会上出尽风头。那位修成金刚神功的高僧,在台上站了一刻钟,先后十几人上场,无人能撼动分毫。 “好厉害的金刚神功,有这样的高僧参与,何愁柴贤不除?佛门真是强大。”王俊兴奋地道。 冯秀则摇了摇头:“就怕柴贤逃之夭夭。” 回到客栈,许七安捧着茶杯,站在窗边远眺。 “可能是没有收到你的纸条。”慕南栀分析道,“毕竟他已经离开了,也许要好几天才会去一趟?” “有这个可能!不过以柴贤的性格,按理说他不会放弃屠魔大会这么好的机会,操纵行尸与柴杏儿对质,对他来说最多损失一具行尸,微不足道。”许七安眉头紧锁,“他不是一直想证明清白吗,他在顾虑什么?” 柴贤没有出现,许七安乘机抽取龙气的计划落空,他心里隐约有些不安,思来想去,道:“我出去一趟。” 许七安骑着小马出城,一路飞快,小马穿过官道、田埂、小路,抵达了那座小村庄。 许七安在村民好奇的注视中,来到小院门口。 院门紧闭。他嗅到了一丝血腥味。 哐当!许七安一脚踹开院门,冲入屋中,看见三具尸体。 他们倒在血泊中,男人的尸体在桌边,年轻的母亲把女儿紧紧抱在怀里,母女俩身下的血液干涸黏稠,两人的尸体则在床边。 尸体冰凉僵硬,死去多时。 根据尸体的分布可以推测,男人先被杀,女人惊恐中下意识地抱紧女儿,试图保护她,随后也被杀死。 许七安额头的青筋跳了起来,一根根凸显。第547章  没有头绪阳光从格子窗里照射进来,尘埃浮动。寂静的环境中,许七安默默地站在屋子里,好一会儿,额头跳起的青筋才收回去,他开始检查现场。 桌椅等陈设摆放完整,没有搏斗痕迹。 男人的颈动脉被利器割破,左侧太阳穴塌陷,瞬间毙命。 母女俩的死因是被利器同时刺穿,母亲被刺穿了心脏,但小女孩是右胸被刺穿,许七安摸过她的脑袋后,发现真正的死因是被击碎天灵盖。 他接着翻转过三具尸体的身子,撩开他们背部的棉衣,察看了尸斑的凝聚程度。 死亡时间不超过四个时辰,是早上被人杀的……不,不对,昨夜的气温差不多是两度,如果是夜里被杀,实际死亡时间会更早。 低温具备“保鲜”效果,会影响死亡时间的判断。 虽然屋内没有打斗痕迹,但这并不能说明是熟人作案,因为要对付普通人实在太简单,可以做到瞬杀。 可是无缘无故的,谁会杀死这无辜的一家人? 许七安坐在桌边,指尖轻叩桌面,笃笃声里,他的脑内信息素似乎在沸腾。 除了我和柴贤,还有谁知道这里?如果没有人的话,凶手不是他就是我。如果有人知道这里,为什么早不来晚不来,偏在我传信之后,杀人灭口? 目的不是柴贤,而是为了阻止柴贤去屠魔大会……可意义在哪里?在这里埋伏人手,直接干掉柴贤不是更好吗? 所以,杀人灭口的是柴贤?也不对,动机不合理。 许七安突然双眼圆瞪,想到一个可能:我化猫跟踪柴贤那天,同时也被人跟踪了……柴贤无法发现我的跟踪,因为行尸不具备反追踪能力。可我同样没有这个能力,我当时只是一只猫,不是本体。如果那天晚上,有人悄悄跟在我们身后…… 许七安霍然起身,离开屋子,反身关好门,骑上小马,飞驰而去。 出版后记 突然发现,《大奉打更人》完稿快三年,犹记得这部小说成为现象级作品时的激动和振奋,时光如白驹过隙,回首宛如昨日。   写《大奉打更人》初期,我还在上班,白天工作,晚上挑灯写作,常常写到凌晨一两点,然后七点半起床挤地铁上班,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六个小时,十分煎熬,却持之以恒。   真是可怕!年轻人的身体真强悍!   除了硬件的坚挺,也少不了对写作的热爱,一个成名的作者需要具备很多要素,但一个好的作者只需要“纯粹”二字。   纯粹到抛弃各种娱乐活动,埋头写作;纯粹到当个愚钝之人,不去计较利益得失。   岁月渐深,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已经苦尽甘来,也算是不负韶华了。   回顾作品本身,我很喜欢许七安,非常满意对这个人物的刻画。   相比起现在大行其道的“圣母”主角,许七安更加鲜活,更加真实,因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是人就会犯错,是人就有各种各样的毛病。   因此,他会积极享乐,工作之余,不忘勾栏听曲。但小节有损,大义不亏,于是有了菜市口刀斩国公,发誓不再当官。   这才是一个人,活生生的人,这才是“我们”。   相信大家喜欢他,也是这个原因。   三年后再看《大奉打更人》这部作品,忍不住感慨当年那个小作者的灵性,破案题材需要严谨的逻辑以及完整的框架、大纲和主线。但书中的很多情节、人物、趣味,并非源自深思熟虑,而是写作过程中的灵光一现。   时过境迁,在故事能力、笔力方面,我已然有了进步,回顾旧作,得意之处不少,但错漏和逻辑偏差同样很多。   打更人的框架和结构,布局深远,伏脉千里,是我比较骄傲的。但有时候也会想,如果在许平峰现身,为前面两百万字故事做收官时完稿,《大奉打更人》的整体效果会不会更上一层楼?   也会想,如果终稿节点是魏渊复活,许七安和大青衣相视一笑,以那句“世人多媚骨,唯有君如故”收官,读者会不会拍案叫绝?   不过这样的话,作品的完整度就欠缺了。   另外,高强度的网络连载模式下,注定了作品很难精细。   但我不喜欢修订作品,一方面是懒,另一方面是现在的自己,再看过去的作品,难免会因为“尴尬”、“幼稚”删改一些原本属于亮点的内容。   我们应该正视过去的自己,尊重过去的自己,怀念过去的自己。   那是我一路走来的证明。   每个作者都会遇到相似的问题——追忆过往那个尚未成名,却灵气四溢的自己。由是,便愈发抵触修订。   好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有专业的编辑帮我查漏补缺,让《大奉打更人》全卷(1—12)能以纸质书籍的形式和大家见面。   书籍,书籍……电子书终究缺了些许味道,对于作者来说,出版纸质书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相信多数读者亦有此感。      我曾幻想过,成为畅销书作者后,人生将迎来全新的变化。然而现实是,三年过去了,我的生活并没有改变太多。   我依然保持着当年的纯粹和愚钝。   希望将来,我仍能以这份纯粹和愚钝回馈读者。 2024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