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弹力(是什么帮你撑过了艰难时刻)
作者简介
本·富尔曼,拥有芬兰政府承认的心理治疗师资格,是注重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心理教育专家。他最擅长的领域为幼儿期与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针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类问题,开发了多种教养方法。 在过去的30年中,他面向心理专家、学校教职员、医务人员、家长、企业开办了无数训练班。他的工作室不仅遍布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墨西哥、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以色列、埃及等国也有他的身影。 他已出版了20余本著作,而这些作品也被翻译成了各种语言。
内容简介
西方世界的人们一直活在一种心理学理论中。他 们普遍相信,一个人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就藏在他过 去的经历里面。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追溯问题的 根源时会一路找回到他们的童年。我们都学过:问题 的根源就在于,我们的童年时期要么缺失了一些重要 的东西,要么是有过什么创伤经历。专家们引经据典 地跟我们解释说,一个人幼年的经历对于他日后的生 活尤为重要。家长,特别是母亲,都要承受来自信奉 这一理论的心理学专家的无情评判:孩子身上呈现的 所有问题,从尿床到暴力犯罪,根源都在他们的童年 。如今到处都能看到这一学说:公众社会或政治辩论 、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讨论、脱口秀节目、访谈、报 纸、专家文献、各种杂志期刊,乃至高巾课本里。 没有几个理性的人会争辩说,那些不幸的童年完 全不会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记,或者说,我们不会受到 来自成长环境的伤害。然而,我们今天的问题与负面 的童年经历之间的关系也许并不如我们想象得那么显 而易见。一个艰难的童年是不是一定会导致有问题的 成年?或者说,一个人经历了创伤或者不快乐的童年 ,是否依然可以好好地存活下来?如何解释很多健康 平和的人也曾经有过不幸或悲惨的童年,而另外一些 有着很多严重问题的成年人其实是经历了相对快乐的 童年的?确实,很多有着不幸童年的人长大之后遭遇 了严重的困扰,但是没有人能够确定,那些童年的经 历一定就是造成如今痛苦的根源。 统计表明,在不良环境下,比如在有家庭暴力、 父母严重酗酒或者有长期心理问题的家庭里长大的人 ,成年后遭遇各种问题的概率比在“正常家庭”环境 下长大的人要大得多。然而,其中的相关性并不那么 显而易见。统计结果只能简单地指出其潜在的危险性 ,却不能证明不如意的童年经历必然导致成年的各种 问题。 从前那些简单化和线性化的信念已经开始松动, 比如: ·遭遇不幸童年的孩子——将不可避免地在未来 生活中遭遇各种问题; ·成年人的问题——必然会导致孩子的不幸童年 。 当把研究的关注点聚焦到孩子是如何应对那些负 面的生活经历时,这些结论似乎就不再那么显而易见 了。 关于幸存者的最著名的研究当属艾美·沃纳 (Emmy Werner)和鲁思·史密斯(Ruth Smith)在夏威 夷的考艾(Kauai)进行的那个长期研究。这些关注文 化的人类学家用了30年的时间,跟踪所有1955年出生 的岛上居民。他们在1980年发行的那本《脆弱,却不 可战胜》(Vulnerable But Invincible)的著作中描 述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岛上被标注为“高危儿童”的 孩子中,有1/3在18岁的时候成长为有自信并能关照 他人的年轻人。另外的2/3,也就是大多数,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