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0.80
折扣购买: 老子十二讲
ISBN: 9787559636089
王邦雄,**云林人,1941年生。**师范大学国文系、**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鹅湖月刊社社长、“中央大学”哲研所所长、淡江大学中文系所教授。著有《老子十二讲》《老子道德经的现代解读》《庄子寓言说解》《庄子七讲》《庄子内七篇?外秋水?杂天下的现代解读》《老子的哲学》《中国哲学论集》《道家思想经典文论》等书。
一 人生的困苦何在? 人生总在寻求俗世的幸福, 意图开创新局或突破困境; 而老君道家却另做反向思考, 认为“开创”是心知的执着,“突破”是人为的造作, 此有心有为,反而困住自己,让自己*苦。 心是根源动力 要生存下去必须有一个推动的力量,像是生机、情趣等,我们叫活力、动力。人生人生,那个“生”的力量在儒家说来是我们的人性,这个人性是从人心说的。人的心可以给我们生命的动力,可以让我们活一生。而这个“活一生”的“生”有创造的意思,我们的人生都是在创造中度过的;譬如说我们给出情意,给出理想,给出关怀,给出祝福,我们固然要活下去,我们的亲人、朋友,也因为我们的心而可以活下去。假如这个世界没有情意和理想,大家都不把心给出来,那么就是活着也等于没有活着,“生”也不成为“生”了。所以,人生人生,本来应该有它生命的动力;生命的动力从心中来,这是中国儒家*重要的一个见解,我们叫它良心、爱心、本心、善端、良知;我们有了这个“心”,就可以拥有创造力,所以说:“天地之大德曰生。” 儒家认为“生”才是德,所以父母亲是有德的,因为他们“生”了我们;天地是有德的,因为它们“生”了万物;老师也是有德的,因为他“生”学生——他所“生”出来的不是这个人,而是这个人的价值观念。因为人不是光靠生理——像是胃部、肺部、心脏——活下去的;我们要靠人格、修养活下去,靠知识、学养活下去。这方面的动力便是来自学校老师的,中国会有几千年尊师重道的传统,便是因为老师是引导我们活出一生美好的源头。我们从书本上学、从历**学,这个才是德,这个德是“天地之大德曰生”。 人生人生,是要靠德来“生”下去的。这个德是通过人心来的,所以儒家肯定了人心的创造力。人心是可以产生价值的,也可以给出生命的动力;所以我们从心说性,而心是德,所以叫德性。中国人讲心性学,讲德性,是通过心的创造力来说的。所以儒家肯定,心可以给我们生命的动力,对于心是从正面肯定的。 心无限而物有限 道家觉得人生的困难出于我们有“心”,儒家则认为我们活不好是因为我们有“物”。我们是有心人,但尽管“心”是情意和理想,却总不能够充分地实现。因为我们有一个“物”,这个“物”是我们的牵累,叫物欲,物累。物欲,物累,它把我们拉住,让我们的“心”不能充分地展现。所以人生永远有遗憾,我们的遗憾就是:我们的“心”是无限的,我们真的想对别人很好,对人间都很好,但有一个有限的“物”老是把我们拉住。例如你明明喜欢小孩,喜欢学生,但是你却忍不住骂他,还会对自己身边亲近的人讲一些有***的话;那些不是“心”讲出来的,是我们的“物”讲出来的。但人生的有限性在哪里?为什么人生会出问题?假如我们有“心”,而“心”又是一切的话,为什么我们会有问题?因为还有“物”,所以人生的问题出在“物”。我们的希望在“心”,我们的困苦在“物”,我们是被“物”给拉住了。儒家的观点集中在怎样克己,怎样去人欲,所以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如何把底下的欲化掉,而存全上面的心,是儒家的修养功夫。“克己复礼为仁”,己是指“物”的己,“复礼为仁”是指“心”的己。要用“心”来跟别人相处,而不要用“物”来跟别人对抗,这是儒家的基本观念。 人间的希望在于“爱”,但是去“爱”以前先要修养,因为我们身上具有“不爱”的因素;我们的“心”是“爱”,我们的“物”是“不爱”。你挤公交车,别人跟你挤,你的**个反应是:这人真讨厌,怎么又上车了?以人的“物”来说,“物”跟“物”之间是有抗拒性的。因为他有了你就没有,这个空间是他的就非你的;但心灵不会,两颗心可以在一起而不冲突,所以人跟人同心的时候,我们不会觉得很挤,而是感到温暖,因为他的情意就在我的情意里面,他的心就在我的心里面。但是“物”会产生一种对抗性。所以如果我们要去爱,人生的“生”的力量是爱的话,那是我们的“心”去爱,但“物”不爱;而人便是这二者的复合体。所以首先要把那个不爱的因素解消,爱的心才会充分地展现;这是儒家的思想。 ◎**老庄研究泰斗王邦雄教授多年研究体悟 王邦雄教授是**哲学界名人,数十年深入研究老庄哲学,多有体悟。他在先后在辅仁、淡江大学等高校及《鹅湖月刊》、华山讲堂等民间讲堂讲解老庄,出版相关专著十余本,所写文章也被语文课本收录,影响广泛。 ◎生动的课堂实录,用真切的人生体验解读《老子》真义 本书是他的课堂实录,全书共分十二讲,拆分《老子》原章,放开理论架构的束缚,经由王邦雄先生自己的人生体验与真切感*,解读流动在字里行间的经典奥义,讲述老子的生命大智慧。 ◎与《现代解读》相辅相成,全面解构《老子》 《老子道德经的现代解读》分章解读原典,略有难度;《老子十二讲》**打破章节限制,阅读过程颇似补课,*为浅显易解。两者相辅相成,吃透原典,并形成自己的理解体系,从而让读者由浅入深,多角度领悟老子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