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冷很冷的冷知识:这个问题超纲了

很冷很冷的冷知识:这个问题超纲了
作者: 冷湖
出版社: 花山文艺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19.50
折扣购买: 很冷很冷的冷知识:这个问题超纲了
ISBN: 9787551152327

作者简介

三木,原名高杉,90后写手,立志用笔写出身边的故事,参与合集出版《愿你未来的路上步伐坚定且内心温柔》等。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历史-百思不得其解的历史小知识 你知道“及笄”和绑在头上的缨线是指什么吗 经常在古装剧中听到什么“豆蔻年华”“弱冠”等代指年龄的词语,相信很多人都听得迷迷糊糊,那么每个年龄段古时候到底怎么称呼呢? 女孩七岁称髫年;十二称金钗之年;十三称豆蔻年华;十五称及笄之年; 十六称碧玉年华;二十称桃李年华…… 男孩八岁称龆年;十岁以下称黄口;十三至十五称舞勺之年;十五至二十称舞象之年;二十称弱冠…… 其中最容易让人不明所以的则是“及笄之年”,而“及笄之年”的女子如果未出嫁,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另一个称呼“待字闺中”。 据《礼记·曲礼》记载;“女子许嫁,笄而字。”意指,女子在及笄之后便可取字,而“待字闺中”指的就是,有字,但还没有出嫁。 据《仪礼》等书记载,女子年满十五就已成年,在此之前,她们的发式大多是丫髻。但到十五岁时,如果已经许嫁,便需梳挽成人的发髻,这时就需要发笄。 “笄”,既簪,用于装饰发耳的簪子,也可以辅助固定发髻和帽子。 女子在行过笄礼之后,就要挽髻插笄,就与未满十五的女子有明显的区别,但最大的不同则是,古时女子在行过笄礼之后,若是已有婚约还要在发髻上缠缚一根五彩缨线,表示其身有所系。 从此,她的言行举止就不仅代表娘家,还会对夫家产生影响,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必须深居闺房,不与外界接触,直到成亲之日。在成亲当天, 她的丈夫才能把这根缨线解下,表示她已经成为妇人,不再需要这种标志了。 皇帝真的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吗 不少人都听过这么一句诗:“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虽然古语中的泛指多,但也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皇帝不仅是九五之尊,万人之上,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还拥有无数的财产,可以过奢靡无度的生活;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名正言顺地拥有三宫六院。 皇帝后宫侍妾的数目真的有七十二那么多吗? 实际上所谓七十二嫔妃,不过是泛指皇帝后宫人数的众多,就如《管子·小匡》所言:“九妃六嫔,陈妾数千。”明确指出皇帝早在诸侯时期后宫就已经妻妾成群,且后妃制度已经较为成熟。 在《礼昏议》中记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二十七世妇, 八十一御妻。”但也并非所有皇帝的后宫都是如此充盈的,甚至有几个皇帝只有一个妻子,比如北周的孝闵帝、唐高祖李渊、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而历史上,第一个坚持一夫一妻制的皇帝其实是明孝宗朱祐樘,关于他坚持一夫一妻制其实是与其生母的遭遇有关。 据说,明孝宗朱祐樘生母纪氏本是宫中专职守内藏的女史,一次偶然机会,得到宪宗临幸而暗结珠胎。但宪宗偏偏对宠妃万贵妃言听计从。可万贵妃不是什么善人,生性跋扈狠毒,下令要毒害纪氏,好在纪氏人缘较好,在宫人的帮助下生下了后来的皇子朱祐樘。 纪氏作为一个宫女无依无靠,一旦暴露了孩子,那么就会母子俱亡,再加上生性胆小,便决定让门监张敏将孩子抱去溺死。但张敏知道宪宗尚无子嗣, 于是将孩子秘密哺养起来。后来机缘巧合之下皇帝才知道自己有这个孩子。 为了防止被万贵妃下毒手,周太后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养大,并为其取名朱祐樘。但在将他册立为皇太子的同时,生母纪氏却在宫中暴卒,门监张敏也吞金自杀。 后来,在万贵妃的影响下,宪宗被要求去后宫雨露均沾,皇嗣们陆续诞生, 由于皇帝对万贵妃言听计从,导致朱祐樘的太子之位差点被废。 而正当宫中为改立太子的事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泰山地区发生地震, 要知道当时的泰山可是皇太子的象征,于是在群臣的劝说下,笃信佛教的宪宗皇帝最终还是妥协,让朱祐樘的地位稳定下来。 朱祐樘一直生活在被后宫威胁的环境里,这让他对后宫争斗深恶痛绝。继位之后,为了杜绝后宫争宠的发生,从根本上断掉是最简单快捷的解决办法,于是他始终坚持一夫一妻。 “后宫佳丽三千”,指的也并不全是皇帝的妻妾,而是加上了宫中的女官、宫女等,笼统地算,自然就多了。 古人都有哪些定情信物 臂钏 又称缠臂金。在古时,女性常用带状、条状金银拍成螺旋状,盘成圈数三至八圈之后,穿戴在右上臂,称为臂镯,且只有体态丰盈的女子才能佩戴。 其特点为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都是数道圆环且互不关联,并且不封口,便于调节大小。 由于古时女子是不能露手臂的,所以臂钏只能是亲密之人才能送的,渐渐地,它就成为定情信物之一了。 戒指 原本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但在后宫中,戒指其实代表的并非情爱而是后宫嫔妃是否可以同房,嫔妃们来月潮时就要戴上戒指,意“戒止”,表示不可同房。 后来,有了情侣互赠饰物的习惯,再加上戒指这种小饰物精巧可爱便于携带,于是它成为定情信物。 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予女子,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赠馈方式是类似的。 耳环 在古代,在耳环又称为珥、珰,分为耳丁、耳珰、耳环、耳坠等样式。耳环大多为金银等金属制成,但也有石、木等硬物制作而成的样式。 一开始,耳环其实是“卑贱者”的标志,但在时代变迁中,渐渐成为一种装饰的方式,皇宫中也开始流行,于是耳环又变成了一种身份象征,用于体现自身的地位及财富。 由于耳环在女子耳垂上一摇一摇的,形似步摇,并且是挂在脸边,比起发簪更加贴近,所以男子会挑选耳环送给心爱的女子,希望她时时佩戴,这也算是占有欲的一种体现。 钗 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而成的一种发饰,在尾端必然有流苏装饰,是宋代流行首饰“步摇”的前身。虽然簪是钗的一部分,但是绝对不可以送女子簪, 因为不但没有传情的意思,反而有诅咒其单身的意思。 由于钗是一种组合而成的发饰,所以在古代恋人或夫妻离别之时,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 玉佩 在中国古代,玉的地位一直很特殊,不止因为其贵重和稀有,关键是古人非常看重玉的品性。孔子说:“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他认为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的品节。 在古人的影响下,到现在形容一个谦和有礼的男子时,第一时间都会想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或者是在看到一位令自己心动的男子时都会感慨“陌上人如玉,君子世无双”。 最开始的“玉人”指的并非美女,而是指内心如同玉一般美好的人,无论男女。 同心结 同心结意指永结同心,在古时是爱情、祝福的象征。 古时结婚,会有一个“牵巾”的仪式,而牵巾牵的巾上,有绾有同心结; 在洞房之前,会有一个合髻的仪式,其实就是结婚双方剪下一缕头发,打一个同心结,然后将牵巾的同心结解开,一起扔到新床下面。 但其实同心结不仅仅用于结婚,玉佩的系绳、香囊的系绳、男用折扇吊坠的系绳,都有同心结的存在。 香囊 别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 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 意思是晚辈去见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 后又因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作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 香料 送香料类似于送香囊,但不同的是,香料是在家中焚烧的,相比香囊多了一重占有的意味,也是古时女子向其他女子示威,表示此人已有所属的一种手段。 头发 据《孝经·开宗明义》所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爱惜自己的身体被视为一种孝道,所以赠送头发是一种非常郑重的表达爱意的方式,并且,古时结婚有合髻的意思,结婚的别称为结发,所以这也是女子暗示情郎自己想嫁身于他的一种方式。 手帕 各种古装剧中人手必备的手帕,其实就是最常用的定情信物。 手帕可以擦汗、包裹物件,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经常使用,所以赠送手帕是为了让对方时常想起自己。而手帕多为丝质,横竖都是丝,“丝”同“思”,所以也是代表思念之物。 内衣 古代女子,贴身衣物并非现在的内衣,而是肚兜或抹胸,上面绣着各式各样的图案,且由于是贴身之物,也只有在认定对方,且女子比较大胆时, 才会向情郎赠送此物。 对半之物 将成双成对的物件或搭配成对的物件拆开,各执一半,以表盟约。 对半之物包含钗、玉佩、耳环等已经提过的非常出名的定情信物,但其中最出名的还是“破镜重圆”的镜。徐德言与乐昌公主之间的爱情,以及越国公杨素的成人之美,成就一段佳话,也代表了世人对重归旧好的期待。 信 自古以来,信都是传情的最佳表达方式,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情信了。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的情信,处处都可见到不加掩饰的真挚与热烈,信中的恋人用各种信物来见证他们的爱情,每一封信都代表了忠贞不渝的信念。而在近代,也有不少情侣相隔千里依旧用信来联系感情,在时间的累积下,信纸一点点变黄,信也越来越多,感情越来越沉淀,在感情变淡时再细细翻看,不知不觉这么一辈子就过去了,这就是老一辈的感情,所以,信从古至今都是定情信物的最佳选择。 ★有营养的冷门知识大集合,从冷知识看世界。 ★冷知识有多冷?99%的人不知道,1%的人正在想办法知道! ★超好玩的百科知识,让你更博学,更有趣。 ★知识没有边界,冷知识探索永不止步。 解你一惑: 传说中的“蒙汗药”到底是什么药? 古建筑和“五脊六兽”都有什么关系? 新娘出嫁为何要盖上红盖头? 502为什么不粘装它的容器? 身份证里藏着哪些“小秘密”? 电脑为什么没有A盘与B盘? 吃你一惊: 孔子:我没有看不起女人! 文人:视金钱如粪土这话不是我说的! 衣冠禽兽:我原来是个褒义词! 打油诗:我不是一边打油一边做诗! 番茄酱:其实我是药品! 可乐:我原来是绿色的! 教你一招: 怎样才能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中获胜? 如何避免重要时刻大脑一片空白? 怎样解决切洋葱时流眼泪的窘境? “爱抖腿”的毛病怎么才能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