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三略百战奇略/国学大书院

六韬三略百战奇略/国学大书院
作者: (汉)黄石公//(明)刘基|译者:陈伶
出版社: 三秦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12.28
折扣购买: 六韬三略百战奇略/国学大书院
ISBN: 978780736175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原文】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刑赏信正,必验于耳目之 所见闻,其所不见闻者,莫不暗化矣。诚畅于天下神 明,而况奸者干君?右主赏。 【译文】 奖赏时,最重要的是守信用;刑罚时,最重要的 是公正。处罚与赏赐的信守和公正,必须让臣民亲身 见闻,这样对于那些没有亲眼看到和亲耳听到的人也 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君主的诚信如果能畅达天下,那 么连神明也会来佑护,又何惧那些奸邪之徒冒犯主君 呢?以上主赏。 【原文】 一日天之,二日地之,三日人之。四方、上下、 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右主问。 【译文】 一叫作天时,二叫作地利,三叫作人和。四方、 上下、左右、前后,不清楚的地方在何处?以上主问 。 【原文】 心为九窍之治,君为五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 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政之所以求,因而与 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赏之。因之循理,故能 久长。右主因。 【译文】 心是九窍的统治者,君是五官的首长。做好事的 臣民,君主给他们赏赐;做坏事的臣民,君主给他们 惩罚。君主根据臣民的政绩来任用,斟酌实际情况给 予赏赐,这样就不会劳神。圣人这样做了,才可称赞 。故而遵循客观规律,才能长久。根据所求而予之, 会使对方喜悦之至。虽无珍物,勉励与赏赐也是一样 的。以上主因。 【原文】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寂乎其 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开?开闭不善,不见原也 。右主周。 【译文】 做君王的不可不慎密周详、总揽全局,否则群臣 就会发生变乱。群臣既乱,则其执掌无常,做君王的 内外闭塞,怎么能知道向谁开启,向谁闭藏呢?不善 用开启闭藏之术,就不能见到善政之源。于此可见, 做君王的需以慎密周详为上。 【原文】 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千里之外,隐 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暗变更。右主恭。 【译文】 做君王的一是长目,即用天下人的眼睛来观察事 物;二是飞耳,即用天下人的耳朵来听声音;三是树 明,即用天下人的头脑来思考问题。有了这三个条件 ,则千里之外,隐微之中,都可洞见。天下奸邪之徒 遇上这样的君王,便不得不暗暗弃绝邪念、更改前非 了。于此可见,君王应该追求耳聪、目明、心灵。 【原文】 循名而为,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 日: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 生于和,和生于当。右主名。 【译文】 君王应根据事物的名称去说明客观事物的实际, 按照实际来确定事物的名称,名、实互为生存条件, 又互以对方为内涵。所以说,事物适当的名称是从客 观事物的实际中产生出来的,而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 实际,则取决于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人们 对于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则又产生于对事物名称与 客观事物的实际的一种共识,这种共识则产生于事物 “名”与“实”的和谐、统一,这种和谐、统一则又 产生于事物“名”与“实”的适当。以上是君王如何 把握名实、循名求实。 P29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