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39.70
折扣购买: 郑洞国传
ISBN: 9787503497988
第一章 家有幺儿初长成 在一个普通农民家里,郑洞国出生了。没有特殊之处 ,一切悉听父母安排,年纪轻轻娶妻生子,在家人的支持 下从商溪、石门县城、长沙,一步一步求学成长,历经革 命洗礼,终成为一心从军报国的热血青年。 童年生活 1903年1月13日,三更夜,湖南石门商溪河畔南岳寺 的一个普通农民家里,即将分娩的母亲正经历着剧烈的阵 痛。屋外,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屋内,四十三岁的母亲 ,因高龄生育,几次三番痛昏过去。在半醒半昏沉的迷蒙 中,母亲似乎梦到一条身披鱼鳞的蛟龙穿过山涧,凌空而 起。少许,新生儿呱呱坠地,风停雨歇,鸡鸣声声…… 郑洞国——本书的主人公,在这美丽的商溪河畔的黎 明中出生了,以普通的生命形式开始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郑洞国在兄弟姐妹中排行最末,父母都唤他为“幺儿 ”,亦名“蛟儿”。父亲郑定琼,是位粗通文墨的正直农 民。母亲陈英教,是位贤妻良母型的农家妇女,步人不惑 之年才怀上郑洞国,此前她曾生育过四次,除头一胎是男 孩外,其余三胎都是女儿。父亲郑定琼将长子起名“潼国 ”,将三个女儿分别起名“先梅”“芷梅”“尽梅”,寄 寓着其“女儿止尽男儿来”的企盼。郑母果不负夫望,第 五胎终于孕育出一个男儿来。因妻子生产时梦蛟龙,郑父 便将“蛟儿”的乳名赐给了这个盼来的“老来子”,跟所 有的父母一样,期盼着“蛟儿”将来能有出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石门地处湘西山区,与I临澧、桃源、慈利、大庸等县 相邻。这一带山清水秀,物产丰富,风景亦十分秀丽。商 溪河是一条美丽的小河,有着泛波似银、飞浪若雪、积潭 如玉的碧水,蜿蜒于缀锦叠翠的崇山峻岭间;这里的沟壑 纵横,如大树的根系。倘若不计山之大小、水之巨细,这 里可谓“奇峰三千,秀水八百”。大山峪也较其他山乡富 裕,当地有歌谣日:“金仙阳,银渡水,有钱难买商溪水 。”仙阳与渡水在石门可谓是似金如银的富庶地,可与商 溪一比,便相形见绌了。本是富饶之地,但是因交通不便 ,环境闭塞,一些农副产品如:桐油、茶叶、板栗、竹藤 制品和矿产等很难大批外运。再加上常有水旱灾情,时局 动乱以及官府的重重盘剥,农村百姓的生活还是十分清苦 ,一般农民辛劳一年,勉强糊口已属不易,若遇大的天灾 人祸,便只好出卖田地、牲畜,为人帮工过活了。 郑家在这方土地上,有祖传老屋六七间,田地近三十 亩。年成好时,可岁收谷四五十石(按当时标准,每石折 合一百一十市斤左右),也只是解决温饱问题。不过按照 当时民不聊生的社会实际情况来看,郑家能解决温饱问题 也算是乡间的小康之家了。 郑洞国出生时,母亲已是四十三岁的人了,由于营养 不良、体弱多病,根本没有奶水,只好用米粉制成的面糊 喂养他,所以郑洞国从小身体就很瘦弱。尽管这样,湘西 山区的灵秀之气还是把这个郑家的幺儿滋养得健康无比。 从郑洞国记事以来,家境就每况愈下。家里穿的都是 自制的粗布旧衣,日常饭食也大多是番薯丝和糙米混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