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发展与借鉴
作者简介
赵志军 1958年出生,吉林省辽源市人。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津贴获得者;吉林体育学院原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2003年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管理思想史》,2009年主编“高校精品规划教材”《管理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撰写专著《中外管理思想史》(吉林人民出版社);荣获省部级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 王姣 1982年出生,吉林省长春市人。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现任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处学办主任兼团委书记。主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参与省社科课题3项。在南大核心来源期刊发表论文2篇,省级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多次被评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赵翰林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学士,荷兰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博士。发表《上海国际贸易竞争力分析》《生鲜电商运营管理》等著作。
内容简介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二、中国古代名家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思想家,有着极为丰富的管理思想。其中,老子、孔子、商鞅、孟子、孙子、管子的管理思想最具有代表性。 (一)老子的管理思想 老子(约公元前 580—公元前 500),姓李,名耳,字聃,是先秦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在其思想体系中,不仅有着深邃的哲学思想,而且也包含着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的社会及国家管理思想。 1.“道法自然”的政治管理思想 老子关于“道”的理念是一个“大自然法则支配一切”的概念。老子所讲的“道”,不仅仅限于人类社会的范围,既包括“人道”也包括“天道”“地道”,最后天道、地道、人道都要服从于自然,这就是有名的“道法自然”的思想。2500 多年前,老子就感觉到有一种支配天、地、人间运行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力量,“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他把这种力量称之为“道”。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接近于发现自然界存在着不受任何神力主宰的客观规律,这是对原始朴素的唯物论的重大贡献,对国家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2. 有欲、有私的人性理念 管理思想同对人性的认识有着密切关系。老子虽未直接谈论人性善恶问题,但是从其言论中可以分析出他对人性的认识和要求。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老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有欲、有私,贪财货的,特别受不得外界物质如五色、五音、五味、畋猎以及难得之货的刺激,人类社会的一切矛盾和争斗都源于此;在人类社会里应该重新恢复大道的运行,废除仁义、孝慈、礼法等人为的干扰,净化人类的本性,达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境界,尤其是国家管理者(圣人)要具有这样的人性,才能实现理想的、长治久安的社会秩序。老子管理思想上的误区恐怕就在于没有区别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各自不同的性质,要求人类社会完全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则是难以实现的空想,但把少私寡欲、见素抱朴作为对国家管理者的基本品质要求,却是应该肯定的。 3.“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 老子认为,有和无、生和死、善和恶等相互对立的事物都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必然性,最高层的管理者不应该为了张扬美名而去搞管理,这样美名反而会转化为丑名;不应该张扬善行而去搞管理,这样善行就会演变为恶行。所以,圣人治理国家就应采取“无为”的理念,争取达到“无不为”的效果。老子说的是“圣人之治……为无为,则无不治”,“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所以,老子讲的还是“为”。“无为”和“有为”都是“为”的表现形式,老子在方法论上主张“无为”,是因为他认为“无为”要比“有为”更高明一些,效果更好一些。老子似乎已经意识到要把有形的干预更多地变成无形的手。 本书以典型的管理实践、管理者的成就以及管理学家的科学成果为研究对象,全方位、全视角研究管理思想的发展以及给我们的启示与借鉴,以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推动管理创新。本书对管理思想的探索对我国各个行业的管理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