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辅张居正

大明首辅张居正
作者: 刘志琴
出版社: 商务国际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3.00
折扣购买: 大明首辅张居正
ISBN: 9787517601067

作者简介

刘志琴,江苏镇江人。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并主编《中国文化史概论》、《晚明史论》、《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等书,出皈《悠悠古今》、《思想者不老》等散文随笔集。

内容简介

张居正,原名张白圭,字叔大,号太岳,嘉靖四 年(公元1525年)生于 湖北江陵。古人有以籍贯做代称的习惯,所以又称他 张江陵。 江陵本属荆州,位于长江的中游,江陵的地名得 之于其面临长江、山丘 连绵起伏的地势。这枕山临水、尽得鱼米之利的优越 位置,使这一地区从上 古就成为华夏疆域的九州之一。秦代时就在这里设立 了江陵县治所,成为一 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随着历史的演进,起自 上古的九州,有的没落, 有的变迁,荆州却在后世持续辉煌,且以深厚的荆楚 文化名扬天下。 荆州是楚国的发祥地,有二十代楚王在这里扎根 ,立国四百多年,三国 时成为魏、蜀、吴三国必争之地。古诗《荆州怀古》 说得好:“英雄争战几时休, 巨镇天开楚上游。月夜与谁游赤壁,江山从古重荆州 。”在这物华天宝之地, 有诸多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大显身手;论文才,也 是名家辈出。屈原的楚辞、 宋玉的赋、袁宏道的公安派、谭元春的竞陵派等,都 在这里成就过雄文华章。 陶渊明、李白、白居易、岑参、苏轼、陆游等诸多鸿 儒硕学,也在这里留下 了客居的芳踪。在人才荟萃的荆楚地区,张居正以改 革家独树一帜,以至在 历史上有称张江陵者,无有他人,必指张居正无疑。 毫无疑问,张居正已成 为江陵这一胜地的杰出代表。 然而,这一胜地对张居正一家却是荣哀并俱。张 居正祖籍原本在安徽合 肥,他的先祖张关保是朱元璋的大同乡,从青年时起 就跟随朱元璋起义,因 军功被授为湖北归州长宁所的千户长,自此入了军籍 ,成为世袭的军人之家。 按明代的军制,地方部队分为司、卫、所三级,统兵 五千六百人,每卫下设 五个所,每所设干户长一人,统兵一千一百二十人, 干户所下再分百户所, 各统兵一百一十二人。张关保为千户长,属于中级军 官,史册没有记录,只 是个无名之辈,但这军籍却对张家的子孙后代有重要 影响。明代的社会管理 分为民户、军户、匠户、灶户四大类,其中以军籍的 监管最为严密,每一军户, 必须有一丁服役称军丁,余丁可在家务农或从事其他 生产。由于张关保干户 长的职务已由在归州的长子承袭,因此在江陵的一系 子孙不再拥有军职和俸 禄,但户籍却还是按原军籍处理,继续承担军中的各 种差役。但凡军籍之家, 都要受到军制的严格管束,军丁不能更姓易名、过房 改户,必须终身服役, 除非老死或逃亡,才能由家中的余丁顶补入伍。所以 先世为军者,后人往往 沦为军中的最底层。 张居正的曾祖父张诚,就是这样一个有军籍而又 要自谋生路的贫民。他 生性豪爽,急公好义,自家生活艰难,却尽力周济穷 人。因为他爱讲话却有 些结巴,因此得了个外号“謇子”,这是当地人对口 吃者的别称。张居正初 登首辅的宝座,就以曾祖的行事白励,言谈举止豪迈 仗义,颇有其曾祖的遗风。 张居正的祖父张镇,是一个谋生无能、行事放纵的兵 卒,有痞子作风。他在 荆州辽王府当差,为王府把门护院,是为护卫卒,这 是军中最低贱的差役。 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别号观澜,是穷困潦倒的落第 秀才,居家务农。 张居正曾自述:“余少苦笃贫,家靡担石。”毫 无疑问,这种家境只能 勉强度日,在社会上处于底层。在身份严明的封建社 会,要想改变贫贱的社 会地位,唯有走科举道路,通过“学而优则仕”一步 登天,换来荣华富贵。 按明朝的制度,只要进了学,成了秀才,家中就可免 两个差役,每年还可领 到补贴膏火银。如果中了举人,那就很威风,报信的 人拿着短棍,从大门打起, 把原有的厅堂窗户统统打烂,工匠们跟在后面,立刻 修整一新,这叫“改换 门庭”。很快同姓乡绅前来联谱的,拿着生辰八字要 求联姻的,自称门生来 献媚的都会纷至沓来。出门有大轿可乘,赴宴有专设 厅堂,犯了罪还可特赦…… 这对穷苦人家来说真是一步登天!无怪乎,干家万户 要争先恐后地走上这一独 木桥。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