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读论语/名典名选丛书

大家读论语/名典名选丛书
作者: 责编:候天保|校注:白评
出版社: 文津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0.80
折扣购买: 大家读论语/名典名选丛书
ISBN: 978780554774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解读】 人通过学习而进步,进步的结果会呈现出不 同的层次。人大体上分为愚人、常人、贤人、圣 人四个级差。 人的天性好逸恶劳,学习本身是令人厌烦的 事情。对于学习的厌烦心理,可以通过学习的过 程而不断改变,改变的契机就是认识到学习的价 值,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学习可以获得知识和 技能,而知识和技能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内容,满 足人的物质和精神欲求。当人们看到学习的前景 并得到学习的回报之后,其学习的厌烦情绪就会 逐步被克服,变得主动起来。 物质欲求是人类最为普遍和初级的欲求,而 精神欲求则是人类较为高级的欲求。愚人、常人 、贤人、圣人的分野是其价值观的不同,做人所 达到的层次越高,其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强烈, 其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越高。 学习是块试金石,层次越低的人,其学习越 是表现出被动。孔子是通过学习而进步到圣人层 级的人,所以才能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的体会。不过,圣、愚都是相对而言的,学习给 人带来的愉悦感并不专属于圣贤,普通人有时也 可以获得这样的感受,只是相对较少而已。 一般来讲,任何人都终身担当着教师和学生 的双重角色。孔子终身都在学习,也终身都在教 人。教师当得好不好,可以用学生作为检验的尺 度。拥有的学生越多,其质量越好,就说明这个 教师达到的层级越高。孔子办的是私学,学生对 他有选择的权利,都是自动投奔而来的。他的学 生有本地的,也有来自远方各诸侯国的,甚至有 父子两代人都以他为师的。孔子学生的数量和质 量都十分可观,证明他是一位成功的教师。 当一名快乐的学生不容易,当一名快乐的教 师就更不容易了。有些滥竽充数的教师,往往对 知识、课堂、学生怀有潜在的恐惧感,从教学活 动中获得愉悦的情况是很少的。 “有朋自远方来”,就是有学生从遥远的四 面八方慕名而来求学,这当然是对一个教师最高 的肯定和奖赏,也是一种做人成功的验证。教师 的幸运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经常有孺子可教 的欣慰。教师的不幸就是经常对学生有朽木不可 雕的感慨。孔子看到了自己“学为人师,行为世 范”的社会反应,他当然是“不亦乐乎”了。 凡是有才学的人,往往都会有程度不同的怀 才不遇之感,孔子也不能免俗。社会状况复杂, 不可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人们有牢骚和发牢 骚都是正常的,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一个人总是 沉溺在这样的情绪之中,往往会见解偏执,心理 压抑,甚至发展成一种精神疾病。 面对“人不知”的现象,孔子的应对方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