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米歇尔·福柯传/走近大思想家
ISBN: 9787208142602
迪迪埃·埃里蓬(Didier Eribon 1953-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法国亚眠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国伯克利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客座教授。在哲学、文学、社会学等研究领域,他已出版十几种著作,其中很多作品被认可为经典,如《米歇尔·福柯传》《关于***问题的思考》《一种少数人的道德))《逃脱精神分析》《回到兰斯》等。2008年,埃里蓬获耶鲁大学颁发的布鲁德纳奖(Brunder Prize),被****为当今世界*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保罗·福柯,这是父亲的名字。父亲是普瓦捷的 外科医生和卫生学校的解剖学教师,枫丹白露一位外 科医生的儿子。他娶了普瓦捷另一位外科医生和卫生 学校教师的女儿安娜·马拉贝尔。他们居住的白色宽 敞的住宅外表平平,靠近市中心,这是马拉贝尔大夫 1903年建造的。房子面朝阿尔蒂尔-朗克街和凡尔登 大道。凡尔登大道从城市的高处延伸下来通向克兰河 谷。保罗·福柯医生夫妇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弗朗西 娜,15个月后有了保罗。*准确地讲是1926年10月15 *。几年后,又有了二儿子德尼。他们都过着外省富 裕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福柯家族是富有的。福柯夫 人在离城二十公里的布瓦图的旺德佛尔拥有一处住宅 ,建筑宏伟,花团锦簇,当地人称它为“城堡”。她 还拥有一些地产、农场和耕地。福柯大夫是远近闻名 的外科医生。他白天分别在普瓦捷的两个诊所看病, 是该市的显要人物。一句话,福柯家族的家业殷实, 有保姆照看孩子,厨师料理饮食,甚至还雇了司机… …与其说福柯夫人对孩子们教育严格,不如说她将父 亲的教诲变成自己的信条。马拉贝尔大夫认为“重要 的是自己管自己。”福柯夫人总是避免指导或引导孩 子们的阅读。至于**,它似乎对这个家庭影响甚微 。诚然,每逢周*,人们都要去市中心的圣·波尔歇 尔教堂做弥撒。但福柯夫人却不止一次忘记去教堂, 常常是她的母亲,弗朗西娜、保罗-米歇尔和德尼的 外祖母带他们去。有一段时间,保罗-米歇尔曾在弥 撒中参加儿童唱诗班的活动。这皆因传统所致。后来 ,很久以后,米歇尔·福柯在一次采访中甚至说他家 是反教会的。无疑,这两种现象是并存的:尊重传统 和疏于信仰。 如果说保罗-米歇尔是在耶稣会教士的保护下开 始上学的,那只是一件偶然的事,或是一种历史巧合 ,两者常常是同一回事。因为当地的亨利四世学校有 幼儿班和小学班,所以能接收很年幼的孩子入学。该 校设在路易-列那尔街上的一座古老建筑中,过去曾 属于圣会。这是一所公立学校,但背靠一座小教堂, 教堂的规模和外形*像一座修道院。福柯大夫的儿子 **次跨进学校的方形院子时还不满四岁,正门里侧 上方刻有“创立者”亨利四世和“慈善家”路易十四 的头像,它们历经几个世纪,注视着过往的孩子。国 王雕像至少能打动*年幼的孩子。另外,保罗-米歇 尔不到法定的入学年龄,却不愿与姐姐分开。福柯夫 人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老师**客气地答应说:“ 您可以把他带来,我们让他坐在教室后面,给他一些 彩色铅笔。”1930年5月27*,福柯坐到了教室后面 ,拿着一些彩色铅笔。“但他却利用这段时间学习识 字”,福柯夫人解释说。他在“儿童班”呆了两年, 直到1932年;后来又进入小学班,直到1936年,他才 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学生,上了中学班。1940年开学时 ,他离开了亨利四世学校。在那里,他度过了*糟糕 的一个学年,随后,他便进入了圣·斯坦尼斯拉斯学 校。 因为在这之前,福柯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难题。他 的数学成绩不佳,但是他的法语、历史、希腊语或拉 丁语的成绩却足以弥补这一欠缺,并使得他每每荣获 “**奖”。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福柯在三年级时成绩 一落千丈呢?福柯夫人这样解释:在战争的新形势下 ,校长的大脑*了刺激,不能再管理学校。确实,情 形发生了很大变化。逃难者接连不断地涌入城内,小 学和中学都必须接待来自巴黎的学生和教师。亨利四 世学校腾出一部分地方安置撤至普瓦捷的让森·德· 萨里中学的人。因此,普瓦捷的宁静和安全的学习气 氛荡然无存。学习名次也同样发生了变化。一次,福 柯对一位朋友谈到,他为被那些新来者超过和替代而 感不安,以前,他总是名列前茅,甚至独占鳌头…… 与福柯同期的几个同学提供了另一种解释:法语老师 居约先生**讨厌福柯,他不大喜欢资产阶级子弟。 作为激进派、伏尔泰的信徒和狂热的“第三共和国” 分子,这位老师毫不掩饰他对贵族子弟的蔑视。任何 事情都会成为他憎恨班上来自巴黎富区的孩子们的理 由。随着仇恨的增长,他把普瓦捷这座可怜城市的后 代中的一些孩子也视为这种出身的代表,把他们当作 自己仇恨的对象。保罗-米歇尔·福柯对此茫然彷徨 ,不知所措,他感到他在学校的**地位在他脚下动 摇,他的成绩从此一蹶不振。在所有的科目中,他只 能勉强保住拉丁语翻译的桂冠。在这年学期末,学校 作出了“参加十月补考”的决定,这在福柯夫人看来 *是忍无可忍。福柯夫人带着儿子一走了之,在一所 教会学校圣‘斯坦尼斯拉斯教会学校给儿子办理了注 册手续。该校当时位于让·热莱斯街和老喜剧院的拐 角处。它并不是该市**重视的教会学校。只有圣· 约瑟夫中学才是声誉俱佳的学校,由耶稣会主管,学 生大多是本地区高层资产阶级和显贵家庭出身的学生 。圣·斯坦尼斯拉斯中学在这方面望尘莫及:它的学 生多为富商和小工厂主的子弟,教学质量也远不如众 所周知的圣·约瑟夫学校高。从1869年起,圣·斯坦 尼斯拉斯中学改由基督教派的兄弟会掌管。人们称他 们为无知兄弟会。福柯是在1940年9月人校的,那时 ,德国人已占领该城达数周之久。自由区距普瓦捷城 二十公里。在分界线的另一边,**是另一个世界, 要到那边定居需办安全通行证。二年级的学生因为年 幼,不能去德国服兵役,留下继续学习,至多干些农 活。暑期里,他们需干六周农活,主要是清除马铃薯 甲虫。在**教师中,*令学生们难忘的是一位独特 的历史教师——蒙沙贝尔神父。他是利古瑞修道院的 本笃会修士和附近克鲁代尔村的本堂神甫。他喜欢步 行,人们常常能够在普瓦捷通往利古瑞的路上看到他 手拿朝圣棍,身着肥大、满是污迹的棕色粗呢袍。尽 管他尘垢满面,人们还总是停下车,带他一程。福柯 夫人说:“我带过他一次,事后,汽车里就开始爬满 跳蚤。”这个怪人学识渊博,散步时总是斜挎着装满 书的褡裢。他授课是学校生活的重要时刻。一位校友 在1981年出版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他的课使人难 以忘怀。他掌握的有关事件和人物的知识,丰富得令 人吃惊,因而其评论犀利、准确,当然其中也不是完 全没有轻率之处。他思如泉涌,**驰骋,犹如被文 思隽永的形象所吸引。他有时会引起哄堂大笑,把课 堂变成名副其实的集市。当他感到过分,难以恢复课 堂秩序时,会像孩子那样哭着走出教室,说:‘可怜 的孩子们啊,我无能为力了,无能为力了。’但当大 家许诺说一切已经过去,不再吵闹时,他又会返回教 室,在宁静的气氛中重新慢慢地讲起课来。当他再度 沉醉于他的话题和热情之中时,声调又渐渐升高,而 且会因异常的表达再次引起哄堂大笑。”在福柯夫人 看来,他似乎是**对保罗-米歇尔产生某些影响的 老师,他使保罗-米歇尔很小就对历史萌发兴趣。保 罗-米歇尔如饥似渴地阅读雅克·德·班维尔的《法 国史》,并深深为书中的插图所感动,特别使这年幼 的孩子着迷的人物是:查理曼大帝。福柯夫人说,福 柯12岁起便开始学习弟弟和姐姐的历史课本。干脆说 ,蒙沙贝尔神父的历史课简直可说是为满足福柯而开 设的。当然,这充满轶闻、妙语连珠的历史人门课也 能激发起所有学生的热情。上面的证人以这样的评语 结束回忆:“以这种方式讲授的历史不可能记不住。 ”(P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