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轨迹

心灵的轨迹
作者: 朱永新|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89.80
折扣价: 53.00
折扣购买: 心灵的轨迹
ISBN: 9787540798680

作者简介

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教 育学会会长,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苏州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兼职教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曾多次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 基金项目并多次获奖;在美国、英国、日本和国内发表教育论文400余篇;16卷本“朱永新教育作品”等专著版权输出至美国、韩国、日本及阿拉伯国家等。 他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寻与执着行动,感动了千千万万人,屡屡被评选为 “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中国教育60年60人”、 中国十大教育英才、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中华十大财智人物…… 他于2000年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 吸引了全国各地很多学校加盟实验。新教育的理念与行动,深刻改变了众多师生的 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中国古代教育心理思想的基本理论问题 任何一种教育心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以一定 的理论基础为依据 的。如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 代克(E.L.Thorndike)的教育心理思想, 就是以“联 结”理论为出发点的,他把一切心理现象都归结为刺激 (或情境) 与反应的联结,把刺激—反应作为所有心 理现象的最高解释原则或公式, 因此,在研究学习、 品德发展等教育心理的基本问题时,就更多地偏向外 部现象与外在条件的探索。皮亚杰(J.Piaget)的教育 心理思想则是以其“认 知发展”理论为前提的,在他 看来,有机体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通过同 化与顺应来实现与环境的平衡,从而导致个人内部图式 ——认识结 构的变化。因此,在研究诸如学习、品德 发展等教育心理的基本问题时, 就更多地偏向内部结 构与内在条件的探索。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体系,则 是以习性论、学知论、差异观和发展观为前提的,其实 质就是强调人的本性、人的心理、人的知识、人的道德 的可变性。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对于教育心理思想的基 本理论问题亦多有 涉及,并且形成了一些自成体系的 流派。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观 点,即生知说 与学知说、内求说与外铄说、气禀论与性习论。现依次 做些 分析与介绍。 1. 一丹奖获得者朱永新眼中的中国当代教育及发展建议 2. 朱永新,新教育倡导者,教育的观察者和改革探索者 3. 展现当代教育探索与成就,既看到成就,也不回避不足 4. 以老百姓看得懂的语言谈教育,直面问题并积极思考 5. 珍藏本装帧精美,简洁大气,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