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游艺(西湖全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西湖——白居易在西湖上教练《霓裳羽 衣舞》 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而且他还精通音律、歌舞,因此他在任杭州 刺史的三年期间,生活在“笙歌处处楼”的歌舞之乡杭州,犹如鱼之得水 ,他把政务之暇的大半业余时间都沉浸在这以西湖为背景的歌舞之中。白 居易经常与一些杭州**的歌妓一起,到西湖边的望湖楼、虚白堂以及西 湖的画船上排练歌舞,其中*多的便是在望湖楼教练《霓裳羽衣舞》。 《霓裳羽衣舞》是唐代**的歌舞,在宫廷和贵族士大夫的宴会时常 有演出。这个《霓裳羽衣舞》还由于杨玉环的精湛表演而名闻天下。元和 初,白居易任翰林学士时,曾在昭阳宫看过《霓裳羽衣舞》的表演,并记 下了乐谱,辽在后来的长诗《长恨歌》中留下了“惊破霓裳羽衣曲”这样 的名句。 白居易酷爱《霓裳羽衣舞》,他曾说过:“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 爱霓裳舞。”(《霓裳羽衣歌》)说起白居易与《霓裳羽衣舞》的关系,使 白居易自己也难以忘怀的,便是在他任杭州刺史的第二年,即长庆三年, 他曾多次与歌妓一起排练过《霓裳羽衣舞》。既爱西湖、又爱歌舞的白居 易,有时索性把与歌妓们排练《霓裳羽衣舞》的地点特地移到西湖画船上 。长庆四年三月末,白居易在西湖上款客泛舟,这次他玩得很高兴,一面 观赏西湖美景,一面教歌妓排练《霓裳羽衣舞》。他和歌妓们就在这一种 “排比管弦行翠袖”的美不胜收的艺术情景中,“恰似菱花镜上行”(《湖 上招客送春泛舟》)。这种在西湖画船上与歌妓们一起排练《霓裳羽衣舞》 的情景,加上三年杭州刺史任期将满,*加深了白居易那种“未能拋得杭 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的依恋之情。 据白居易在《重题别东楼》中所记,当时杭州风俗,“每寒食雨后夜 凉,家家持烛寻蟹,动盈万人。每岁八月,迎涛弄水者,悉举旗帜焉”。 因此,在“春雨星攒寻蟹火”的寒食之夜和在“秋风霞飐弄涛旗”的观潮 节期间,白居易往往要去杭州的望湖楼,在欣赏湖景的同时,观看由歌妓 们表演的《霓裳羽衣舞》。即使在白居易三年仟满,就要离开杭州的时候 ,他还抓紧时间又一次登上了排演《霓裳羽衣舞》的望湖楼。过去的情景 立即浮现在诗人的眼前:“宴宜云髻新梳后,曲爱霓裳未拍时……” 长庆三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第二年,他前后三次在虚白堂前排练 了《霓裳羽衣舞》。当时有杭州的一些**歌妓用乐器伴奏:玲珑奏箜篌 ,陈*吹觱篥,谢好弹筝,沈平吹笙。在乐曲的伴奏下,舞者扮成仙女的 模样,上身穿孔雀“羽衣”,下身穿淡彩色或月白色的裙子,肩上披霞帔 ,头上戴“步摇冠”。其乐曲和服饰都着力渲染了这种虚无缥缈的仙境。 白居易将《霓裳羽衣舞》的歌舞乐曲分为散序、中序和曲破三大段来 描述: **段散序,也称序奏,仅有“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撅弹吹声逦迤” 的乐器演奏;奏的是缓慢的散板,“散序六奏未动衣”是不舞不歌的。第 二段中序,有拍,故也称拍序,“中序擘骋初入拍”,舞者应着乐曲的节 拍,边歌边舞。舞者的舞姿,时而动作轻柔,“飘然转旋回雪轻”;时而 纵跳疾转,“嫣然纵送游龙惊”;时而婆娑轻舞,“小垂手后柳无力”; 时而急促稳健,“斜曳裾时云欲生”。一个抒曲曼舞、窈体生风的仙女形 象就出现在观众的面前了。第三段曲破,为全曲的**,繁音促节,声调 铿锵:“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结束时转慢,舞而不歌: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自居易在杭州的三年中,常与一些**歌妓一起排练音乐歌舞。如在 西湖边虚白堂前排练《霓裳羽衣舞》中奏箜篌的那位歌妓玲珑,她不仅擅 长于奏箜篌,而且还能歌善舞,常与白居易一起歌唱。白居易在《醉歌》 中就有“玲珑玲珑奈老何,使君歌了汝*歌”之句。 在长庆三年十月,元稹从越州来到杭州,白居易设宴热情款待元稹, 在席上玲珑歌唱了元稹作的数十首诗。在后来清代古吴墨浪子著的《西湖 佳话·白堤政迹》中也有说及: 忽一*,见了一官妓,叫做商玲珑,生得姿容鲜媚,甚是可人,又且 琴棋技艺,种种皆可应酬,故此,乐天亦甚钟爱,每每唤他来承应。 除了有像玲珑那样色艺俱佳的歌妓承应之外,在自居易身边还有樊素 与小蛮这样两位歌妓。这在《西湖佳话·白堤政迹》中也有记述: 樊素善于清讴,每歌一声,而齿牙松脆,不啻新莺;小蛮善于飞舞, 每舞一回,而腰肢摆折,胜似游龙。故乐天爱之特甚,*侍不离。因有诗 二句赠他两人道: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要知樱桃口,不是单赞其口,赞其口能歌也;杨柳腰,也不是独羡其 腰,羡其腰善舞耳。 其实,“善清讴”的歌妓樊素,还因能歌善舞而使后来的白居易专门 为她写了一篇《不能忘情吟》,并在“序”中说: 妓在樊素者,年二十余,绰绰有歌舞态,善唱《杨枝》,人多以曲名 名之。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