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日单车迁寻万里

400日单车迁寻万里
作者: 周子迁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8.50
折扣购买: 400日单车迁寻万里
ISBN: 9787302329244

作者简介

周子迁,1982年生于重庆,现居深圳。设计师、插画师、户外运动及超长途旅行爱好者。 2007年 开始自行车长途旅行。 2008年 完成成都——拉萨——珠峰——尼泊尔的骑行。 2009年 当选深圳大运会环保使者,骑行中国东部,并应邀参加贝尔格莱德第25届大运会闭幕式,之后骑行欧洲。 2010年 历时约400日单人单车环骑中国大陆,行程约29300公里,收集到2011张笑脸。 2011年 获选为深圳大运会开幕式首棒火炬手,与刘翔等体育明星共同点燃大运会火炬。同年获深圳市民环保奖。 2012年 创立深圳绿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专职策划自行车活动和赛事,推动自行车运动的发展。

内容简介

敦煌 我眼中的莫高窟 28岁这年,我正在用88岁的阔达,68岁的眼界 ,48岁的成熟,8岁的好奇,做着18岁的事情。这就 是我的旅行。 去敦煌的路上,下起了小雨。气温降到只有几度 ,还一会侧风,一会顶风。一直到天黑了,才骑了 137公里。不得已,只能在敦煌市区南郊的月泉山庄 青年旅舍住下。青旅的旅客跟气温一样冷清,只住了 3个人。一个英国小伙、一个法国小伙、一个中国小 伙。聊了一会就混熟了,我们相约第二天一同去莫高 窟。 记忆中在小学的时候,就看过莫高窟的科教片。 被莫高窟的故事深深吸引。可以说,一直以来没有停 止过对它的想象和向往。终于,我骑着单车来了。想 着马上就要来到莫高窟的面前。在近200天的旅途后 ,我的心依然充满热情和激动。 莫高窟在敦煌市区以东25公里处,和克孜尔千佛 洞一样,也开凿在戈壁深处的河谷中。传说一个和尚 穿越沙漠,一道圣光照向河谷边的岩壁。受神灵的指 示,他开始在岩壁上开凿洞窟。谁知这开凿过程竟历 经了千年。莫高窟所在的岩壁为砂砾岩,非常适合开 凿。加上敦煌干燥少雨,石窟得以较好地保存下来。 市区去莫高窟的车很多,我和几位外国朋友轻而 易举就找了辆商务车,往莫高窟开去。车出市区后转 向一片戈壁滩。当车驶入戈壁深处时,眼前出现了好 多大树。想必这就是莫高窟所在了。来到景区门口, 我从来没有这么自觉地掏出160大元,没有一点怨言 地买了门票。来莫高窟就没想过要逃票,就算莫高窟 门票多高,我也会掏钱买。这是因为莫高窟在一个旅 行者心中就是一块圣地,内心的圣地是无法用价钱来 衡量的。不过后来发现莫高窟确实无法逃票,想在莫 高窟逃票,那是有盗窃文物的嫌疑。万万不能。 通过售票口,再走过一个广场和景观长廊,就来 到了片岩壁下。岩壁上高低错落布满了小门,有四五 层之多。每道门就是一个洞窟。莫高窟有700多个洞 ,能参观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和资料中看到的不太一 样,为了更好的维护洞穴和方便游客参观,每个洞口 都筑起了厚实的水泥门框,还修上了崭新的栈道。改 造后确实能更好的保护洞窟,但看上去少了那份历史 的沧桑感。闸口就设在岩壁前。从这里验票进入,然 后景区导游会发给游客每人一个耳机。参观前,导游 一再提醒,洞窟中不能拍照。 游览一次只能参观8-10个洞窟。每个洞窟大门上 都有锁。只有导游才能打开,参观完后再锁上。可想 而知莫高窟的保护有多严格。莫高窟洞穴中有两大看 点,一是丰富的泥塑的佛像,还有就是震惊世界的壁 画了。洞穴里灯光昏暗,众人的目光都随着导游的手 电筒移动。虽大多游客对佛教文化研究不多,但都静 静的听导游的讲解,用心去感受。 在一个洞穴中的壁画上,能看到划刻上去的名字 和“到此一游”等字样。导游说,这是莫高窟刚开放 ,保护措施还不是很完善的时候,游客刻上去的。听 完后,我极度愤怒。莫高窟的历史本就是中国的耻辱 史。造成的原因就是中国人的素质和文化水平低。如 果新中国的人在这些方面还没有提高的话,那他们就 造成了莫高窟新的耻辱。 藏经洞是参观莫高窟必看的一个洞窟。洞内的佛 像和壁画不是最精彩的,但这里发生的发故事往往是 人们了解莫高窟的开篇。人们可以不懂佛教文化,但 都知道王道士发现了藏经洞,知道他把经书分几批卖 给了外国人。王道士成了千古罪人,遭世人唾骂。如 今在墙上,还能清晰看到王道士在清理洞内沙土时, 留下的痕迹。我甚至看到了王道士怎么在沙土掉落后 发现了墙上那扇门。看到了斯坦因怎么点着蜡烛在洞 里清点文物,怎么把一万件文物打包带走。 历史对于王道士的争论没有停止过。王道士做了 错事,但他是不是千古罪人?是不是莫高窟耻辱史的 缔造者?我看未必。我查阅过很多资料,对王道士的 评判上也有自己的看法。其实王道士并不是不识货只 贪图小便宜的愚昧之人。在意外发现藏经洞后,王道 士倍感震惊,曾给慈禧写过信,向清朝朝廷汇报过他 的发现,但朝廷反应冷淡,只组织过一次文物的运送 。在运送过程中,负责的官吏私吞了不少物,有些文 物还受到破坏。对此王道士深感痛心,对朝廷也失去 了信心。 斯坦因在说服王道士,带走文物的过程中,也不 是那么顺利。除了金钱的劝诱,更重要的一点是斯坦 因告诉王道士他崇拜唐玄奘。王道士认为,虽然斯坦 因是外国人,但在信仰上和理想上,他们能达成一致 。和没落无知的清政府相比,王道士选择相信斯坦因 也是情有可原的。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王道士信仰的是道教不是 佛教。在他看守莫高窟期间,他正努力把莫高窟改造 成一个道观。后来他把老外给他的钱也用在了寺庙的 整修上,自己并没有拿来享用。如此看来王道士卖文 物是有原因的。这件事其实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换成别人,也许是同样的结果。让一个道士去承担 一个国家的耻辱,未免有点太严重了。 换一个角度想,我们大可不必把莫高窟的历史和 耻辱联系起来。何不用一种包容的态度来看事情。假 设当初,文物留在了中国。在当时清政府的乱局下, 这批文物极有可能遭到破坏或私吞。老外拿走了文物 ,至少现在大部分都保存得不错。历史和文化是属于 整个世界的。 相比之下,另外一些人对莫高窟的破坏是不可弥 补的。例如张大千在临摹壁画期间,意外发现了壁画 有很多层。为看清底层未知的壁画,他直接把外层剥 落下来。张大千破坏的壁画有30多处。当然,可以说 张大千的破坏并非恶意。他的文化水平,和对文物的 保护意识决定了他的行为。但造成的破坏是无法弥补 的。在我看来,他的行为更应受到谴责。 莫高窟的故事太多,仅我知道的就可以说好久。 参观的时间是短暂的,如果允许的话,真想像考古学 家般驻扎下来,好好看看每一个洞窟,了解每一面壁 画上的故事。以前有个说法,说莫高窟在中国,但对 莫高窟研究最透的却是日本人。在参观的过程中,看 到很多日本人,请私人导游,手拿笔记本,细心地临 摹壁画上的内容。也许在他们眼里,历史是没有国界 的。我认为,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历史学家。但 是我们自己的历史,我们必须去了解。 出景区的路上,我看到了王道士的灵塔。它在景 区入口最显眼的位置,但又是最容易忽略的一个地方 。王道士也许没有想到,自己死后会有这么多争议。 想想,在旅途中,听到、看到的只是书写的历史。思 考,感受过的才是自己掌握的历史。这不单是一次梦 想的旅程,追逐梦想的同时,我也一直在追逐历史的 脚步。有时我真的感觉近得可以触摸到他。 离开莫高窟的时候,我的眼中一直饱含泪水。我 忽然想:今天,我们通过仅有壁画、卷轴等历史文物 去想象上一个千年或上上个千年,很神秘,很有学问 ,很有意思。但是,随着科技日渐发达,信息日渐庞 大。未来的人会如何看我们?历史是否会变得如此无 趣?也许,只有历史才能给出答案了。P15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