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纺织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20
折扣购买: 三十六计全鉴(珍藏版)(精)
ISBN: 9787518026449
第六计 声东击西 【计谋原典】 敌志乱萃①,不虞②,坤下兑上之象③。利其不 自主而取之④。 【注释】 ①敌志乱萃:萃,即悴,憔悴。这句话是指敌人 情况混乱、疲备不堪。 ②参不虞:未意料到,未预料到。 ③坤下兑上之象:《易经》中的“萃”卦下卦为 坤,上卦为兑。此卦三阴聚于下,二阳聚于上,各依 其类以相保,群阴虽处致用之地,高居最上之位,都 为了保阳,所以“萃”卦六爻都说“无咎”。如果使 这种群阴保阳的局面受到扰乱,就将祸乱丛集,有意 料不到的困难与危险。 ④利其不自主而取之:不自主,不能自主把握自 己的前进方向或攻击目标。 【译文】 敌人神志慌乱,不能正确预料和应付突变事情的 发生,这就像是坤下兑上的“萃”卦受到干扰一样。 我们应当利用敌人不能自控的时机,对其发起猛烈进 攻,从而获得胜利。 【计谋典故】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 共同对抗匈奴。但是,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 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为此,班超决定先 平定莎车国。莎车国王闻讯便向北边的龟兹国求援。 龟兹国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国。班超联合于阗 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显然是敌众我寡,难以 力克,只能智取。 于是,班超决定采用“声东击西”之计,来应对 敌人。他先派人在军中制造打不赢龟兹的言论,并有 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国的俘虏听得一清二 楚。然后,在一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 而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并故意让俘 虏趁机脱逃。龟兹国王听说汉军撤退,赶紧下令兵分 两路,趁机追杀逃敌。同时,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 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 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然而,龟兹国王并没有察 觉,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待龟兹国王过 去后,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国 军队,迅速回师杀向莎车国。莎车国王逃走不及,只 得请降。龟兹国王气势汹汹,追赶一夜,未见班超部 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国已被平定、人马伤亡稍重的报 告,见大势已去,只得收拾残部,悻悻地返回龟兹国 去了。 班超之所以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打赢这场战争, 这主要是得力于他所采用的“声东击西”故意迷惑敌 人的策略。 【计谋解析】 “声东击西”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从而制造 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 。通常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进攻甲地,却 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 迹象。巧妙地制造假象,促使对方被假象迷惑,作出 错误判断。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声东击西”之计 时,必须先充分摸清对方的情况。解读巧言谜惑,逃 离虎口 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人们在社交中常常会为了 让自己更顺利、更隐秘地达到目的,丽采用“声东击 西”的策略。 比如,刘邦被项羽困在咸阳时,就是采用陈平的 声东击西之计逃离项羽的软禁。 秦朝末年,楚怀王命令项羽和刘邦分路进攻成阳 ,并当众宣谕“先入关者为王”。 虽然刘邦先入咸阳,但权力都尽归项羽。刘邦反 受项羽的控制,并被改封为汉中王,驻节南郑(今陕 西)。项羽的谋臣范增认为刘邦在将来会与项羽争天 下,屡次建议把他杀掉。但是,项羽不忍杀刘邦,便 使之不能上任,留在成阳,名为辅助,实则软禁。 刘邦急欲逃脱虎口,便向张良问计。张良拿不定 主意,便去拜访陈平。陈平思考了一会儿后,附耳对 张良说了几句话,使得张良拍掌大笑,连称妙计。 不久,由于项羽尊楚怀王为义帝,并让其离开彭 城,因此就得让范增去处理相关事宜。范增临行的时 候,向项羽提出约法三章:一、不得离开咸阳;二、 重用韩信,若不用则杀之,避免为他人所用;三、不 得使刘邦归汉中。项羽应允,范增才启程。 ……(P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