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视域下的阳明心学研究

社会心理学视域下的阳明心学研究
作者: 姚新中 王觅泉
出版社: 孔学堂书局
原售价: 118.00
折扣价: 63.80
折扣购买: 社会心理学视域下的阳明心学研究
ISBN: 978780770543701

作者简介

姚新中,1957年生,河南驻马店人,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高级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院院长,曾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2013),曾获北京市高校先进工作者(1988)、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7)、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在《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Philosophy East and West、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等国际国内一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剑桥大学出版社)、Routledge(劳特利奇出版社)等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编著20余种。 王觅泉,1986年生,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2007)、北京师范大学(2010)、北京大学(2014),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教学与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比较哲学等,在《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孔学堂》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数篇

内容简介

在中外哲学比较中来审视中国传统思想已经成为诸多学者经常 采用的一个研究视角,无论是先秦儒家的“德”论与古希腊亚里士 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宋明时期的理学与德国的康德哲学,还是佛教 思想与叔本华、道家哲学与海德格尔之间,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关 注,有不少学者进行了持续的、日益深入的研究,并通过两者之间 互相印证而各有心得。但能否从当代社会科学视域来理解中国传统 哲学中的主要概念、学说、理论,或者能否把中国传统思想置放在 当代社会科学的语境中来体会、辨析、深化,则是一个相对较小、 起步也比较晚些的论域。本书的主旨就是从这样一个新的视角来审 视阳明心学的主要思想和观点,或者说是要透过当代社会心理学的 视域建构起连接古代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科学的桥梁,以期探索两 者之间对话、比较、互鉴的可能性与学术价值。 本书的第一章将从当今中国哲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入手,来理 解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与研究视域转换的必要性,论证从当代社会 心理学视域来与阳明心学进行比较研究的正当性,目的是提出并解 决方法论意义上的“能不能”的问题。具体而言,这一问题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能不能从当代社会心理学角度来切入传统阳明心学、 能不能从阳明心学的立场为当代社会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提供研 究的实例或个案、能不能在两者之间进行互相印证以及能不能在阳 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理学之间构建起联通、共生和互鉴的关系。在 回答这些能不能的诸多问题之后,我们将提出关于解决“如何”问 题的设想,即对本书各章节的安排给予逻辑解析和合理性论证。 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中国哲学史研究是一个颇具特色的领域,几乎所有的重要人 物、著作、问题都已经得到反复、密集地研究,成果迭出。学者们 不断地在不同的语境中、视域下进行着不同方式的解读、重构与展 开,即使在那些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守成多于创新的重述过程中,实 际上也通过诠释或再诠释为传统话题注入了一些新的活力。 一方 面,一代又一代的严谨学者恪守孔子的“述而不作”传统,在特定 的领域关注特殊的问题,以“我注六经”的勤恳与精细来保留、传 承过去的思想和观念;另一方面,任何思想、观念,无论多么伟 大,经久不变都会趋于僵化,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教条,而这样的 僵化本身又使那些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学者把哲学史研究作 为工具,以“六经注我”的魄力和胆识来创建“新”的话语体系。 这两种传统的哲学史研究方法论交替互补,成就了历史和当代的中 国哲学叙事,每一代人都会在此前的研究基础上有所推进,以各种 不同的方式增益着中国人对哲学现实问题和永恒问题的诠释和理 解。在世纪之交,特别是21世纪的头二十年里,各路学者对于中国 哲学进行了广泛的体系性的当代建构,值得关注的有张立文的“和 合学”、牟钟鉴的“新仁学”、杜维明的“精神人文主义”、陈 来的“仁学本体论”、蒙培元的“情感哲学”、李泽厚的“情本 体”、安乐哲的“角色伦理”、黄玉顺的“生活儒学”、赵法生的 “乡村儒学”等,对在方法论探讨过程中所遇到挑战的系统回应则 有成中英的“本体诠释”、刘笑敢的“反向格义”、杨国荣的“重 构形而上学”、郭齐勇的“重写中国哲学史”、赵汀阳的“新天下 体系”、陈少明的“建构经典世界”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问 题的探讨虽然进路不同、形式各异,但都是最近几十年两代学者对 重新解释中国传统、在新的语境中进行哲学创新的尝试,代表着如 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的探索。 本书采取了前所未有的跨越中西文化的视角,让阳明心学与社会心理学进行奇妙碰撞,新颖的构思与雄浑、厚重、广博、深邃的论证,实现了阳明心学的当代转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