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美术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9.37
折扣购买: 中华传世茶道茶经/经典读库
ISBN: 9787534464706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茶经》上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 鲁周公。”神农就是炎帝,是我国上古时代的部落首 领,农耕文化的创始人,同时也是茶树的最早发现者 。 相传在远古时代,自然条件特别恶劣,人类以采 摘野果、捕食野兽为生,一不小心,就会因为误食有 毒的果实而生病甚至死亡。当时爱民如子的首领神农 非常痛心,就决定品尝百草,以身试毒。 神农是远古时代最具智慧的首领,他从来不喝生 水,即使在野外尝百草阶段,神农也会架起锅,把生 水煮熟了再喝。一日,神农尝了一种有剧毒的草,水 还没烧开就晕倒了。不知过了多久,神农在一阵沁人 心脾的清香中苏醒,听到“嗒嗒嗒”水沸腾的声音, 知道锅里的水已经烧开了,就艰难地挺起身用碗舀水 准备喝,却发现锅里的水已经变成了黄绿色,里面还 飘着几片绿色的叶子,更神奇的是,一股沁人心脾的 清香从锅里飘来。 神农用碗舀了点汤水送人口中后,但觉这汤水清 香中略带苦涩,咽下去后,似乎比开水更解渴,就又 喝了几碗。不多时后,神农身上的毒居然解了!他非 常开心,想不到这次因祸得福,得到了解毒的仙药。 仙药是什么呢?带着疑问,神农开始细心查找,很快 发现锅的正上方有一颗似树非树的植物,而锅内的叶 子就是从这颗树上飘落下来的。神农采摘了很多叶子 ,回到部落后,再次取其嫩叶熬煎试服,发现这些汤 汁不仅有生津解渴、利尿解毒的作用,而且还能提神 醒脑、消除疲劳,神农非常高兴,就将它取名为“荼 ”,即开百花的植物,作为部落的“圣药”。 关于神农氏发现茶一事,在湖南茶陵一带还流传 着另外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据说神农一生下来 就有一个光亮透明的水晶肚子,肚子里的五脏六腑都 看得一清二楚。在品尝百草,以身试毒期间,他的肚 子发挥了极大作用,只要吃下食物后,就能看出它们 在肚子里是怎么变化的。好吃的,就给人吃,有药效 的,就拿来治病。这天,神农尝到几片开着乳白色花 的绿树叶后,只见树叶像来来往往巡查的兵丁一样, 在肚皮里从上擦到下,又从下擦到上,将神农肚子里 的毒素擦得干干净净,神农顿觉神清气爽。于是,神 农就将这种树叶命名为“查”,并倡导人们植“查” 、喝“查”。 由此可见,五千年前,茶最初是以“药”的身份 出场的。神农是发现茶的伯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 现茶的国家。 茶字探析 “茶”从字形到读音的发展都经历了一个复杂而 漫长过程,最终成为今天人们所熟悉的茶字。 “茶”字初长成 《茶经》中对“茶”的描述是“其字,或从草, 或从木,或草木并”,而茶的名称也有很多,如:藓 、檟、荼、茗、茶等,此外,茶还有“草中英”“酪 奴”“草大虫”“不夜侯”“离乡草”等谑名趣名, 其中“茶”是其正名。“茶”字之所以多名,其原因 可能与古人所见有关,有人以其形而命名,有人以其 性能而命名,在不同的情况下,看到的样子可能就会 不同,所以命名就多种多样,结果造成混乱不一。 “茶”字是由“荼”字演变而来的。“荼”字首 见于西周初期著作的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在《诗经·豳风·七月》篇中有“采荼薪樗,食 我农夫”的记载。然而《诗经》中“荼”,有人认为 指的是茶,但也有人认为指的是带苦味的植物的叶子 ,即苦菜,至今看法不一。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一部 著作《尔雅》成书后,始将荼定为茶,《尔雅·释木 第十四》中有“檟,苦荼”的记载。又如三国魏时张 揖撰写的训诂书《广雅》说:“荆、巴间炙粳苦荼之 叶,加入菽、姜、橘子等为茗而饮之。”东汉许慎的 《说文解字》将“荼芽”叫做茗,并认为“荼”就是 现在的“茶”字。由东晋人常璩编著的《华阳图志· 巴志》中也有“园有芳翦”的记载。 “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 ”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因 此,在古代文献记载中,经常有意义混淆的情况发生 。汉代时一个皇帝规定“荼”字表茶义时应该 读“cha”,从而在读音上将其进行了区别。南宋魏 了翁在《邛州先茶记》说“颜师古虽已转为茶音,而 未敢辄易字义”。说明隋末唐初时虽有茶的发音却还 没有把“荼”改为“茶”字。 后来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 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 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得更加清楚、直观,就 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然而茶字产生后,并没有立即完全代替“荼”字。 明末清初著名语言学家顾炎武在《唐韵正》中说“观 览唐碑题铭,见大历十四年刻荼药字,贞元十四年刻 荼宴字,皆作荼,其时,字体尚未变。至会昌元年, 柳公权书玄秘塔碑文,大中九年,裴休书‘圭峰禅师 碑’茶毗字,俱减去一面,则此字变于中唐以下也。 ”由此可见,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 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 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