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里的雅事)/中国人文标识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里的雅事)/中国人文标识
作者: 席小丽|责编:梁媛
出版社: 五洲传播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37.40
折扣购买: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里的雅事)/中国人文标识
ISBN: 9787508545066

作者简介

席小丽,自由撰稿人,《中国地理百科》作者,有书等多家平台拆书稿作者。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寻访中国文房四宝故里,记录笔记数十万字。

内容简介

PART 01 中国文人书房 与笔墨纸砚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房屋 共有几千九百九十几间半, 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在 这座举世闻名的古建筑群中 ,有一间只有8平方米的房 子,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 它就是三希堂。 三希堂是中国古代出 名的书房,是乾隆皇帝 (1711~1799年)一生 喜欢的地方,也是他留下的 明显的标记。 乾隆皇帝工作和休息的 地方是在养心殿,养心殿非 常的大,而三希堂在养心殿 西边的小角落里,是故宫里 小的房间。乾隆皇帝为什 么就喜欢这个小小的书房? 原来,“幽幽书香静心处 ”的书房,是中围古代文人 的安身立命之所。在这个小 天地里,古代的知识分子渎 书、吟诗、作画、习字、弹 琴,也可以对弈、会友、讨 论家同时事。因此,书房就 是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乐园 。乾隆特别喜欢在三希堂读 书写字,许多治同方略都是 在这里酝酿而出。 书房,古代称为书斋。 斋是清心洁净之处,包含着 恭敬、寡欲,而这正是占人 读书时所追求和要达到的 高境界——清静雅致、避尘 绝俗、一心向学、饱读诗书 、修身养性。书房是中国古 代文人的象征,纵观历史, 凡是文人,谁能没有书房? 这些书房或恬静雅致,或简 单古朴,都是主人志趣的写 照。古代文人常为自己的书 斋起斋号,比如,归有光的 “项脊轩”、袁宗道的“白苏 斋”、唐伯虎的“梦墨堂”、 袁枚的“小仓山房”、蒲松龄 的“聊斋”、梁启超的“饮冰 室”,都意蕴深远。 书房的别名有“芸窗”“芸 笔墨精良,人生一乐 无论国事家事 不管文治武功 文房四宝是中国人亲密的伴侣 也是中国文化的承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