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背后的冲突(解读我们内心的俄狄浦斯三角)

冲突背后的冲突(解读我们内心的俄狄浦斯三角)
作者: 张天布
出版社: 广东旅游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20
折扣购买: 冲突背后的冲突(解读我们内心的俄狄浦斯三角)
ISBN: 9787557013134

作者简介

\\\\\\\"张天布 著名临床心理学家 陕西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咨询与治疗专委会常委、文化与心理治疗学组组长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系统注册心理督导师 陕西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咨询与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陕西医学会精神病学专委会副主委 西安医学会心身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德、中美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中方教员 \\\\\\\"

内容简介

\\\\\\\"前面我们举了诸多不同的例子,是为了让大家对俄狄浦斯三角关系有感性的认识。在每个普通人内心的人际关系中,这样一种内在的关系模型一直都以三角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 其中,三个顶点是:孩子、爸爸和妈妈。三条边是:这三个人之间的联系模式。 我们讲俄狄浦斯三角时,大多数情况下是以孩子作为主体来讲的。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他与父亲、母亲,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建构的?这个关系的建构又是如何动态变化的? 站在孩子的角度,跟他有关系的就是父子 / 父女,或者母子 / 母女。而事实上,一方面,父母可以单独和孩子建立一线关系,另一方面,父母之间也是有一线关系的。正是因为父母这一线关系的存在,才构成了一个家庭的三角形,才对孩子内心的三角关系产生影响。父母这条边在关系上是有联结的,并且在孩子内心能够认可父母之间保有的良好链接,意识到自己面临的不是两个单边关系而是一个三角关系,孩子才有机会和希望学习处理从二元关系进阶到三元关系的更高层面的成长。反之,如果孩子未曾意识到,或者不承认父母之间有关系,那么他的能力就只限于处理二元关系,甚而停留在此,形成固着,难以进步。所以,我们要把完整的三角关系和不完整的三角关系区别开来梳理。 完整的三角关系意味着心理发展进入俄狄浦斯期,孩子面临的是三个人的关系。这个阶段的冲突叫作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不完整的三角关系,意味着爸爸和妈妈之间的关系是断裂的,孩子只是处理单独和妈妈或者单独和爸爸这样的二元关系。这是一个貌似有三角形,但又是不完整的三角关系。这种状态被命名为俄狄浦斯情景(Oedipus situation)。 完整的俄狄浦斯三角关系:俄狄浦斯情结 首先,我们从个案切入,然后再分别从母子、父女、母女、父子这几条边来具体讲解完整的俄狄浦斯三角关系,以便大家有直观的认识。 “一路顺风”引起的俄狄浦斯三角冲突 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士,现实生活中是事业非常成功的高管, 他的症状是反复发作的抑郁,伴有强迫性思维。他在四五年间一直寻求各种方式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但总是时好时坏,因此也没有完全坚持。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人介绍说西安有个张大夫,然后他就来了。他的情况是典型的强迫思维,伴有抑郁的情绪:他近来对工作没有太大的热情,身体很疲乏,容易不高兴,睡眠质量差,没有以前那么爱热闹、爱交朋友,兴趣明显下降,觉得生活质量不如以前好。 对于他这样日理万机的一个人而言,情绪抑郁肯定会导致工作效率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他很焦急,急于把这个问题解决。 他自己以前也做过一些心理咨询,知道医生做心理治疗的程序,所以比较容易沟通,我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比较有效率。大概来过十多次以后,症状层面的表现明显见好,他的态度也变得更积极了,交流的兴趣也浓了,说起话来也开朗了。他问了这么一句话:“张大夫,我觉得很有意思,你好像也没有太多地指导什么,总是听的时候多,也不像有些大夫给很多的解释。你有时候只是提提话头,做一点询问,都是我在说话,怎么我就好了呢?”我说:“我觉得你是个明白人,稍微一提,你自己就会哗啦哗啦地讲。”他说:“但是你怎么就没有问我这个病的起因呢?”我说: “你没见我好几次都想问,但是感觉到你好像把话题岔开了,你好像不接我那个话茬,所以我也就没有勉强地去问。那你今天说这 话的意思就是说是有原因的,那你跟我说说,让我把心里的疑惑 也解一解。” 他说:“这件事儿不是我不想说,就是我觉得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有点丢人。所以我那会儿没跟你讲。但是最近我想了想, 其实这件事儿也不是特别丢人。我觉得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有点变了,所以我现在跟你讲。 “我跟老大(称董事长为老大)两人之间的关系很好。当初相识的时候,是我刚从国外拿了博士学位,那个时候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很巧的是经人介绍遇到了现在这个老大,他年纪比我大十多岁,像大哥一样。这个人也很有能力,人脉上又很广,资源、资金也都比较充足,我们两个一见如故、英雄相惜,于是联手开始做事业。 “这十多年下来,我们现在的事业做得确实还算可以,企业也挺大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两人的关系特别有意思。两人每次见面好像那种感觉特别一致,都很认真,都很坦诚。我们俩在一块儿工作的时候从来不说笑,都认认真真地沉浸在工作中, 在一块儿分享怎么处理事情。发愁的时候多,讨论怎么解决问题的时候多,嘻嘻哈哈的时候几乎没有过。”我说:“那你们俩看来都是做事儿非常严谨、认真的人。”他说:“是啊,但是我们跟别人相处就好像不一定是这样。”他接着说:“其实我跟他之间在工作上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想法,这很多不一样的想法经常会导致我心里其实不是很痛快。比如说最近有件事情就做得效果不太好,就是因为两年前我们在为这件事论证决策的时候,我就不看好它。可是我们老大就认准了, 非要这样做,最后这件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可是这件事情在运行的过程中一直是我在操作,非常的辛苦、艰难,到如今眼看这件事儿就要失败。这次应该算是我们公司不小的一次挫折,所以有时我心里想起这种窝心的事情时就有一种想法:还不如没有他在这儿掺和,我要是一个人干,这事儿说不定干得比现在还好呢。 “几年前我有过一次非常奇怪的经历。那次是老大要去欧洲考察,大概要走一个多月,他走之前跟我交代了一下工作。我就说:‘行,大哥你就放心地去吧,家里头有我呢,你一路顺风。’ “结果‘一路顺风’这句话出口以后,我心里就感觉到不对, 这话说错了。因为飞机逆风起降比较安全,顺风则会增加不安全因素。 “这个口误让我觉察到自己心里深处的那种不恭敬,觉得这太荒谬、太可怕、太丢人、太不厚道了。所以我就很紧张、很难受。我告诫自己,意识层面就说‘不能这样说,不能这么说,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我越是想不能说、不应该这样说,这个‘顺风、顺风’的想法就老往外蹦,把人憋得难受,还不敢对别人说。从那时候开始,就出现强迫性思维,最后出现了抑郁的情绪,反反复复地治疗。” 他能讲出这个故事,说明他心里已经开始对这件事儿释怀了。我从他开始讲的很多事情,其实慢慢地已经理解到,这是他内心的一个三角关系冲突的模型。这个三角形就是他、老大、工作, 工作就犹如一个母亲,老大比他年长,理所当然是一个父亲、是掌控者。那他就相当于一个儿子,所以在他跟老大的工作关系中, 出现反反复复的纠葛或不和的时候,他就心生让老大赶紧滚蛋的念头,留下我与这个工作,我们俩过日子,不挺好吗? 这就能够看到一个人内心的俄狄浦斯冲突模型。他青少年时期的成长过程,与此有非常类似的一个情节。他的父母都是老牌的大学生,两个人都非常能干,是一个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 妈妈是里里外外一把手,爸爸经常在外边风风火火地做事。那时候在他的记忆中爸爸经常不在家,家里就是妈妈来照顾他。他自己也很聪明、懂事。印象中爸爸一不在家,他就很惦记,希望他早点回来。爸爸每次回来都会给他带好多好吃的、好玩的。但是很有意思的是,爸爸回来,住一两天他还有新鲜劲儿、高兴劲儿,住三五天,他就好像莫名其妙地有一种这屋里多了一个人的感觉,希望爸爸早点出差离开这个家。毕竟这个家庭还是比较和谐的,所以这种感觉只是一闪而过。一眨眼到了初中、高中,上了大学,他就离家远行了。这件事好像就此过去了。没想到潜藏的俄狄浦斯冲突的心理模式,在他三四十岁的时候再次呈现出来,呈现在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里。在这个现象里有一个象征性的三角关系,就是他、领导、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领导象征父亲,事业犹如母亲,他和领导都想逞能、共同竞争那个事业。 俄狄浦斯三角冲突潜藏在每个人的心理世界中。类似这位先生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潜藏的俄狄浦斯冲突心理模式会不知不觉地在一个人的潜意识中运作,并会莫名其妙地支配着个人的行为处事方式,而且会重复出现。一个人在工作中对待上级的态度,往往与他在潜意识中对待父亲的模式相似,所以即便是换了单位,与领导相处的模式总是一样的。这就是俗话常说的“在一块石头上都绊倒了八次,还不长记性”,难道你真是没长记性吗?其实是因为没有了解自己的潜意识心理模式。\\\\\\\" \\\\\\\"本书是作者近30年的临床研究结晶,内容丰富、详实而权威。更为可贵的是,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90%准专业人士没搞懂的核心概念彻底讲明白。 每个人都活在关系织成的无边无际的网中,这网轻易就把我们困在其中,越陷越深越迷惘。 为什么从不敢在集体中“冒尖儿”争第一,战胜别人后会内疚或自责? 为什么不自觉地把自己置于人际互动中的低位?委曲求全、难为自己? 为什么明明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却总是出现相似的冲突困局? 为什么总为一些小事或选择和自己较劲儿,内心频频上演“撕扯戏”? 什么样的爸爸才能培养出自信、勇敢、友爱的孩子?有哪些禁忌和注意事项? 妈妈该怎样处理家庭关系,才能让孩子有更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 优柔寡断、窝囊认怂的孩子心里藏有哪些委屈?渴望如何与人相处? 弗洛伊德用“俄狄浦斯情结”揭示了每个人的内心冲突原始模型,“俄狄浦斯三角”是其概念精髓,诠释出童年期形成的内在冲突雏形及烙刻一生的核心关系模式。本书帮你找到自己的俄狄浦斯三角,了解背后运作机制,彻底看透潜意识中的冲突奥秘,成为复杂关系的真正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