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为你洗尽铅华(孟小冬传)

我愿为你洗尽铅华(孟小冬传)
作者: 华子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8.20
折扣购买: 我愿为你洗尽铅华(孟小冬传)
ISBN: 9787511360410

作者简介

华子,90后业余写手,文笔清新,擅跃青春言情小说,作品散见于《素时纪》、《花寂年》等杂志,代表作:《若有晴天》。虽然总是比别人多走些弯路,但作者仍然坚持不懈地写作,并且一直坚信,未来的路还长,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内容简介

孟小冬,名若兰,字令辉。小冬是乳名。在她出 生的那天,父亲孟鸿群既欣喜又激动,虽然他一直希 望妻子能够生个儿子,在这种乱世中,又是梨园世家 ,女子的命运总是比较脆弱。但小冬的到来还是让一 家人很开心。第一次当父亲的他笑容满面地给每个来 道贺的亲戚好友送上红鸡蛋。 在道贺的众多亲戚朋友中,有一位动作举止颇有 京剧武生味道的中年男子,他从人群中来到婴儿的旁 边,正瞅了一眼,原本已经安静躺在襁褓里的婴儿又 立马大哭起来,任母亲怎么哄,都停不下来,反而越 哭越响亮。这个人就是小冬的姨父仇月祥。只要他一 说话一靠近,刚出生的小冬就感应到似的,越哭越厉 害。亲友们都笑了,仇月祥开玩笑称赞小冬好嗓子, 将来定会成为名角。虽然只是场面话,到后来小冬就 真的应验了这句话,成为著名的京剧演员。 仇月祥问张氏孩子是否取了名字,张氏摇摇头, 将襁褓里的初生婴儿递给他,让他给孩子取个名字。 仇月祥沉思片刻,不经意转头朝窗外看去,只见 外边那纷飞的飘雪和浓浓的冬意,便说:“就叫‘小 冬’吧!”亲友们都说这个名字好,简洁雅致,又十分 应景。 其实孟小冬真正的出生年份是在1907年,但当时 民间有个迷信的说法叫“腊月羊,守空房”,意思就 是说这个时候出生的人命运会比较坎坷。小冬的父母 害怕这个预言降临在女儿的身上,会影响她的一生, 便将她的出生日子改称为1908年。 但是无论怎么躲避,还是避不过命运的安排。降 临在孟小冬身上的一切都仍然像宿命般的偶然,却又 是命中注定,要她来人间于红尘中遭受这些劫数。 出生于梨园世家的孟小冬,从小便深受京剧的影 响,后来顺理成章地开始了戏剧生涯。一切看起来都 那么自然,仿佛是理所当然的。从清朝开始,梨园界 有一个规定,伶人的后代只能子承父业继续成为梨园 弟子。这个规定对伶人来说有些不公平,甚至是残酷 的。虽然唱戏谋生比很多需要在外面吹风淋雨的职业 已经好很多,但是作为女子,走上唱戏这条路定是不 容易的,本来伶人的社会地位就是偏低的,女伶的地 位就更加低微了。而且当时女伶比较少,很难唱红, 就算红了,也多数是红颜薄命的下场。 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我们从来都无法选择,那是 与生俱来的命数,我们只能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但 后面要走的路,我们总会有选择的权利。 孟小冬出生于这样的家庭,她没有选择。然而, 如果命运可以重来一次,假如她又有选择权,还会选 择戏剧这条路吗? 我认为,她会。她是热爱京剧的。 孟氏家族有历史记载的四代里面,有半数以上的 子弟都是京剧演员。他们大半辈子都为戏剧而活。 孟小冬的祖父孟福保,人称孟七,祖籍是山东济 南,他出身老徽班,擅长演武净兼武生。 所谓武净,也叫“武花脸”,净角的一种,在戏 曲中扮演以武打为主的角色。而武生,就是京剧中擅 长武艺的角色。 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二十多岁的孟七是 满腔热血的爱国青年,他怀着革命的热情,从山东来 到江苏,参加了太平天国革命。在革命期间,由于孟 七是武班出身,有一身好武艺,被分到英王陈玉成主 办的同春戏班当教师。陈玉成是一位富有远见的将领 ,无论是培养将才还是指挥作战,都十分出色。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在军中教戏十余年的孟七 于是离开军队北上京城,搭班演戏。同治年间,孟七 和同一个戏班鼎鼎大名的杨月楼、任春廷以及其他戏 剧演员受邀到上海演出。 据说当时上海的京剧观众偏好看武戏,以至出现 “剧场多见金鼓喧阗,不闻琴韵悠扬”的现象。就连 “伶界大王”谭鑫培到上海的第一天也演大武戏《挑 滑车》。而孟、杨、任等一众演员的演出也十分精彩 ,甚至让“沪人初见,趋之若狂”。 孟七技艺精湛,在台上扮相十分威武,台步庄严 ,嗓音清朗,非常受观众的欢迎和喜爱。他常演的剧 目《铁笼山》、《收关胜》、《七擒孟获》等无一不 受好评。不仅如此,他演的文武老生戏,诸如《下河 东》、《朝北会》、《大名府》等,都非常出色,唱 做念打,娴熟流畅,一气呵成,余响绕梁,一时在上 海名声大噪。后来他长期留居上海,中年之后少有登 台,把精力和时间用来培养下一代。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