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理解的少年 真实生长:15个“问题孩子”访谈录
作者简介
陈瑜,家庭教育品牌“少年大不同”创始人 & 文化公益机构“人生大不同”理事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原《申江服务导报》副总编、上海青年文联副会长、上海青联委员。
内容简介
样章:(“自卷”的学霸,凌晨 4 点起床学习… … 蓁蓁/女/ 12 年级/广东) 概况:强迫症。 学霸,全国重点高中学生,有极高的自我要求。 蓁蓁在高考前三天加我微信,说可以聊一聊。 说实话,我不敢,担心影响她。我们约在高考结束 后的第三天晚上,通个电话。 蓁蓁所在的高中全国知名,就读的学生都是过五关 斩六将的超级大学霸,但到了高三,很多人出于各种各 样的原因,没法继续上学或者参加高考了。 “我感觉我也没有办法跟别人说,他们就觉得我很 ‘凡尔赛’:你们都考得那么好了,而且往往在这样的 学校读书的学生,家境也不会很差,为什么你们还会出 现这么多问题?” 蓁蓁说,“正好考完了,可以找个人来说一说之前 的事情”。 我自觉采访过不少学生,也算有所“见识”,但蓁 蓁一路学习的辛苦和付出的代价,尤其是那种不惜一切 的“自卷”状态,还是突破了我的认知。对话中,有一 刻,我有点绷不住了,心疼地说:“啊,姑娘啊,你对 自己下手太狠了吧!” 蓁蓁给自己起了这个化名,有枝繁叶茂的意思,她 在社交平台上用,希望自己不要太消沉…… - 1 - 蓁蓁 我高二考进了文科重点班,学校想多弄一些 优秀范例,鼓 励有艺术潜能的学生考美院,我觉得也 是个机会,所以高三时我就去集训了。因为考艺术学院 ,文化分要求不高,所以高三下学期回来,我进了普通 班,但跟重点班那边的同学也有联系。 当时文科重点班 45 个人,有将近 10 个同学有心 理问题或者身体不太好,没办法承受学习的负担,就只 能休学。理科重点班的同学也是这样子。 我感觉好像重点高中或者是重点班的同学,更不容 易变得开心起来,他们很压抑,包括高二时的我。 重点班的同学下课之后不会聊天,也不会去走廊, 因为我们学校是允许带手机的,他们就在座位上玩手机 ,每个人都把头埋得很低,都很紧张。 如果你没有办法在成绩上取得一定的回馈,就会觉 得更加难受。 陈瑜 都绷得很紧啊。 蓁蓁 我从小有一种心态,如果看到别人在学习, 无论当时是什么样的场合——比方说学校运动会,有的 同学会带书看或带题做,我觉得别人做了,我没做,就 会心里很慌张。 当时重点班的气氛就是这样,明明离高考还很远, 但大家只要看到有一个人在学习,所有人就会开始“卷 ”起来,就觉得如果我现在不学,好像就落后了。 陈瑜 到了一定年纪,同学们不需要家长和老师的 推动,就自己给自己上发条了,对吧? 1.视角独特的亲子关系书,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在内卷式教育的时代,听见孩子们的心声。有别于以往的家教图书,都是大人的视角展开,本书立意独特,旨在倾听孩子的声音,通过孩子之口,展现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对家长群体来说,将是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为家长们提供新的视角,了解现在的孩子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以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 2.15篇少年访谈,生动呈现当下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本书将收录作者与十五位孩子的访谈记录,这些孩子来自完全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着各自迥然不同的烦恼,他们全都是被贴上各类心理问题标签的孩子,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厌食症和其他感统失调问题,涵盖了目前中国青少年最为普遍的各类心理疾病。这部书也是一次纪实实验,将客观呈现当下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除了访谈记录,每篇还将配以专家发声,是难得的亲子关系读本。 3.《少年发声》第一本豆瓣评分9.3,市场反馈良好,得到了家长群体的认可。在此基础上,作者拓宽了访谈的深度,聚焦于有各类心理问题的孩子,将给家长们带来更大的冲击。 4.作者深耕家庭教育领域多年,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她于2018年创办“少年大不同”,深入家庭教育领域,汇聚国内外专家和公众人物,通过线上线下的综合项目和课程体系,收获一大批忠实的粉丝。策划制作出品的在线课程《做不焦虑的家长》,服务全国数十万家庭。 5.邀请儿童及青少年心理专家陈默进行点评分析,得到多名资深教育专家俞立中、杨东平、孙云晓、叶开、马国川、龚德辉联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