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180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从这两点出发,对一个人来讲,没有故乡是一个 巨大的遗憾,没有祖先也是一个巨大的遗憾。但是作 为一个作家,我倒没有想到,等我长大了之后,开始 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去迎着这两条道路往前去找。虽 然清晰的意识是没有的,但在不知不觉当中,偶尔还 会呈现出一个动机。我为什么不能在我虚拟的世界里 面,去回过头来写写那块土地?为什么不能够回过头 来,去写写我的祖辈? 既然写了,它倒不一定就是那么清晰的,它往往 拐了一个弯。文学就是这样,它面对许多问题的时候 ,不像眼睛看眼睛那样直接对视。它有的时候像镜子 一样,看的目光会有折射。折射过来以后,比方我的 小说里面,就会对生育,对哺乳,对血液,对疼痛, 对出生,对死亡,对这么几个主题,特别感兴趣。即 使没有一个清晰的理念,但绕过来绕过去,这几样东 西很自然地就在我的小说里面往外跳。 这几样东西构成了我小说的一个母体。从开始写 作,到我五十岁前后,如果来概括我这段时间的写作 的话,是说得通的。 张同道:有一种内在的吸引。 毕飞宇:对,它是说得通的。至于以后我会往哪 儿写,我不清楚。命运给我的生命当中挖下了许多坑 ,不仅没把我埋葬掉,相反,它们给我提供了许多额 外的能量。 张同道:我看你在一篇文章中讲到,五十二岁才 第一次祭祖。为什么? 毕飞宇:由于政治原因,我父亲的养父1946年就 离开我们了,他是在哪儿去世的,怎么去世的,对我 父亲来讲也是一个谜。我从出生到长大,就非常清楚 地知道,我们家是光溜溜的。没听说过爷爷,也没听 说过奶奶,更没有跟他们一起生活过。虽然我已经认 可了这样的一种生活,但从我的内心来讲,有时候也 特别渴望从父亲那儿听到一些陈芝麻烂谷子。但问题 是他永远都回避这些东西。记得我读大学的时候曾经 问过他,但是问的结果非常不美妙,他永远对我沉默 。从做儿子的角度来讲,一个父亲面对儿子的问题, 他沉默了,无非就是两个答案:他不知道;他不想说 。那么我们作为儿女,当父亲不开口的时候,你不能 去撬他的嘴,是吧? 2015年的年底,父亲突然告诉我一个消息,说由 于一个亲戚的帮忙,终于找到你爷爷的坟墓了。从那 一年开始,我第一次有机会去扫墓。我第一次去扫墓 的时候,看着爷爷的墓碑,算了一下时间,他死亡的 时候只有三十六岁。一个人面对自己的祖先,哪怕一 次也没有见过他,当你确认了你的血脉和这个土地有 了关系之后,内心非常复杂。 可是反过来呢,我那天充满了喜悦。 为啥呢?因为从童年开始,从我生长的那个村庄 ,看到每一个孩子到清明的时候跟着自己的爷爷奶奶 、父亲母亲后边去扫墓,带了好多东西,一个一个地 跪在一杯土地里面,还听到有一个人对着土地在那儿 说话。我们远远望过去,羡慕得不得了。 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