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本主义时代的批判宣言--赫伯特·席勒思想评传/批判传播学译丛系列
作者简介
张志华,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纽约城市大学访问学者。关注传播正义、全球南方传播实践。专著《南方的声音:全球视野下的拉美传播》即将出版。 理查德·迈克斯韦尔(Richard Maxwell),北美批判传播学新锐,博士,纽约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UNY)教授。著有《信息资本主义时代的批判宣言:赫伯特·席勒思想评传》(Herbert Schiller)、《全球好莱坞》(Global Hollywood,与人合著)、《绿化媒体》(Greening the Media,与人合著)等,编有《媒体与生态危机》(Media and Ecological Crisis,与人合编)、《劳动与媒体手册》(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Labor and Media)等。
内容简介
这些陈述表达了席勒早期所受的伦理和政治教育 ,但仍不能清楚说明他作为一个少年的所思所想最终 如何萌生出了对社会体系的批评。当然,所有受过通 识教育的人都可能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尤其当该教 育基于以下原则:不论神圣的或世俗的主一概不能主 宰理性与个人行为。这一原则也驱使我们战战兢兢地 将自己界定为独特的、与其他人互为分离的个体,激 励我们靠自个儿的才智存活。众所周知,这条通往个 体化的道路开启了个人对获得有助其存活的象征性资 源的各种追寻,它还教授一个人如何改善他或她的生 活,简而言之就是如何“成功”。这常常意味着习得 一种几乎过分个人主义的自我保护态度,体现在诸如 “先为自己着想”、“人人为己”之类的陈词滥调中 ,和所有那些散布于美国流行文化的虚构领地中的小 小英雄们身上,他们在其改变不了的艰难世界中独自 存活、阔步向前。而对生存的意义和手段的追寻多半 导致个体对通识教育所倡导的世俗理想进行更深程度 的重大改造,选择仿照正式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去生活 。当改造得以发生之时,美国的个人主义到头来适得 其反地断送了其自由的先决条件,反倒采纳了这样一 种共同信念——圣灵已经以不同权力关系组成的垂直 秩序对这个世界进行建构,其中每个人的命运和财富 为了整体利益都已预先被注定好了。 在席勒成长过程中,他既没有感受过个人主义带 来的精神慰藉,也未曾从宗教中获得安慰。后来他意 识到,这种独特的文化影响的缺场使他可以自由地思 考其周遭生活形成的社会条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 的父亲和母亲并不是积极的无神论者,只是非常专注 于两个共同的目标:“餐桌上能有食物,并确保他们 的儿子能接受实际上他们没法支付的最好的教育。” 在其生命的终点,席勒仍旧感觉自己“幸运地逃脱了 循规蹈矩和褊狭眼界的困囿”,而沉浸于宗教信仰的 人往往受此局限。 如果说宗教在形成席勒的性情和处世方式上没起 到作用,那么,幽默和20世纪30年代纽约的进步文化 氛围无疑起到作用了。大家都说席勒总是幽默风趣。 他机智诙谐又善谈,而且如同很多纽约人一样,他能 在任何新闻报道中发现其有趣的一面,不论围绕其四 周的新闻事件有多么令人不快。我们可以如此想像他 :一位年轻人正与一群能说会道的纽约人在你来我往 的相互打趣中剖析世界困局,在他琢磨珠玑妙语来调 侃生活中的点滴曲折时,眼中闪现光芒。我们可以想 见他在青少年时期所经历的文化体验,它处于一个当 政者放宽了对社会与艺术表达的控制的时空之中。毕 竟,在20世纪30年代,由公共基金资助的文化作品让 纽约人和其他许多美国人见识了一个特别关注社会问 题之表达的充满生气的时期。恰如席勒所记得的,“ 戏剧演出由公共基金资助,舞台表现令人激动,吸引 了新的观众群体。社会主题的小说源源不断地出现。 公共建筑绘上了壁画。出版的旅行指南上详细列出了 这些美国非商业化的场所和不以企业利益为依归的观 点……。内容充满社会关切。对那些接触过这些内容 的人来说,创作的这些作品意味深长”。正是在这样 的氛围中,一个没有受正统政治和宗教影响的年轻人 可以习得他的敏锐和智慧,成为一位最爱与他人分享 其嘲弄当权者的趣事与玩笑的健谈者。席勒正是如此 。 在一个争辩激烈、文化界与评论界暗潮涌动的城 市中持有这种非宗教、非个人主义与嘲讽的人生取向 ,可能有助于席勒从由于社会经济之不幸而逐步形成 的“悲伤与愤懑”状态,转入另一种状态,即对他认 为导致“十年人类耗费”的阶级体系持批判的、持久 的反对态度。他正是这么转变的。如果由社会所架构 的政治经济结构(而不是某些神圣的、中心的临在)引 致了十年的疾苦,那么很显然,人为干预可以创造出 根本不同的状况。政治经济结构具有可变性。该结构 原本也可以以另外的方式组织工作和工人,以确保这 般疾苦不会发生。然而,事实却不然。因此,一位十 几岁的少年开始思索一个其恶劣行径可以被追究的经 济体系。宗教虔诚的缺场有助席勒自由地思考,并促 使他从左倾视角理解他家所遭遇的困境。这个缺场也 为他有如下看法做好了思想准备:恳请人们顺从于其 仁慈无从考证的大企业,与宗教权威所传递的虚假希 望之间遥相唱和,因此它们理应受到他所能汇集的所 有嘲弄之礼遇。 P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