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日十年(1932-1942年美国驻日大使约瑟夫·C.格鲁的日记及公私文件摘录)(精)

使日十年(1932-1942年美国驻日大使约瑟夫·C.格鲁的日记及公私文件摘录)(精)
作者: (美)约瑟夫·C.格鲁|责编:沈艺|译者:沈青青
出版社: 社科文献
原售价: 99.00
折扣价: 63.40
折扣购买: 使日十年(1932-1942年美国驻日大使约瑟夫·C.格鲁的日记及公私文件摘录)(精)
ISBN: 978752015438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使日之始 1932年5月14~18日芝加哥至旧金山横贯大陆的特快列 车上 我们出发了。我们千变万化的生活中的一次新冒险— 第十四个工作岗位与第四次出使,这或许是最冒险的一次 。五年间,我们目睹了土耳其共和国从奥斯曼帝国覆灭后 留下的废墟中破土而出,披荆斩棘,艰难前行,重获新生 。现在我们又要登上另一个更大的舞台,在未来的几年或 几十年里,全世界的注意力将会聚焦在这里。几乎任何事 情都可能发生,只有一件除外,那就是:日本会放弃它在 中国满洲地区的投资、财产、侨民和重大利益。日本的势 力一定要待在那里,除非打了败仗。现在令人感兴趣的问 题是,它将采取什么政策和方法来应对国际上的关切,用 什么伪装来掩盖那些令人不快的事实。 事实上,许多有趣的问题已经浮出水面。日本是会满 足于巩固它在中国满洲的现有利益,还是如某些人所说的 那样计划建立一个囊括亚洲的庞大帝国,征服朝鲜只是第 一步,而征服中国满洲是第二步呢?日本能避免与苏俄和美 国的冲突吗?最大的问题是,如果日本继续一意孤行下去, 会不会终将遇上世界反对势力坚定不移的抵抗?如果碰到抵 抗,由此引发的冲突又将是什么形式的?是爆发国内革命, 还是与外国爆发战争?这在很大程度上基于日本究竟采取什 么样的政策,而我们即将有幸从日本内部来观察上述问题 ,这是我长久以来的期盼。 我会尽量保持不偏不倚的观点。作为一名大使,若一 开始就对驻在国抱有偏见,那就等于已经卷起铺盖回家了 。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偏见迟早会被人发觉,进而使互相信 任的基础难以建立,而他又只有在互信的基础上才能履行 好自己的职责。另一方面,因为这样又存在受当地氛围影 响过多的风险。无论如何,我深知总统、国务卿和国务院 的想法,这将有助于自己保持正确的航向。首先,我非常 同情日本在中国满洲地区的合法愿望,但对其为实现这些 愿望而采用的非法手段毫不同情。 趁世界各国忙于世界大战之际,日本提出了“二十一 条”。自1931年9月18日以来,日本又不顾《凯洛格一白里 安公约》①、《九国公约》②和《国际联盟盟约》③,在 满洲和上海采取典型的“普鲁士式手段”等诸如此类的行 径,这都是很难令人同情的。那些纯属中日之间的问题都 有特别复杂的特征,例如条约理应如何解释、哪些条约是 有效的、谁先违反有效的条约,等等,以致人们只好将这 些情况视为技术上难以解决的问题。好在我们的立场是非 常明确的:对中日之争,我们不祖护任何一方;我们维护 的是国际和平条约与“门户开放”原则的不可侵犯性,而 我们关于这个问题的意见和我们所采取的立场都已经向全 世界仔细表述过了。今后若有必要,我们还会继续这样做 。这里就先讲这么多,姑且作为前言。 赴任伊始,局势就已动荡不堪。一位来自《先驱调查 者报》(Herald-Examiner)的记者曾在芝加哥车站等候我 们,并送来该报5月16日星期日的晚报,上面印有非常醒目 的标题:“日本首相遇刺身亡”“严重的叛乱”“皇居危 在旦夕”。这已是第四次重大的行刺事件。日本军部简直 就像脱蟹之马,正在四处横行,显然是想要建立法西斯制 度。不过,尽管报上那么说,但我并不相信天皇会有危险 ,日本皇室恐怕还是受到普遍尊崇的,其中一定有些事情 搞错了。如果最近这次恐怖事件一杀害首相犬养毅并向几 处公共建筑物扔炸弹——是一群狂热分子干的,那么我怀 疑这种极端行动可能不会对军部本身产生持久的影响。我 们之后会看到答案。 沿途经过芝加哥、奥马哈和旧金山等大站时,都有摄 影师和记者迎接我们并请求采访,但我自然是对日本、日 本问题或有关我出使的问题只字不提。我稍微谈一些土耳 其的情况,接着就客气地把他们都打发走了,至少这比一 句话不说好得多。 我们还被一家檀香山的报纸逗乐过,他们如此写道: 格鲁大使是一位有教养的人,兼备美国人的机警进取与欧 洲人的谨慎矜持。他是个高个子,脸上常带着迷人的微笑 ,讲话慢条斯理,既不是波士顿式的,也不是英国式的, 而是混合二者的悦耳声音。 简直是把我形容成了美欧的大杂烩。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