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国经济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4.50
折扣购买: 寻一朵蒲公英的微笑
ISBN: 9787513630351
门淑媛,女,吉林长岭人,中学高级教师,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有散文、诗歌发表于《人生与伴侣》《夕阳红》《散文诗》《新文学》《吉林日报》《教师报》《朔州日报》《东晋风诗刊》《冰凌花》《松花江》《秋林诗刊》《哈达山诗刊》《松原日报》《松原晨讯》等报刊,获省市县级各类文学奖项多次,著有诗集《淡雨微澜》。现任《秋林诗刊》执行主编。
泥土与书籍 最初结识泥土这个词时,我还是一个蹒跚学步的 孩子,那是外婆用阳 光下的汗水,在老屋旁边翻弄的一块丰厚的泥土。这 片泥土,在我的眼里 就是一片硕大的天地,黄土叠起的围墙,木棍绑起的 柴门,外婆用一把铁 锹,挥挥落落之间,便有泥土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外 婆再用她刻满岁月印 痕的手,撒种施肥,那片泥土便嫩苗菜禾一片葱绿。 我常牵着外婆的衣襟 走进那片泥土,采摘里面的花朵和果实,然后举着它 们的芳香,在土炕上 和外婆唱着歌谣:“嘀嗒嘀嗒下雨了,种子说,下吧 下吧,我要发芽……” 外婆叼着卷烟告诉我:泥土是根。于是,我穿着外婆 绣制的虎头鞋,捍卫 着这片泥土的尊严,不让左邻右舍的孩童动田园的一 根茅草。那个年代, 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们家就是靠外婆的大菜园 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 月。我知道,是外婆的泥土为我童年的人生奠基,让 我在以后的人生岁月 中,常常让笑声后面的脚印在泥土上落地生根。 最初领略书籍的魅力,是在老屋的油灯下,父亲 捧着发黄的线装书, 端坐在火炕最庄重的位置,他捧着书籍,用指尖蘸一 下唇边的河流,众多 的故事便从他浑厚的嗓音中流出。油灯跳动着火焰, 父亲的身影叠印在老 屋的土墙上,高大成无边的想象。我坐在父亲身边, 听着那些动人的故 事,第一次感到书籍的神奇,书籍中的文字像涓涓溪 流,滋润着我敏感的 神经和奔涌在体内的血液,让我的梦想插上翅膀,飞 出低矮的土屋,触摸 到了星空的深邃和高远。书籍是长在我童年贫瘠乡村 的一抹亮色,洞开了 一个孩子的心扉,让一颗懵懂而渴望色彩的心,追随 阳光的脚步,去采摘 坡岭的青枝绿叶,去采摘天边的虹彩霞韵……可以说 ,书籍是我思想之沃 土,父亲用他的身体力行,把我引进一个美丽的殿堂 ,让我终身受益。 7岁那年,我迈进了渴望已久的校园,是一位灰 布衣衫的长者敲响阳 光下的钟声,那钟声是一种引领,我看到校园里的花 朵在笑。当我端坐在 教室里,学着“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的时候,祖父正 甩着清脆的鞭响,踩 着牛的印痕,在泥土上播种春色……泥土是我赤脚站 立温热入心的地方, 书籍是我品读干遍依然阳光挥洒的另一片泥土。 童年时,我常迎着春风,提着篮子向土地讨要绿 色,那一丛丛抖落寒 意的嫩芽,是泥土奉献给季节的一首诗,点亮了一个 旷野的亮色,让一个 土路泥房的村落,在袅袅炊烟中展示餐桌的丰盈。我 也常踩着新翻的泥’ 土,看春光漫过坡岗的快意。每每此刻,我熟记于心 的文字就会鲜活起 来,化为田野上的一株株绿苗,和排空的雁阵对话, 再把粒粒饱满栽种在 父辈宽展的背脊上,结出甜香的果实。泥土是我童年 常翻常新的大书,每 天都有生动亮丽眼眸。 长大以后,当我第一次离开故土去外地求学,带 在我身边的是一张以 土墙老屋为背景的全家福,我常常抚摸照片上老屋依 着柴门的笑容,那黄 灿的房墙,就是我心中永恒的泥土。长大以后,我选 择了以书籍为伴的职 业——教师。当我迎着漫撒的阳光走上三尺讲台,在 黑板上庄重地写上自 己的名字时,我脚下的泥土顷刻间涌起千倍的热度, 让我以师者的责任和 使命,甘做摆渡知识的艄公和默默燃烧的蜡烛。三十 个寒来暑往,我轻翻 书页的姿态美丽优雅,三十载斗转星移,我站立在教 育的泥土之上,默默 躬耕,春华秋实,桃红李白,我和众多的园丁一样, 挥洒血汗,无怨无 悔……书籍引领我在知识的泥土上站立,以天空为背 景,让自己成为一本 最具泥土本色的书。 我和丈夫成家以后,最值得夸耀的是房前的泥土 和土屋里的书籍。那 时我们在远离县城的乡下中学任教,我们带着可爱的 女儿,在房前侍弄一 片泥土,这块与家乡同等色泽的泥土,是一本我们描 画季节的大书。我们 种下菜禾,也种下我们的希望:春季,菜叶绿了,菜 花开了,我们的身影 香甜在画里;夏季,柿子红了,豆角缀满竹架,我们 的胃口展示在暖阳 中;秋季,土豆收获了,玉米黄灿一片,我们笑声荡 在香风里……我们在 泥土上描画着立体诗行,泥土是我们人生书籍中灵动 的一页。 书籍是家的亮色,它富有在阳光下,排列整齐在 书柜上,让诸子百家 肩并肩地交谈。最值得庆幸的是这些书籍总是平视着 我们,桌边窗前,随 手拾起一本,或与长者交谈,或与智者对话,作为老 朋友的书籍,让我们 从中学到了很多。闲暇之余,我们也常常动动笔,写 一写我们的人生感 悟,并也从中收获快乐。书籍灯盏一样引领我们的人 生之路,从青年到中 年,当我们笑对满山的红叶,品读自己印痕的时候, 我们常快乐地说: “以书为伴,人生会充满色彩……”书籍是我们思想 长出绿叶红花的沃土, 是故乡泥土之外让我们的额头叩拜的地方。 女儿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工作,我们为女儿 在北京市郊买了楼 房。搬家的时候,我们从老家给女儿带去的物件中, 最引人眼球的就是泥 土和书籍。那天搬运的东西很多,当我庄重地捧着一 盆泥土上车时,司机 不解地问:“带这个干啥啊,北京什么花土没有啊… …”我笑了:“不一样 的。带上这家乡的泥土,我女儿就有扎根的地方了。 ”当丈夫把一捆书籍 放上车时,司机笑着说:“赶快找地方放好,有家里 的这些书垫底,你女 儿能长更多知识了。”我们都笑了,我们把书籍和泥 土送给远离家乡的女 儿,愿她能品出新意,愿女儿的人生之旅,在这双重 风格的书籍和泥土的 润泽下,路边开满花朵,彼岸接满硕果。 泥土,这片扬着故乡肤色的泥土,这片留有我最 初印痕的泥土,总是 敞开无私的宽厚,用丰沛馨香的爱,丰盈我季节里一 片黄灿的麦浪,用点 点鹅黄,涂抹我人生的亮色。而书籍是高悬在泥土最 高处的灯盏,春秋无 际,照亮我前行的脚步,装点我前额的亮度,收获一 树缀满霞韵的果 实……我站在泥土之上,翻动着满园秋色,笑了。 P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