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及其布衣天子的开国功臣(精)/焦点人物丛书

明太祖及其布衣天子的开国功臣(精)/焦点人物丛书
作者: 编者:袁和平|总主编:乔继堂
出版社: 上海科技文献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41.60
折扣购买: 明太祖及其布衣天子的开国功臣(精)/焦点人物丛书
ISBN: 978754397251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天真幼稚的小元璋哪里晓得人间的苦难,有空便 和小伙伴们去村旁皇觉寺玩耍。这寺内的长老见他聪 明伶俐、讨人喜爱,便抽空教他识文断字。元璋也聪 明过人,过目不忘,入耳便晓。天长日久,便也粗通 文墨了。 转眼问,几年过去了。这时朱元璋的三个哥哥早 已为生活所迫,给地主家当起了长工。迫于生计,朱 元璋也不得不独立谋生。经人介绍,家里要他到村中 地主刘大秀家放牛。起初朱元璋执意不肯去,后经父 亲一番苦苦劝导,他才前去。 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朱元璋在苦难的风雨中 长成了十七岁的英俊青年。可这一年他的家乡淮西一 带,赤日似火,大旱千里,蝗虫横飞,瘟疫横行。几 个月的工夫,太平乡就死了几百口。 灾难也降到了朱元璋的家中。六十四岁的老爹朱 世珍首先染病不起,命归黄泉。三天后,长兄朱镇( 又名重四)又染疫身亡。母亲也离开了人间。一贫如 洗的朱家,不足半月相继去世了三人,朱元璋那悲痛 欲绝的心情实在难于言状。 父母病亡,总要尽早下葬,以尽孝子之心。可是 天下漫漫无际地,却没有朱家半垄田。无奈之际,朱 元璋和二哥决定将亲人埋在荒山上。朱元璋和二哥抬 着尸体到了山脚下,绳子突然断了,二哥回去取绳子 ,留下朱元璋一个人守尸。突然雷雨交加,朱元璋躲 避到皇觉寺中。等到第二天拂晓再去看,大雨已将浮 土冲积成高埂。这块地原本是同乡人刘继祖的产业, 刘继祖对这件事十分惊异,于是将这块地送给朱元璋 。朱元璋也无从备办棺木,就用草席把三位亲人掩埋 了。 谁料父兄的丧事刚刚料理结束,另外两个兄长又 染上了时疫,一同病去。昔日儿孙满堂的朱家,几天 的时间只剩下了朱元和嫂、侄三人。 困惑中,朱元璋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父母曾在皇觉 寺许过愿,长大舍身当和尚。朱元璋心想:眼下正无 路可走,还不如投入皇觉寺中,剃度为僧,有碗淡饭 填饱肚子,总比饿死强。计划已定,他也来不及同嫂 、侄打招呼,就匆匆赶到皇觉寺,拜高彬长老为师, 就这样当了和尚。 寺庙是靠收租和善男信女们的施舍度日的。朱元 璋投靠时寺里已有几十个和尚,几十张嘴,僧多粥少 ,坐吃山空,不久就无米下锅了。无可奈何的高彬长 老将徒弟一个个打发出去,云游四方,自谋生路。因 此进寺刚刚几十天的朱元璋,也只得头戴破帽,背上 小包袱,一手拿木鱼,一手托瓦钵,告别皇觉寺,穿 城越村,加入了化缘讨饭僧的队伍中。 朱元璋就这样一路乞讨,一路流浪。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山栖野宿,串村走户,软求硬讨,饱尝了 人间风霜冷暖之苦。他先行合肥(今安徽合肥),又走 固始(今河南固始)、信阳(今河南信阳),再往汝州( 今河南l临汝)、光州(今河南潢川)、鹿邑(今河南鹿 邑)、亳州(今安徽亳州),后到颍州(今安徽阜阳)。 整整三年,朱元璋先后走遍了淮西、豫南一带的 名山大川、名都大邑。化缘使他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 情、山川地理形势,为他后来指挥战争积累了丰富的 知识。同时,由于朱元璋亲尝了人生的艰辛,目睹了 农民的痛苦生涯,所以起义造反的思想在他心灵上渐 渐萌发起来。三年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尽管充满艰难 和痛苦,但也为朱元璋后来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