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大家精要
作者简介
王儒年,1965年生,江苏省连云港人。198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苏州大学历史学硕士,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任职于中国药科大学社科部。出版专著《欲望的想像:1920-1930年代<申报>广告的文化史研究》。
内容简介
第1章 不走寻常路乱世造奇才 ——谭嗣同的青少年时代 光绪十年(1884)的一天,一个面目英俊、目光坚 毅的二十岁书生与巡抚刘锦棠在新疆巡抚府邸畅谈, 谈话的内容涉及政治、军事、边防和天下大势。当那 书生离去的时候,身为巡抚,在近代史上以爱国、有 见识而留下美名的刘锦棠不禁拍案赞叹,连称:“奇 才、奇才!” 那位被刘锦棠称为“奇才”的年少书生就是谭嗣 同。他在戊戌变法中不避死难,从容就死,留下了流 传千古之豪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 未闻有为变法而死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 嗣同始。”一、生于乱世长在官家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生的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 次鸦片战争,打乱了大清王朝原有的社会秩序,也扰 乱了不同阶层的同有心理。大清王朝赖以生存的农村 经济原本就十分落后,经过了连绵的战火之后更加萧 条破败。广大农村到处是一片荒凉,饿殍遍野。生活 在极度贫困中的百姓不满清王朝的腐败统治,抗租、 流亡、暴乱,反抗浪潮此起彼伏。在此过程中,西方 新思潮的不断涌入侵蚀着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社会 的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急遽地发生着变化。封建道德 伦理已经束缚不住整个社会躁动的心。即便是在统治 阶级内部,也有一批有识之士开始激烈批判旧有的传 统和道德。守旧的地主和封建文人不停地惊呼哀叹“ 人心败坏”“道德沦丧”。统治阶级内部也在发生着 急剧的分化,一部分人守旧保守,顽同不化,一部分 人因时变革,顺应潮流。为应对来自外国势力和下层 民众的压力,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张之洞等一批被称为洋务派的封建官僚利用 手中的权力和个人的影响力,以“自强”和“求富” 为口号,发起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开展,带来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并进 而对社会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洋务派自身虽然 只是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国家在军事武器和生产机器等 器物层面的东西从而尽力维持住旧有的封建制度和传 统道德伦理,但紧闭的大门一旦打开,西方世界的实 情便通过各种书籍、报章、传教士之口以及出使国外 官吏等途径让国人窥见。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清 醒地认识到,向来不被中国人看得起的西方国家较之 中国,先进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坚船利炮和隆隆的机器 ,在哲学、道德、法律、制度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独到 的地方,其先进是全方位的。中国要想改变落后挨打 的局面,挽救亡国灭种的危机,就必须通过各种途径 了解西方,学习西方。而与此同时,一批愚昧守旧的 中国人仍然对世界之形势懵懂不知,还沉睡在中国是 天朝大国的梦幻之中。他们反对各种新鲜的事物,固 守着中国旧有的传统观念不放。他们不敢面对中国已 经落后于西方的现实,更不愿意也不能忍受向那些自 己向来看不起的西方人学习。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和 封建的经济秩序同时并存,变革旧有体制的新思想和 固守祖宗之法的旧思想激烈交锋。这是一个混乱无序 的时代,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一个死亡和重生机会 并存的时代。谭嗣同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纷 乱不堪的时代。 谭嗣同祖籍湖南浏阳,父亲叫谭继洵。咸丰九年 (1859),经过十年苦读的谭继洵在会试中中试,被赐 进士出身。次年,谭继洵应殿试,被钦点为主事,补 授户部主事钦加道衔,迁居北京宣武城南的孏眠胡同 (俗称烂面胡同),升任户部员外郎,官居四品,不久 升为户部郎中。谭继洵由一名寒儒一变而为地位显赫 的京官,谭家从此进入到官宦家庭的行列。同治四年 (1865),谭嗣同就出生在这个家庭中。当时谭家依然 住“烂面胡同”。在此后的时间里,谭继洵不断得到 升迁,官职越来越高,直至督抚级的一品大员。谭嗣 同的早年一直生活在这个显赫的家庭中。 在谭嗣同出生的时候,谭家无论是地位还是人口 ,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家庭。当时谭继洵已经四十二岁 ,并已生有两男两女,这就是谭嗣同的大哥谭嗣贻、 二哥谭嗣襄、大姐谭嗣怀、二姐谭嗣淑,其中大姐谭 嗣怀在嗣同出生前已经夭折。谭嗣同的母亲徐五缘这 年三十七岁,是一位纯朴勤劳而又颇能持家的妇女。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