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资源
作者简介
Jan Glasenapp博士于1997年在德国Bielefeld大学完成心理学学习。2001年,获得德国心理治疗师资质,在柏林和Schwaebisch Gmuend的私人诊所工作。2003年至今,他担任德国几所心理治疗研究生院的讲师和督导师,及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中德班”的老师。他还是多家精神保健机构的顾问。他撰写了许多文章和书籍,2013年出版了德文版《情绪资源》深受欢迎。
内容简介
我们经常用高兴、愉快、焦虑、抑郁、郁闷等来说明我们自己的情绪状态。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并不是总能准确地认识及描述自己的情绪状态的。我曾经让我的研究生收集所有描述情绪的中文词汇。她完成后告诉我有400多条。当时我也很吃惊,没想到中文中有这么多词汇描述情绪。这也许可以说明情绪的丰富性,成分的复杂性。用单一的词汇可能难以准确描述,常常需要叠加,用多个词汇从不同角度才能说清楚情绪状态。 我在门诊经常需要询问就诊者的情绪状态如何,然而,我发现用“你的情绪怎么样”,就诊者常常回答没什么好像是说很平淡,没有什么起伏,没有什么特别,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差。而用“你的心情怎么样”时,他们常常回答没有遇到什么事,好像是说没有遇到什么刺激。“情绪”好像被理解为描述情绪的状态,而“心情”则是被理解为有没有遭遇什么事情。虽然“情绪”和“心情”几乎是同义词,但是,每个人的理解却不一样。 大多数人不太会经常内省,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及体验,而是更多地关注现实的得失、利益等。我们对孩子和学生的培养非常注重学习,当然这个“学习”主要指的是知识。不太关注包括情绪识别以及情绪把控。但其实,最终决定人是否能够顺利、愉悦地生活,可能更多地取决于自我把控和人际交往。情绪识别与把控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除了不清楚自己情绪的确切状态外,人们更力加不知道情绪是如何产生的。不同时间遇到同样的事情,产生的情者反应可能完全不一样。情绪的产生大家都以为是对某一种事物或者遭遇的认知所带来的体验,但是,大家可能并不知道情绪的产生还与文化、哲学、环境、生理基础等等都存在关联性。 情绪资源是注意力资源的主宰,此书教你如何正确的恢复情绪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