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往事

中亚往事
作者: 高建群|
出版社: 陕西师大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49.80
折扣购买: 中亚往事
ISBN: 9787569546040

作者简介

高建群,国家一级作家,“陕军东征”现象代表人物,被誉为当代文坛难得的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的写作者,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代表作有《最后一个匈奴》《大平原》《统万城》《伊犁马》《我的菩提树》《大刈镰》等,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新闻出版广电总署优秀图书奖、加拿大大雅风文学奖等。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一 我们的中亚叙事从白房 子开始,将来也会落脚在白 房子。 茫茫的天宇下,额尔齐 斯河的北岸,有一座孤零零 的白房子。这里位于古尔班 通古特大沙漠的北沿,准噶 尔盆地的北沿。汹涌的一河 春水,从白房子的左侧流过 ,仪态万方地穿越哈萨克草 原、吉尔吉斯草原,在西伯 利亚平原与鄂毕河交汇,穿 越西伯利亚北部苔地,注人 北冰洋。 天高地旷,朔风怒号, 那额尔齐斯河边孤零零的白 房子,肩一天风霜,矗立在 那里,孤独,苍老,疲惫, 不怒自威,成为1883条约 线上的一个著名的卡伦。 它在中亚细亚灼热的阳 光下闪闪发光,它在中亚细 亚漫长的白夜里依旧闪闪发 光。有灰蒙蒙的大戈壁滩做 背景,有远处的地平线做陪 衬,人们在几十公里外就可 以清晰地看见它。 在额尔齐斯河还可以行 船的年代里,货船从伯力出 发,通过斋桑泊,通过中国 边防军这个白房子卡伦,然 后进入中国纵深二百公里的 布尔津小城装货或者卸货。 从白房子卡伦的第一任 站长——威震四方的草原王 马镰刀开始,到我们说话的 年代,已经一百多年了。一 百多年来,这里始终国旗不 倒。最初是清政府的黄龙旗 ,接下来是中华民国的青天 白日旗,再接下来,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 二 那白房子是这样建成的 。 时间应当推到一百多年 前,推到1883条约线划定 之后的某一个早晨或黄昏。 二十个士兵,当年草原 上令人闻风丧胆的一群悍匪 、可可西里矿区当年的矿工 ,他们一人骑一匹快马,来 到额尔齐斯河河口。领头的 人叫马镰刀。这是一个面色 忧郁的中年汉子,头上戴一 顶破旧的礼帽,礼帽的檐儿 卷起,嘴角衔一根毛毛草。 他停住马蹄,翻身下马,从 怀中掏出一张手绘的地图说 :“这里就是1883条约线, 额尔齐斯河河口,官家要设 立卡伦的地方。” 在建白房子之前,他们 先在靠近喀拉苏干沟的地方 建了一座地窝子。已经是初 冬季节,天空不时有雪花飘 来。士兵们卸下马背上的帐 篷,在地上扎成一圈。帐篷 的中央,腾出一块空地,用 砍土镘猛刨一阵,刨出一个 大半人深的坑。坑底下垫上 沙土,铺上芦苇,再在上面 铺上毛毡。然后砍来几棵白 桦树,在坑上搭成一个马架 子的形状。马架子上面用白 柳条、红柳条编织一遍,再 铺上芦苇。芦苇上面用从草 原上捡来的牛粪,厚厚地铺 上一层,再铺上一层沙土。 沙土上面,用泥糊住。地窝 子就这样建成了。 第二年的春天,他们开 始建白房子。 地窝子西南,额尔齐斯 河河口,都是沼泽地、芦苇 丛和高大的柳树、杨树、白 桦树。把芦苇砍去,把沼泽 地的黑色碱土挖出来。碱土 里加一些水,濡湿,用赤脚 在上面踩一踩,把泥和均匀 。再把这泥放在戈壁滩的平 地上,“醒”上半天。泥“醒” 好了,用砍土镘挖一块泥巴 往木翻斗里一放,就像砖厂 里做砖一样,然后用脚踩实 ,拿到戈壁滩上,猫下腰, 一翻,轻轻提起木翻斗,三 个土坯就做好了。到了下午 ,土坯半干后,把它们斜斜 地垛起来,垛成菱形。让戈 壁滩上的风慢慢吹着。忙活 上几个月时间,土坯就做好 了,足够造一座白房子用了 。 于是在地窝子西南两百 米远的地方,开始建房子。 用土坯一块一块地垒,严丝 合缝,四棱四正,眼见得一 座漂亮的房子就建起来了。 这也告诉我们,这一群草原 上的不速之客,其实当年大 部分都是农民。房子造好以 后,再烧一些石灰,把房子 抹白。远远一看,尤其是在 灰蒙蒙的大戈壁滩上,太阳 一照,或者晚上月光一照, 就是一座发着刺目的白光的 房子。人们把它叫白房子卡 伦,或者白房子边防站。 白房子建成以后,还要 建一座院子。就地起土,用 黑色的碱土夯起大约两米高 的围墙。围墙绕白房子一圈 。围墙上再四棱四正地挖些 枪孔。然后在院子里种上冬 青。冬青一行一行修剪得整 整齐齐,将院子隔成一个一 个方块。那个最大的方块是 操练场,白房子的士兵每天 早晨在这里跑操。围墙朝东 南的一面,象征性地做一个 大门,向西的一面做一个马 号。马号里再搭一个简易的 房子,用圆木掏几个马槽。 院子里靠东地势较高的 地方,挖一口井。井的上面 建一座中世纪的吊水设施。 先找一个西伯利亚冷杉掐头 去尾,直直地立起来,树干 的上面再横担一根杆子。这 个横杆的一头,绑一块石磨 ,或一个牛车的轱辘,另一 头就是拴桶的地方了。汲水 的时候,把横杆的一头拉下 来,把桶拴住,沉下去,汲 满水,利用杠杆作用,轻轻 一提,一桶水就提上来了。 白房子的顶上,有一个 高高的烟囱,这烟囱一日三 次升起炊烟。在没有风的日 子里,整个荒原死一般寂静 ,远远望去,这一股白烟十 分醒目。这是白房子的士兵 一日三次向祖国报告平安: 早安祖国!午安祖国!晚安 祖国!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