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大家精要

王夫之/大家精要
作者: 萧箑父//许苏民
出版社: 陕西师大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12.60
折扣购买: 王夫之/大家精要
ISBN: 9787561387153

作者简介

萧箑父,1924年生于成都。1947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哲学系,历任武汉大学中国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周易学会顾问.**道联学术委员,**儒联顾问,中国文化书院导师。主要编著有《中国哲学史》(上下卷)、《中国辩证法史稿》(**卷)、《王夫之辩证法思想引论》、《玄圃论学集》、《众妙之门》等,还出版了《吹沙集》、《吹沙纪程》、《船山哲学引论》、《王夫之评传》(合著)、《明清启蒙学术流变》(合著)等专著。 许苏民,1952年12月生,江苏如皋人,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著有《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简论》、《文化哲学》、《历史的悲剧意识》、《人文精神论》、《比较文化研究史》、《李贽评传》、《王夫之评传》(与萧差父师合著)、《顾炎武评传》、《戴震与中国文化》、《朴学与长江文化》、《明清启蒙学术流变》(与萧莲父师合著)、《许苏民集》等书。提出的原创性学术观点主要有:1.“以氤氲化生说弥补积淀说之不足”(《中国社会科学》,1983):2.“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现代化”(《青年论坛》,1984):3.“中国近代历史哲学的三个理论环节”(《哲学研究》,1985):4.“文化自觉”说(《青年论坛》,1986):5.“越是世界的,才越是民族的”(《哲学研究》,1993):6.“文化一历史哲学的**原理”(《我的哲学思想》,1994):7.“何谓学术——对严复、梁启超学术定义的驳正”(《开放时代》,1999):8.“新人学”说(《福建论坛》,1999):9.“理性新解”(《福建论坛》,2001);10.“中国近代史的内发原生模式”(《河北学刊》,2002);11.“真善美的内在矛盾及其解决方式”(《人文精神论》,2000):12.“是”与中国哲学的逻辑(《中国社会科学》,2011)等。

内容简介

联合农民*抗清的湘阴献策 崇祯十七年春,李白成在西安建政,国号“大顺 ”,建元“永昌”。同年三月十九目,李自成率农民 **陷北京,明思宗朱由检在煤山(景山)自缢身亡。 农民*进京后,迅速*败,李自成的一个部将竟然霸 占了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妾陈圆圆.导致吴三 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入关。李自成出京迎 战,大败,不得不退回北京。四月二十九*,李自成 在北京即皇帝位,在圆了他皇帝梦的第二天,就仓皇 西撤,把北京城拱手让给了清*。清*占领北京后, 以该年为清顺治元年,建立了清王朝。王夫之听到崇 祯皇帝殉国的消息,悲痛万分,作《悲愤诗》一百韵 。同年,王夫之一家迁往南岳双髻峰下,筑茅屋而居 ,起名“续梦庵”。 清*占领北京后,先后颁布了圈地令、严禁逃人 令、剃发令,实行民族奴役政策。顺治二年(1**5), 清*南下,四月二十五*,*克扬州,明兵部尚书史 可法壮烈殉国。清*大肆杀戮,至五月初二才宣布“ 封刀”,但实际上杀戮并未停止,故有“扬州十*” 之说,八十余万男女老幼惨死于屠刀之下。五月初八 ,清*趁大雾夜渡长江,十五*占领南京,南明弘光 政权灭亡。王夫之闻讯,又作《悲愤诗》一百韵。 面对清*残酷屠杀的暴行,王夫之滋长了强烈的 民族意识,把民族大义放在一切正义的首位,把对农 民*的仇恨转向清朝统治者及无耻降清的败类,并寄 希望于联合农民*来共同抗击清*。他冷静地分析了 湖北、湖南的抗清形势:一方面,在两湖境内有明朝 的湖广总督何腾鲛、湖北巡抚章旷、湖南巡抚堵胤锡 率领的数十万*队,“三公为鼎三足”,是两湖抗清 力量中的三大重镇,而章旷作为监*可以起调和作用 ;另一方面,是李自成大顺*的余部,尚有近五十万 人。顺治二年,李自成退到湖北,被当地人杀死于九 宫山,余部由高一功、李过、郝摇旗和刘体纯等分别 率领,皆屯驻在两湖境内。他们改变了与明朝敌对的 立场,组成“忠贞营”,提出了“联明抗清”的口号 ,并与何腾鲛、堵胤锡等取得联系。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何、堵二人能与农民*精诚合作,就有挽救危局 的希望。然而此二人虽身膺重任却无远谋,既猜忌、 排斥农民*,又互相钩心斗角,百余万*队猬集湖南 ,而兵饷无着,“措置无术”,形势十分危急。此情 此景,使王夫之再也不能安坐在漧涛园书斋中了。 顺治三年夏,他只身赴湘阴,求见监*章旷。王 夫之中举时,章旷是考官,当时**的形势已经很危 急了,章旷为能识拔王夫之这样的人才感到欣慰,遂 将他引为知己,临别时以志节相砥砺。此次王夫之去 见章旷,就是为了给他出谋划策来挽救危局。他在给 章旷的上书中分析了形势,“指画兵食”,并“请调 和南北,以防溃败”;认为何腾鲛、堵胤锡分据两湖 ,自应合作,且必须联合大顺农民*,统筹粮饷,共 同抗清。在《盛夏奉寄章峨山先生湘阴*中》诗中, 他认定“师克在和”,农民*已转向抗清,“铜马已 闻心匪石”,应当联合,并表白自己**出于“丹忱 专在念时艰”的耿耿忠心。他想通过章旷把自己的策 划上达于何腾鲛、堵胤锡,但却未引起章旷的重视, 反而答以:“本无异同,不必过虑。”王夫之失望而 归,而此后事态的发展,正印证了他的忧虑。 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