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时精通炒股软件

10小时精通炒股软件
作者: 杨文军
出版社: 化学工业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2.01
折扣购买: 10小时精通炒股软件
ISBN: 978712209367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7 避开股市中的陷阱 股市中也会有陷阱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些陷阱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 的,有的是庄家为了建仓或是获利而放出的虚假消息;有的是某些散户为 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编造的;有的是上市公司为了自己公司的利益而发布 的虚假数据…… 1.7.1 虚假消息 股市投资者想要通过股市获利,就必须通过股价的不断涨跌来实现。 但是很多投资者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对一只股票的基本面、技术 面都分析好了,并在合适的价位买入了,但是股票的价格却与投资者的期 望背道而驰。这里面除了经济因素的原因外就是各种各样的消息。一些心 术不正的投资者为了获得利益,会通过散布谣言来哄抬或压低股价。 这样的例子在股市中数不胜数。王某是一位老股民,从1988年开始炒 股,但是由于缺乏基本的知识,炒股以来一直是赚少赔多。为了改变这种 局面,王某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编制出一则谣言,说某某上市公司即将 垮台了,公司债务混乱,即将破产,公司老总也已携巨款逃往国外。这一 谣言的散播使得该公司的股价一路下跌。而王某却趁机买进大量股票,等 到该公司公开辟谣后,股价一路回升,王某趁机抛出,牟取暴利。像这样 的欺骗手段比比皆是,网络的普及更是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提供了更为方便 的平台。各种股票网站上的消息迷惑着广大股民的眼睛。一旦盲目相信了 这些消息,结果不是让你买到了垃圾股,就是漫长的套牢等待。 对于一般的散户来说,选择某种股票或者板块除了喜欢追逐热点之外 ,另外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就是看一些证券分析师或所谓民间高手的分析 和评论。但是许多分析师们的观点都是不可信的,他们观点经常变化,往 往是逢涨即看多,逢跌则看空,一大堆理论、线性图让投资者不知所云。 其实,其中很多人都与庄家有着密切的利益关系,有些甚至是合谋的伙伴 ,或者是被庄家收买的口舌,其目的就是制造舆论,引诱散户入套。还有 一种情况是一些分析师利用关系提前获取炒作信息,然后以此来推荐股票 ,只可惜被推荐的股票通常都是马后炮,当散户买入后只有被套的份了。 因此,我们在浏览各种号称内幕的消息时,一定要冷静地分析股票发 行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等基本资料,认真进行技术分析,在没弄清事实之 前,千万不要盲目跟进。避免股市的信息陷阱,大家要做到以下3点: ·重点把握公司的基本面分析,对于不确定的信息不要轻易相信; ·相信自己的判断,在自己认为合理的价格介入; ·根据自己掌握的投资规则投资,及时规避风险。 如果能够做到以上3点,就能较大限度地化解信息陷阱的风险,收到相 对较好的收益。 1.7.2 伪造财报 财务报表是投资者了解一个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途径。在利益的驱动 下,有些公司会在账面上作假,隐瞒其真实的经营状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此投资者在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时既要重视上面的信息,又不能 盲目轻信。对一些虚假的财务报表要揭开其伪装面纱,做出正确的投资判 断。 1.市盈率、市净率陷阱 很多投资者都知道市盈率的概念,但也有很多人对这一概念一知半解 。由于对市盈率概念的模糊,很多投资者都认为市盈率越低越好,这样股 票才有上涨的潜力,但事实并非如此。对于市盈率的高低是要具体情况具 体分析的,主要是看其是否是有效的,无效的市盈率往往会导致投资的失 败。举例来说,假设某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是5000万,股本为2500万股, 目前的股价为30元,年每股收益为2元,由此可以算出该公司的市盈率为15 ,但是如果这家公司不存在了,或是被别的公司收购了,折旧忽略不计, 假设收购价为5000万,则相当于每股收益增加了2元,现在每股收益变成了 4元,市盈率也降到了7.5倍,这是不是说明市盈率越低公司的前景就越好 呢?并不完全是这样的,如果这家公司被出售了,7.5倍的市盈率也就失去 了其所代表的意义。所以7.5倍市盈率属于无效市盈率,这也是目前市场土 庄家经常捉弄散户的伎俩,利用散户对市盈率概念一知半解,宣传市盈率 越低越好,吸引散户高位接盘。 此外,很多公司为了制造较低市盈率的数据,经常通过对会计报表进 行精心设计。只要公司将一部分资产虚增成利润,这样就可以造成利润增 大而资产减少的假象,财务报表上就会显示出利润增加,市盈率降低,且 由于资产的减少使得每股净资产也下降,市净率相应增大。这样的虚假市 盈率在当前的股市上还是依旧存在的,需要引起广大股民的注意。 对于一个上市公司,其市净率也是可以有假象的。特别是在当前经济 危机的情况下,因为在危机中企业通常要淘汰大量的过剩产能,这些被淘 汰的产能等资产,不仅对企业来说没有价值,还需要企业花费一定的资金 来对其进行处理。但是这些资产可以是一个上市公司账面上很大笔的资产 。 在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时,要了解公司的控股股东以及公司所属子公 司的情况,避免因为关联性交易设置虚假的财务报表。在了解了有关的关 联方之外,还需对关联方之间的各类交易作详细的了解和深入分析。特别 对其中交易量大,交易所产生收益大的交易行为,以及关联交易的定价依 据及支付手段予以特别关注。 财务报表在自然反映公司的行业、竞争及经营管理情况之外,公司的 管理层如果对其进行有意安排或合乎准则的调整,投资者则可能据之作出 错误的判断。投资者只有识别该类“陷阱”,才能准确预测公司盈利情况 。 2.成本和费用陷阱 不同成本费用项目之间的分类变化存在陷阱。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对于 成本是有较为明确的划分的,但有些项目的归类仍较为模糊。以销售折扣 为例,其归类依照各公司的具体情况而定,有的上市公司将其单独列出, 而有的上市公司将其归入销售费用,该种归类的不同会导致费用比率的波 动。 再比如,对于拥有自有品牌的上市公司而言,其广告费用被视为收益 性支出计入当期销售费用或是将广告费用支出视为资本性支出分期摊销。 而对于使用控股股东品牌的上市公司而言,一种情况是控股股东支付当期 广告费用,而上市公司按该品牌产品的销售额提取一定比率支付给控股股 东作为商标使用费,这样就高估了当期利润;另一种情况是上市公司除支 付商标使用费外,还支付当期广告费用,低估了当期利润。 3.投资者的心理陷阱 许多股民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旦自己介入某股票后出现股价下跌 ,甚至跌破了自己设定的止损价位的时候,很多投资者仍舍不得割肉,实 际上适度止损是必要的。因为无论股票买入时的价格是多少,投资者都已 经支付了其成本费,如果不能克服自己的侥幸心理,就会出现更大的经济 损失。 总之,在决定抛或不抛时,应该彻底地忘记买入时的价格,只要记住 自己设定的止损价位就可以了,这样做出的决策才是理性的。要避免陷入 犹豫不决而被深度套牢的危险。 4.商家自我炒作的陷阱 上市公司对业绩的异常变化作出预告,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知情权的一 项重要举措。但很多公司的做法却有自我炒作的嫌疑,而投资者的权益似 乎并不在上市公司的考虑之列。例如,上市公司公布年报,原本是规范上 市公司信息披露、尊重投资者知情权的一项重要举措。但从实际执行情况 看,许多公司的业绩预告都存在问题,有些公司甚至在年报问题上与投资 者玩起了文字游戏。 (1)时间和内容陷阱。沪、深两家证券交易所规定,当年利润总额与 上年相比下降或上升50%以上的上市公司,应在年度结束后的30个工作日 内发布业绩预告。按照这样的规定,凡逾期未发布业绩预亏预警的公司, 就属于业绩较为平稳的公司了,投资者在买进这样按理说应该是风险较小 的股票后,该公司的年度报告却姗姗来迟,少数公司在截止日过去后才陆 陆续续地发布预亏预警公告,这经常让投资者遭受亏损。还有一些已经预 警但并未预亏的公司,在规定限期过后却突然发布公告称本年度公司业绩 将出现亏损。 (2)增幅陷阱。沪、深证券交易所明确规定,对于那些业绩基数较小 的公司,可以豁免披露业绩预警公告。但有的上市公司为了自我宣传甚至 是市场炒作的需要,破例刊发业绩预告,这往往误导了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假设某公司2006年1月份发布公告称,经过公司全体员工的努力,公司 2005年生产经营情况良好,与去年相比业绩有较大提高,2005年度公司净 利润预计比去年上升约300%。公告一出,该股不仅连拉三个涨停,而且在 随后的日子里该股股价仍然一路攀升,股价上涨超过50%。而实际上,该 股上一年的每股收益很低,纵然增长300%,其每股收益也不过0.10元,按 当时的市价计算,市盈率已超过90倍,根本不具有什么投资价值。 P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