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港

苏丹港
作者: (法)奥利维叶·罗兰|译者:郭安定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10.00
折扣价: 7.70
折扣购买: 苏丹港
ISBN: 702005811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A死了。消息是在苏丹港得到的。在这些国家里,从事某项工作,常有 预料不到的事情发生。因此,我的朋友离开人世很长时间了,噩耗方才传到 我这里。那是一天下午,时近黄昏,走来一名衣衫褴褛的公务员,把信递到 我手里。来人脸上不见嘴唇,耳轮像公鸡的顶冠,凹凸不整,显然是个麻风 病患者。他腰问挎着把大号手枪,外表黑黢黢的;枪套用几根辫起来的水牛 皮鞭条拴住,系在腰带上。那神情,看上去总在朝着你冷笑,像是一尊跳死 神之舞的木雕,令人毛骨悚然。 在这座城市里,当公务员而能够活下来,其主要事务恐怕不是敲诈勒索 就是图财害命,此人自然莫能置身其外了。至于他是如何得到那封信的,本 人无从知晓;有没有可能是从死神那里偷出来的呢? 写这几行字,我拿笔的手一直抖个不停。那一天真倒霉:一帮警察把我 叫去询问,没完没了地纠缠,还嫌分量不够,左一个威胁右一个要挟。回来 之后,坐下来写东西;用的是从喀土穆买回来的练习本,纸质十分差劲。笔 画不听使唤,本子上的横线根本管束不住它们,不是从上面冒出来,就是打 底下突出去。我大汗淋漓,额头上的汗珠落到纸上,化做一个个透明的圆点 ,墨迹向四面散开,像被撕扯出来的神经,带着众多分枝,最后生成一团团 难以名状的淡蓝色云朵,停留在那个地方。有朝一日,拿起来再读,还能辨 认得清楚吗?很难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写作是为了活下去。我想象不出 来,写作还有什么别的理由。我这么说,这么写,心里却弄不明白。话说回 来,有什么事人能弄明白呢? 太阳特别红,像我的手一样抖个不停,眼看就要落下。落日下面的非洲 大地,广袤无垠,也在不停地抖动。雾气透着亮色,却把苏丹港这些铁皮的 或者石头的屋顶笼罩在暮色之中。每座房子上面都有一个不大的储水塔;整 座城市在它们黑色侧影的点缀下,像是罗马帝国衰亡后遗忘在红海岸边的一 座兵营,要不就像一处布满岗楼的少年管教所。我心情沉重,坐在阳台上, 喝着一种毒性很大的茴香酒。此酒是很久以前一艘希腊货船走私运进来的。 这里的防波堤泥沙淤积,进入港口的希腊船只非常稀少。那封信的到来,标 志着我一生中某件事情的终结;然而,应当承认:看完它后最初时刻里,我 的心情却并非沉重,而是感到轻松。 与A相识,那是二十五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们俩志趣相投,心里充满 了一些泛泛的宏伟理想,不外是改造这个世界,其中当然也掺杂着追求冒险 生活的愿望。我绝不会蔑视那个时代,也不会附和某些人对它的嘲弄。我俩 在一起认识到许多严重而敏感的事情;我们当时不知道什么叫害怕,什么叫 忌妒,什么叫软弱。我们不信神,也不信鬼会有那么多资产阶级的化身。我 们勇气十足,单纯又多情。仅仅为了这些,我们就不会贬损我们的年轻时代 。后来,事情不得不告一段落。世界的惰性占了上风,我们的青春活力渐渐 不支了;信仰的狂热蜕变成为谋略与权术,恐怕任何时代都有这种情况。斗 争显然有了结局,引得看客们发出一片掌声。记得我最后同A见面,是在一 个秋日。两人走进卡尔地奈桥头上的一家小酒馆,每人要了一杯啤酒——年 轻时候,人们大多是喝啤酒的。阵阵凉风吹过,像一只只染着血污的手掌劈 下来,把树上的枯叶打落到地上一片片黑糊糊的积水之中。我们俩可能都哭 了。后来,他决定搞文学,我则从事航海工作。这恐怕是因为,他和我一样 ,都认为此类边缘性的工作,尽管充满不确定的因素,却不会完全背叛如此 长时间萦绕在我们心头的无边梦幻。我们的想法当然有道理,不过所选择的 可不是什么好差事,这种职业能有什么前途?将来是绝对不会有出头之日的 。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