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流之声——百年枕流公寓的口述史HZ

枕流之声——百年枕流公寓的口述史HZ
作者: 赵令宾
出版社: 上海人美
原售价: 168.00
折扣价: 107.60
折扣购买: 枕流之声——百年枕流公寓的口述史HZ
ISBN: 9787558628436

作者简介

赵令宾,候车式文化工作室发起人。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硕士,香港社会服务联会2011“关爱大使”。先后供职于香港发展局下辖历史建筑活化保育伙伴计划、上海市静安区文史馆及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曾参与多个沪港重大文化项目的开发与运营,包括:香港第一代公共房屋——美荷楼的文化业态规划和运营、上海静安口述历史丛书《战地巾帼——苏江》的策划和采编、上海乌鲁木齐南路178号(原夏衍故居)的前期策划、上海徐汇滨江原上海水泥厂地块的前期策划等。

内容简介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大量侨民被遣送回国。1949年全国解放,枕流公寓由房地部门接管,上海市人民政府将空置的房间分配给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和高级知识分子居住。 自20世纪50年代起,枕流公寓的知名住户包括报人徐铸成、陈尚凡,导演朱端钧,作家周而复、峻青,文艺理论家叶以群,画家沈柔坚、韩安义,金石家吴朴堂,工商界杰出代表胡厥文、沈瑞洲,三栖明星周璇,影剧表演艺术家陶金和章曼萍夫妇、乔奇和孙景路夫妇、于飞、孙道临、徐幸,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范瑞娟、王文娟,评弹表演艺术家余红仙,医学家吴肇光,曾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陈铁迪,力学专家李国豪等。 口述历史是一种起源于美国,并广为世界各国应用的公众记忆历史的记录方式。口述历史相较于大历史,是一种公众记忆的微观历史。口述历史在复原历史方面,有其他任何档案、文献资料无法替代的价值。口述史是为城市发展和历史保护留下鲜活资料的重要途径,是保存城市生活方式、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记忆的重要载体。居民口述历史从平民的角度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见证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轨迹。 多维度展现了这些群体在枕流公寓的生活印记和为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以及他们作为一个有血有肉之人在不同历史横截面的抉择与坚持。书中穿插不同时期的档案和影像资料作为补充印证。此外,通过分析居民口述和旧时平面图,采用建筑建模的手段还原了30年代枕流公寓建筑特征,为百年公寓在空间上的历史变迁提供参考。 本项目入选由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2021年度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