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周易(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作者: 校注:杨天才//张善文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1.40
折扣购买: 周易(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ISBN: 978710107737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译文】   博大精深的筮策之数有五十五根蓍草来演绎,而实用则为四十九根。任意地分为两部分以象征天地两仪,然后从中取出一根悬挂起来以象征天地人三才;每四根分成一组以象征四季,将“一仪”中揲算剩余的策数归放于左手无名指间以象征闰月;因五年后会再次产生闰月,所以要将另外一仪演算剩余的策数放于左手中指间,之后,再起一卦,反复揲算。天的数字由一、三、五、七、九五位数字组成,地的数字由二、四、六、八、十五位数字组成,五位奇偶之数相加则各得其和数。天数相加为二十五,地数相加为三十,天地之数相加共计五十五,这就是《周易》运用数字变化而通于鬼神的奥妙境界。《乾》卦的筮策之数有共计二百一十六策,《坤》卦的筮策之数共有一百四十四策,二者合计为三百六十策,相当于一年有三百六十天。《周易》上下二经的策数相加共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策,相当于万物之数。因此,通过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四个演算步骤就形成《周易》中的一爻,策数变十八次后形成一卦,而每九变形成八卦中的一个卦形只能成为小的卦象。然后再将八卦牵引而相重后就形成六十四卦,遇到相应于卦象的事物就增长或扩大它所能象征的意义,这样,天下的事就全在《周易》中了。《周易》的奥妙就在于它能彰显天地运行的规律、筮数应验的神奇、成就万物的道德、慎密不乱的言行,所以运用《易》理就可以应付、处理万物,又可以佑助神化之功。   【评析】   以上为第九章。主要解析了用筮策演算<周易》卦象的数理方法。《系辞》的作者认为:筮策方法的每一个具体的动作和整个的方法都与天地万物相应相通,因而也就能包罗万象,将“天下之能事”囊括于《易》中。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不仅《周易》认识事物的观点是“数”,而且认识事物的方法也是“数”。以“数”推演出卦象的方法就是“筮术”。现在人们常常将《易经》简单地归结为古代哲学的一种,但是,如果我们将它与世界上现有的其他哲学比较就会发现,《易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其他的哲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因为还没有一种哲学像《易经》那样与数学有着如此紧密地联系。而且,正是这种不同,使它的起源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实验一样将其理论体系建立在数理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像其他哲学那样将理论建立在推理之上。这种推理的过程,说到底,只是古人探索宇宙真理的一种精神而已。既然是将其视之为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本身并不代表真理,而是认知真理的途径和方式,故《易》道本身就是存在,无论人们是否去占验它,它都存在,只不过如孔子所谓的“不占而已矣”。荀子日:“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善为《礼》者不相,其心同也。”故《孟子》善辩,通篇引《诗》而不言《易》,而程子断定:“知《易》者,莫如孟子。”《孟子》通篇提倡“王道”而不引《春秋》之言,而程子又日:“知《春秋》者,莫如孟子。”天道、人道、地道皆相通,故《易》之用,一言以蔽之:“推天道以明人事。”既然从“天道”能推知“人事”,则人道也就是《易》道,故孟子不用《易》,因其知而不言。“善易者不占”,因其知《易》而“不占”。故武王举兵伐纣,占辞“大凶”,而太公视之为“枯骨朽木”而不用。王充《论衡》日:“龟兆蓍数,常有吉凶,吉人卜筮与吉相遇,凶人与凶相逢,非蓍龟神灵知人吉凶,出兆见数以告之也。”实际上,筮者所得之吉凶之兆,并不是龟策之得,实为人之所得,凶者逢凶,吉人遇吉,有因必有果,皆因果之所以然。   ……  1.“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为全本。所收书目是经史子集中的经典著作,以专业版本为核校底本,约请业内专家进行注释和翻译。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   2.内部结构上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各部分自然结合,版式疏朗清新,美观大方。采用纸面精装。全套书的装帧设计雅正,精致大方。   3.定价适合,方便广大读者购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