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

山海经
作者: 周明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7.60
折扣购买: 山海经
ISBN: 9787020172481

作者简介

周明,1957年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山海经》等神话类典籍。曾长期担任神话学专家袁珂先生助手,协助其完成《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国神话史》《山海经校注(修订版)》等。个人著述有《中国神话资料萃编》《释神校注》《山海经集释》等。

内容简介

卷一 南山经 招摇之山 【原文】   山①,其首曰招摇之山②,临于西海③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④而青花,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⑤而黑理,其华⑥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⑦。 【注释】 ① (què)山:南方山系的第一 座山。 ② 招摇之山:古代有人说是四川的汶山,属于岷山山系。 ③ 西海:西部海外,古代泛指中国西部、西南部广大地区。 ④ 韭:山韭,野生植物,可以入药。 ⑤ 榖(ɡǔ):即构树。落叶乔木,雌雄异株。树皮可用于制造宣纸和桑皮纸。 ⑥ 华:光华。 ⑦ 迷:迷眼。不迷,指不迷眼,即能明目。 【译文】 南方山系的第一座山叫招摇山,处于西部(西南部)的边远之地。山上长着许多桂树,还出产丰富的金矿石和玉石。有一种草,长得像山韭一样,开着青黑色的花,名字叫祝余。人们如果吃了这种草,就不会感觉到饥饿。山上还有一种树木,长得和构树非常相似,树叶上有着黑色的纹理,并向四周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这种树的名字叫作迷谷。人们如果佩戴了它的叶子,就会使眼睛清澈明亮。 【解读】 《山海经》这部书分为《山经》《海经》和《荒经》三个部分。其中的《山经》部分包括《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和《中山经》五篇,按南、西、北、东、中的顺序排列,即主要讲述南、西、北、东、中五个地理区位的山川地理和物产,其中间杂记叙了一些神话 人物和神话故事。 招摇山是《南山经》记叙的第一座山,也是开篇之作。本节讲述了山中出产的矿物和奇草异木,并为接下来的描述奠定了语言风格和行文体例。 杻阳之山 【原文】 杻①阳之山,其阳②多赤金③,其阴④多白金⑤。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⑥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⑦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⑧,佩之不聋,可以为底⑨。 【注释】 ① 杻(niǔ):古代神话中的一种树木。 ② 阳:阳面,指山丘的南面。 ③ 赤金:即铜。 ④ 阴:阴面,指山丘的北面。 ⑤ 白金:即银。 ⑥ 文:这里同“纹”。 ⑦ 虺(huǐ):一种腹蛇类毒蛇的古称。 ⑧ 判木:砍破木头。 ⑨ 底:古文同“胝”,脚趾上的老茧。 【译文】 南方杻阳山的南面盛产铜矿石,北面盛产银矿石。山上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马一样,长着白色的脑袋,身上的纹路像老虎,有一条红色的尾巴。这种野兽发出的声音就像人在吟唱歌谣一样,名字叫作鹿蜀。人们穿戴了用鹿蜀的皮或尾毛做成的衣服或饰品,就会使子孙繁衍昌盛。怪水出自这里,向东流淌,汇入一条名叫宪翼的河中。河水中生长着一种黑色的龟,形状像乌龟,长着鸟一样的头和虺蛇一样的尾巴,名字叫作旋龟。旋龟发出的声音就像砍伐树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穿戴了用旋龟壳做成的服饰,就不会耳聋,同时还可以医治脚底的茧疾。 【解读】 《山海经》的《山经》部分记录了很多矿产信息。这些信息反映出我国上古先民很早就对这些矿产资源有着深入的了解,并对其加以明确记载。本节中“赤金”和“白金”的不同表述,以及下文对各种矿物质的记载,就意味着当时的人们已经具有了矿 物分类上的科学知识。而穿戴某种动物毛皮能够带来吉祥好运或治疗某种疾病的记叙,则反映了人们当时的某种民俗观念或信仰。 青丘之山 【原文】 青丘①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 ②。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③,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④。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⑤,名曰灌灌⑥,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⑦,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⑧。 【注释】 ① 青丘:神话中的地名,在南海之外。 ② 青 (hù):一种非常好的丹类矿物,可以做颜料。 ③ 九尾:九条尾巴。 ④ 蛊(ɡǔ):古代的一种巫术,这里指蛊毒妖邪。 ⑤ 呵:呼叫。 ⑥ 灌(huàn)灌:一作獾獾,是被《吕氏春秋》称为美味的鸠鸟。 ⑦ 赤鱬(rú):传说中红色的异鱼。 ⑧ 疥(jiè):癣类皮肤病。 【译文】 青丘山的南面盛产玉石,北面盛产美丹青 。山上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一样,长着九条尾巴,叫声像婴儿,能吃人。吃了九尾狐的肉,能够让人规避妖风邪气的侵害。山上还有一种鸟,样子像斑鸠,叫声像人在相互呵呼,名字叫灌灌。人们佩戴了灌灌的羽毛,就不会被他人迷惑。英水从青丘山发源,向南流入即翼泽中。水中有一种奇怪的动物,名叫赤鱬。它的外形像鱼一样,又长着人一样的面孔,其叫声如鸳鸯一般。吃了赤鱬的肉,会使人不生疥疮皮癣。 【解读】 九尾狐是我国民间故事和文学作品中知名度很高的一种颇有灵性的动物,常常幻化为妖媚的女子,与人间男子发生各种恋爱故事。而这种动物的原型,就来源于《山海经》中的这条记载。不过有趣的是,《山海经》记载的九尾狐,原本是一种瑞兽。直到汉代以前,九尾狐都是一种吉祥的象征。相传大禹治水走到涂山,就有九尾白狐前来造访。历代帝王也相信如果国家政通人和,九尾狐就会出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汉代以后,《山海经》中九尾狐“能吃人”的特征就被加强和放大,其形象也逐渐由瑞兽向恶兽转化,最后成为历代各种野史笔记及文学作品中那只媚惑人的狐狸精了。 柜 山 【原文】 柜①山,西临流黄,北望诸毗,东望长右②。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③,多丹粟④。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⑤;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有鸟焉,其状如鸱⑥而人手,其音如痺⑦,其名曰鴸⑧,其鸣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⑨。 【注释】 ① 柜(jǔ):树木名,即榉树。 ② 流黄、诸毗、长右:均为山名。 ③ 白玉:白色的玉石,著名者有羊脂玉、和田玉等。 ④ 丹粟:细小如粟的丹砂。 ⑤ 距:鸡爪。 ⑥ 鸱(chī):鹰的一种,又叫鹞鹰。 ⑦ 痺(pí):鸟名,指雌性鹌鹑。 ⑧ 鴸(zhū):神话中的异鸟,有凶兆。 ⑨ 放士:获罪被流放的人。 【译文】 南方柜山,西面临近流黄山,向北可以望见诸毗山,向东可以望见长右山。英水从这里发源,向西南方流去,汇入赤水。其中有很多洁白的玉石,还有很多粟米般细小的丹砂。山上有一种野兽,形状像小猪,但长着鸡爪一样的脚。它的声音像狗叫,名字叫作狸力。狸力出现在哪里,那里就会大兴土木。山上还有一种鸟,形状像鹞鹰,但长着人一样的手。它的叫声与母鹌鹑发出的叫声相似,名字叫作鴸。鴸鸟名字的由来,就在于它鸣叫时发出“朱、朱”的声音,因此叫作“鴸”。鴸鸟在哪里出现,那里就会出现很多被流放的罪人。 【解读】 上古先民认为,人世间的某种社会现象的出现与自然界的某种生物的出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或有着某种因果关系。本节中,狸力的出现和土木工程的兴起之间、鴸鸟的出现和罪人被流放之间,就存在这种动物的出现与人类社会生活现象的产生之间的因果关系。它反映出上古先民在解释某种社会现象的产生时所采取的一种神话思维状态。 漆吴之山 【原文】 漆吴之山,无草木,多博石①,无玉,处于海东②。望丘山,其光载出载入③,是惟日次④。 【注释】 ① 博石:可以做棋子的特殊石头。一说博通“薄”,意为磐石、大石。 ② 海东:大海东面。一说为浙江东部海外。 ③ 载:托住。 ④ 次:居处。 【译文】 南方的漆吴山处于大海的东边。山上不长青草树木,但多产可以做棋子的特殊石料,没有玉石。从山上可以望见大海中的丘山。那里霞光时起时落,是太阳歇息的地方。 【解读】 《山海经》中多次记载了太阳、月亮升起和降落的山岭。本节记叙的是东海之外的一处景象。在那里,太阳初升,霞光万道。从海边望去,冉冉升起的红日正好从丘山背后冒出头来,就像停留在山间歇脚。红日四周,朝霞满天,波光粼粼。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卷!从这节简单的记载中,我们可以获知古人很早就开始了对太阳运行的观察,并对此做出拟人化的解释。 丹穴之山 【原文】 丹穴①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②。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③而文,名曰凤皇④。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⑤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注释】 ① 丹穴:丹山上的洞穴,神话中凤凰鸟居住的地方。 ② 渤海:海岸边蜿蜒曲折的地方,并非现在辽宁、河北、山东等省市之间的渤海。一说渤字同“郣”,指大地隆起。 ③ 采:古文同“彩”。 ④ 凤皇:即凤凰,这里“皇”是“凰”的古字。 ⑤ 膺(yīnɡ):胸部。 【译文】 南方的丹穴山,盛产金矿石、玉石等矿物。丹水发源于这里,一直向南流淌,在一处蜿蜒曲折的港湾流入大海。山上有一种鸟,形状像鸡,羽毛五彩斑斓,名字叫凤凰。凤凰鸟头上的斑纹代表 “德”,翅膀上的斑纹代表“义”,背上的斑纹代表“礼”,胸部的斑纹代表“仁”,腹部的斑纹代表“信”。这种鸟啊,吃喝都自然从容,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如果凤凰鸟出现,天下就会祥和安。 【解读】 丹山上的丹穴,是中国神话中因凤凰居住而著名的吉祥之地,又叫作凤穴,历史上很多文学作品都曾提到它。如南北朝时梁元帝的《职贡图序》说:“逾空桑而历昆吾,度青丘而跨丹穴。”唐代杜牧《春日言怀寄虢常侍十韵》诗说:“貂簪荆玉润,丹穴凤毛光。”等等皆是。 与丹穴齐名的是凤凰鸟。凤凰集德、义、礼、仁、信五种美德于一身,是中国神话中最著名的吉祥鸟。古代文献中记载凤凰鸟最早、形象描绘最完整的当属《山海经》中的本段记载。汉代以后对凤凰鸟外形的描绘又有所变化,如许慎《说文解字》说凤凰有着蛇一样的颈项、鱼一样的尾巴、龙一样斑纹、乌龟一样的背脊、燕子一样的下颌、鸡一样的嘴巴等等,都是对《山海经》记载的补充和完善,最终形成了最具中国特色的凤凰鸟形象。 本书市场上同类版本较多,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另具优势。本书是根据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由相关领域研究专家针对小学生读者设计编撰出版的《山海经》读本,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一、选择《山海经》中代表性篇目,原文根据可靠优良的底本校订。 二、对每篇的重点字、词的字音和字义、词义都做了详细的注释。 三、《山海经》是先秦典籍,原文深奥难解,本书每篇都有对应的白话翻译,以便于小学生理解。 四、本书特意设置“解读”部分,属于延伸阅读,有更丰富的知识点和学术性,难度稍大一点。“解读”的目的,是想在为同学们提供阅读指导的同时,给老师和家长提供一些与《山海经》及神话学相关的专业知识,以便进一步辅导孩子们的阅读。 五、本书插图选自清人刻印的《山海经》,精美细腻地呈现了《山海经》中各种奇鸟异兽、神祇仙怪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