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文联
原售价: 12.00
折扣价: 7.20
折扣购买: 复活/新悦读之旅
ISBN: 9787505988217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1852年匿名发表处女作《幼年时代》。1853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获得许多宝贵的战争题材。1855年辞去军职前往彼得堡,结识了许多当时著名的文人,萌发了人道主义的种子。1862年结婚,婚后15年中,完成了划时代的作品《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妮娜》。晚年因夫妻间纷争不断,于1910年10月底的一个深夜离家,11月7日死在火车站站长的小屋里。其主要作品还有《复活》《穷人》《伊凡·伊里奇之死》等多部。他被列宁赞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李辉凡,广东兴宁人,1934年生,哈尔滨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毕业,苏联科学院进修多年,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苏联文学史》、《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20世纪初俄苏文学思潮》、《文学·人学》等;主要译著:托尔斯泰的《复活》、契诃夫短篇小说集《套中人》、高尔基的《童年》、巴赫金的《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等。
庭长发言完了,便把脸转向被告。 “西蒙·卡尔京金,站起来!”他说。 西蒙紧张地站起来,腮帮子上的肌肉抖动得更快 了。 “您叫什么名字?” “西蒙·彼得罗夫·卡尔京金。”他连忙粗声粗 气地说,显然,事先已准备好了答话。 “您的身份是什么?” “农民。” “哪个省,哪个县的?” “土拉省,克拉皮文县,库皮杨乡,包尔基村人 。” “多大年纪?” “三十三岁,生于一千八百……” “信什么教?” “信俄国教,东正教。” “结了婚吗?” “没有,老爷。” “做什么工作?” “在‘毛里塔尼亚’旅馆当茶房。” “以前吃过官司吗?” “从来没有吃过官司,因为我以前过得……” “以前没有吃过官司吗?” “上帝保佑,从来没有。” “起诉书的副本收到了吗?” “收到了。” “坐下。叶菲米娅·伊万诺娃·包奇科娃。”庭 长把脸转向另一名被告说。 “您叫什么名字?”庭长疲倦地叹了口气,问第 二个被告,眼睛没有看她, 只顾查阅面前的文件。庭长已经十分熟悉这项工作, 为了加快审案进程,他 可以同时做两件事。 包奇科娃已经四十三岁,科洛明纳城小市民出身 ,也在“毛里塔尼亚”旅馆当女茶房,以前没有吃过 官司,没有受过法庭调查,已收到起诉书的副本。 “您叫什么名字?”贪色的庭长似乎对第三个被 告特别客气。“您得站起来。”他看见玛斯洛娃坐着 ,便和气而亲切地补充了一句。 玛斯洛娃很快地站起来,带着依顺的表情,挺起 高耸的胸部。她没有答话,而是用微笑的有点斜视的 黑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庭长的脸。 “您叫什么名字?” “刘波芙。”她很快地说。 涅赫留多夫这时戴上了夹鼻眼镜,随着庭长的审 问,依次地看着被告。 “这不可能,”他想,目不转睛地瞧着这个被告的脸 ,“她怎么会叫刘波芙 呢?”听见她的回答后,他这样想道。 庭长想再往下问,但这时一位戴眼镜的法官拦住 他,生气地小声说了一句什么,庭长便同意地点点头 ,又对被告说: “您怎么叫刘波芙呢?”他说,“您登记的是另 一个名字。” 被告没有做声。 “我问您,您的真名字叫什么?” “您受洗礼时的名字叫什么?”那个生气的法官 问道。 “以前我叫卡捷琳娜。” “这不可能。”涅赫留多夫心里继续想道,其实 他已经毫不怀疑地断定, 这就是那个姑娘,他姑妈的养女兼侍女。他曾一度爱 过她,真正爱过她,后 来在情欲冲动时诱奸了她又抛弃了她,以后就再也没 有去想她,因为想起这 件事会使他过于痛苦,过于明显地揭露他的真面目, 表明他这个以正人君子 自居的人不仅不正派,而且在对待这个女人的行为上 ,简直下流可耻。 对,这就是她。 “您早就该这样说,”庭长仍旧特别和气地说, “您的父名呢?” “我是私生子。”玛斯洛娃说。 “可是按教父的名字该怎么称呼呢?” “米哈依洛娃。” “她会做什么坏事呢?”涅赫留多夫心里继续在 想,呼吸局促起来了。 “您姓什么?有外号吗?”庭长继续问道。 “我随母亲姓玛斯洛娃。” “出身呢?” “小市民。”P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