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注(精)/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

孝经注(精)/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
作者: (旧题)(西汉)孔安国 传 (旧题)(东汉)郑玄 (唐)李隆基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5.10
折扣购买: 孝经注(精)/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
ISBN: 9787100216593

作者简介

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著名经学大家。曾入太学受业今文《易》和公羊学,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左传》等,并从马融学古文经。聚徒讲学,弟子多至千人。因遭党锢之祸,遂潜心著述,遍注群经,另著有《天文七政论》《鲁礼禘祫义》《六艺论》等。 李隆基(685-762),亦称唐明皇,唐朝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景云元年(710),与太平公主合谋攻杀韦后,拥其父睿宗即位,被立为太子。两年后受禅改元。在位前期任用姚崇、宋璟为相,改革武周后期以来的弊政,社会安定,经济文化持续发展,进入唐朝的全盛时期,号称“开元之治”。后期任用李林甫、杨国忠执政,又沉湎于声色,官吏贪渎,政治腐败。天宝十四载(755),爆发“安史之乱”。次年逃往四川,太子亨即位灵武,遥尊其为太上皇。至德中返回长安,后抑郁而死。 陆一,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高教所副所长,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复旦教育论坛》副主编。在复旦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擅长中国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曾出版专著《教养与文明:日本通识教育小史》,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多次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政策建议多次获得中央领导批示。

内容简介

古文孝經序 孔安國 《孝經》者何也?孝者,人之高行;經,常也。自有天地人民以來,而孝道著矣〔一〕。上有明王,則大化滂流,充塞六合;若其無也,則斯道滅息。當吾先君孔子之世,周失其柄,諸侯力爭,道德既隱,禮誼又廢,至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亂逆無紀,莫之能正。是以夫子每於閒居而歎述古之孝道也〔二〕。 夫子敷先王之教於魯之洙?泗,門徒三千,而達者七十有二也。貫首弟子顔回、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性也至孝之自然,皆不待諭而寤者也;其餘則悱悱憤憤,若存若亡。唯曾參躬行匹夫之孝,而未達天子、諸侯以下揚名顯親之事,因侍坐而諮問焉。故夫子告其誼,於是曾子喟然知孝之爲大也,遂集而録之,名曰《孝經》,與《五經》竝行於世〔三〕。逮乎六國,學校衰廢。 及秦始皇焚書坑儒,《孝經》由是絶而不傳也。至漢興,建元之初,河間王得而獻之,凡十八章。文字多誤,博士頗以教授。後魯共王使人壞夫子講堂〔一〕,於壁中石函得古文《孝經》二十二章〔二〕。載在竹牒,其長尺有二寸,字科斗形。魯三老孔子惠抱詣京師,獻之天子。天子使金馬門待詔學士與博士群儒,從隸字寫之;還子惠一通,以一通賜所幸侍中霍光。光甚好之,言爲口實。時王公貴人,咸神祕焉,比於禁方。天下競欲求學,莫能得者。每使者至魯,輒以人事請索〔三〕。或好事者,募以錢帛,用相問遺。魯吏有至帝都者,無不齎持以爲行路之資。故古文《孝經》初出於孔氏,而今文十八章,諸儒各任意巧説,分爲數家之誼,淺學者以當《六經》,其大車載不勝;反云孔氏無古文《孝經》〔四〕,欲矇時人。度其爲説,誣亦甚矣。吾愍其如此,發憤精思,爲之訓傳,悉載本文,萬有餘言,朱以發經,墨以起傳,庶後學者,覩正誼之有在也。今中祕書皆以魯三老所獻古文爲正〔五〕。河間王所上雖多誤,然以先出之故,諸國往往有之。漢先帝發詔稱其辭者,皆言“《傳》曰”,其實今文《孝經》也。 昔吾逮從伏生論古文《尚書》誼,時學士會,云出叔孫氏之門,自道知《孝經》有師法〔六〕。其説“移風易俗,莫善於樂”,謂爲天子用樂,省萬邦之風,以知其盛衰。衰則移之以貞盛之教,淫則移之以貞固之風,皆以樂聲知之,知則移之。故云“移風易俗,莫善於樂”也。又師曠云“吾驟歌南風,多死聲,楚必無功”,即其類也。且曰:“庶民之愚,安能識音,而可以樂移之乎?”當時衆人僉以爲善。吾嫌其説迂,然無以難之。後推尋其意,殊不得爾也〔一〕。子游爲武城宰,作絃歌以化民。武城之下邑〔二〕,而猶化之以樂,故《傳》曰:“夫樂,以關山川之風,以曜德於廣遠。風德以廣之,風物以聽之,脩詩以詠之,脩禮以節之。”又曰:“用之邦國焉,用之鄉人焉。”此非唯天子用樂明矣。夫雲集而龍興,虎嘯而風起,物之相感,有自然者,不可謂毋也。胡笳吟動,馬蹀而悲;黃 老之彈,嬰兒起舞。庶民之愚,愈於胡馬與嬰兒也,何爲不可以樂化之? 《經》又云“敬其父則子説,敬其君則臣説”,而説者以爲各自敬其爲君父之道,臣子乃説也。余謂不然。君雖不君,臣不可以不臣;父雖不父,子不可以不子。若君父不敬其爲君父之道,則臣子便可以忿之邪〔三〕?此説不通矣。吾爲《傳》,皆弗之從焉也。 适合专业和非专业读者的繁体横排《孝经》三大重要注本。《孝经注》,(旧题)〔西汉〕孔安国传,(旧题)〔东汉〕郑玄,〔唐〕李隆基注,陆一整理。此次整理收录了旧题孔安国传《古文孝经》、旧题郑玄《孝经注》、唐玄宗李隆基《孝经注》三种最重要的注本。其中孔传《古文孝经》以《知不足斋丛书》翻刻日本太宰纯整理本为底本,以重庆大足宋代石刻范祖禹书《古文孝经》、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清原文库藏镰仓末孔传《古文孝经》抄本、早稻田大学藏日本延享元年(1744)菅恺《古文孝经》抄本、日本栃木县足利学校藏《古文孝经》抄本为参校本;郑玄《孝经注》以日本天明七年《群书治要》所收郑玄《孝经注》为底本,以日本宽政本《孝经郑注》、《知不足斋丛书》所收《孝经郑注》为参校本;唐玄宗《孝经注》以唐开元六年(718)刻石台《孝经》为底本,以《古逸丛书》覆旧抄卷子本唐开元御注《孝经》、开成石经《孝经》、《四部丛刊》刻传是楼影宋岳氏本《御注孝经》、嘉庆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学刻阮元《重刊宋本孝经注疏附校勘记》为参校本。同时又都参考了在敦煌发现的《孝经》残卷。著名出版家、学者李梦生审读。20世纪20年代,商务印书馆曾经出过一套深受学界好评的丛书《四部丛刊》。《丛刊》以精选善本为胜,赢得口碑。经部典籍则以汉魏之著,宋元之刊为主,一时古籍之最,几乎被一网打尽。但《四部丛刊》以表现古籍原貌为宗旨,故呈现方式为影印。它的好处是使藏之深阁的元明刻本走入了普通学者和读者的家庭,故甫一问世,便广受好评,直至今日它依然是研究中国学术文化的学者们不可或缺的基本图书。但是,它的缺点是曲高和寡而价格不菲,不利于普及与流通。鉴于当下持续不断的国学热、传统文化热,人们研读经典已从一般的阅读向深层的需求发展,商务印书馆决定启动一项与时俱进的大工程:编辑一套经过整理的儒家经典古注本,包括《周易注》、《尚书传》、《毛诗笺》(全二册)、《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全二册)、《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合编本)》(全三册)、《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全二册)、《春秋谷梁传集解》、《孝经注》、《论语集解》、《孟子章句》、《尔雅注》13种共18册。选目以《四部丛刊》所收汉魏古注为基础,辅以其他宋元善本。为了适应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这套丛书改直排为横排,但为了保持古籍的原貌而用繁体字,并严格遵循古籍整理的规范,有句读(点),用专名线(标)。另外,本次整理还使用了Source?Han(开源思源字体),这种字体也许可以使读者们有一种更舒适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