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的三篇学位论文(精)
作者简介
"朱邦芬,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曾任物理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英国物理学会会士(Fellow)。曾任教育部物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物理快报》(Chinese Physics Letters)主编,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加州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8所著名大学客座教授。现任《物理》主编,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Chinese Physics B等5种学术刊物编委,以及多个研究所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发表科学研究论文约100篇,编著书8本,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3项。朱邦芬是研究半导体量子结构物理的著名科学家,他与黄昆确立了半导体超晶格光学声子模式的理论,被国际学术界命名为“黄朱模型”,引起国际上普遍重视。他关注人才培养,是清华大学数理大类首席教授,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专家组成员,“清华学堂”物理班首席教授。曾获教育部第二届“杰出教学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清华大学突出贡献奖等。 阮东,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2007年起担任物理系副系主任,2016年起担任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副院长,2018年起担任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党工组组长。现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科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群论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常务理事。曾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三等奖等。 "
内容简介
《杨振宁的三篇论文》收录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的三篇学位论文,不仅是他在本科、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三个阶段学习成果的历史记录,也反映了他一步步成长为物理学大师的历程。杨先生在西南联大完成本科及硕士阶段的教育,这是一所存在于战争时期的特殊学校,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奇迹般培养出一大批学术人材,值得后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