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达达吃遍台湾(老台北道地平民美食攻略)

溜溜达达吃遍台湾(老台北道地平民美食攻略)
作者: 邰智源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6.00
折扣购买: 溜溜达达吃遍台湾(老台北道地平民美食攻略)
ISBN: 9787535467256

作者简介

邰智源,台湾知名演员、主持人,尤其擅长模仿。 参加华视《TV新秀争霸站》得亚军,并受该节目制作人王伟忠赏识;后在华视综艺节目《连环泡》演短剧,后赴美国、加拿大,修得美国纽约理工学院大众传播硕士。 邰智源,生在厨艺世家,口馋嘴刁,在娱乐圈内是有名的“吃主儿”,在蔡康永、小S主持的娱乐节目《康熙来了》中经常介绍并推荐一些传统而正统,地道而深邃的美食,这让他成为了许多明星的佳肴典范。 邰智源在内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一部携赵薇、苏有朋出演的喜剧电视剧《老房有喜》让更多的大陆观众认识并爱上了这位会吃、懂吃、幽默、霸气的台湾大咖。 他主持的综艺栏目《全民最大党》在大陆超过10万的粉丝量,受一些娱乐达人、时尚达人追捧。

内容简介

喝着添财养了超过四十年的老汤底,我体会到要 成就一盘美味料理,不只要好的食材、师傅,更要有 懂得欣赏的客人,才能让品味美食的经验与记忆,一 起传承下去。 我有一个帅老爸,俊俏程度直逼刘德华,可惜, 我长得像我妈。所以,我从原本应该是帅气的那一型 ,变成了无害的可爱型。 妈妈以前在铁路局工作,每隔一两个星期就会带 我出门吃好料理。我记得,第一次来添财大概才八岁 ,常边吃饭边听演歌。年岁渐长才发现,我受妈妈影 响很深,从小跟着她听演歌,我最爱的歌手就是北岛 三郎,他的“夫妇一生”唱得情深义重,是男子汉听 了都会落泪。妈妈四十多岁报考日本空大,一圆读书 梦,我也在差不多年纪读完美国硕士学位。 添财是妈妈留给我的美好记忆,也是我从小到大 吃了最久的餐厅。1968年,添财阿公跟着舅舅学做日 本料理,从一个小摊变成家传三代的餐厅,那锅老汤 底养到现在超过40年,味道随着时间愈陈愈香。琥珀 般的高汤 老汤底充分吸收各种食材精华,每天还要再加柴 鱼、大骨熬的新汤底一同煮,半世纪下来,老汤底像 人一样,从少不经事清浅的酱油色,变成深不见底的 味增色,也因为汤头太浓重,所以添财不提供给客人 喝关东煮汤。有一次我晚上七点半来,关东煮居然卖 ——光——了!这象话吗? 因为汤底够厚,添财的白萝卜煮到透出琥珀般的 颜色,轻轻咬一口,那股日积月累的甘甜会从喉咙冒 出来,紧紧扣住你的舌头。这里很多关东煮的用料都 自己做,像菜卷,先把两三片又大又厚的高丽菜稍稍 烫软,再包人猪肉、荸荠等馅料,入口层次分明又脆 甜,不像在其他地方吃菜卷,高丽菜只是过场跑龙套 。 这里生鱼片种类之多和新鲜不在话下,特别主打 台湾鱼种。打从阿公时代合作到现在的苏澳鱼贩,天 天送鱼过来,最帅的是,这里居然有“秋刀鱼生鱼片 ”。 一般印象觉得秋刀鱼很平凡,在台湾菜市场里一 条5块、10块,便宜到不行。但在日本东京筑地鱼市 场里,可是好店才卖秋刀鱼。添财用的秋刀鱼,在日 本一打捞上岸,第一时间就搭飞机赶来台湾,尤是每 年八到十一月是秋刀鱼产季,鱼肉的油脂丰厚,用火 稍稍烤一下,疯狂。 “盐烧鸡腿”好吃到不晓得该怎么形容,师傅们 耐性地慢慢炙烤鸡腿肉,鲜甜肉汁因此能完整封在焦 焦、脆脆的鸡皮里。我儿子邰靖最爱吃这儿的“猪肉 丝饭”,里面有洋葱、白菜和鸡蛋,搭配吃炸虾用的 酱汁,均匀拌开所有配料,一人口,啊,我感觉到有 股近似坠人爱河的香甜。 还有一道“照烧章鱼”,我从小吃到大,连价格 都记得清清楚楚,小时候一盘80元,现在要250元, 还好,盘子也跟着变大。师傅们每天自己处理鳗鱼, 用剩下的鳗鱼骨头和酱油,熬煮成烤章鱼的酱,好好 吃。可惜我现在只能浅尝即止,不然等下又要多跑好 几圈。 各位,请绝对,绝对不要忘记点一碗味噌汤,汤 底用鱼骨慢熬,加上层层分明的水豆腐同煮,口感不 是单用滑溜就能传达。不随时光改变的坚持 品尝美食,我现在愈来愈注重一家店的持续力。 有次跟朋友到一家卖上海汤包出名的餐厅吃饭,叫了 盘最出名的“清炒河虾仁”,可吃了几口觉得味道怪 怪的。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店家用了不是河虾的泰 国青虾仁,口感整个就不对了。这决对应该挂上“滥 竽充数”的排楼。 当我二十出头进演艺圈,还是那个天不怕、地不 怕的莽撞青年时,对于餐厅口味改变还没那么大的感 触。但再过几年,我就要迈人知天命之年,十分敬重 这种不随时光流转而改变的坚持。或许就像电影《饮 食男女》里想讲的:“体会过可惜,才懂得珍惜。' , 添财是此生陪伴我最久的餐厅,我打从心里感谢 他的不变,让我能在经历许多世事后,还有一个地方 能回味幼时的美好。我也明白,一家老店要跟上时代 变化,又要守住传统,实在不容易。尤其现在,我常 感觉,年轻一代真正懂吃的人不多,又不耐等待,宁 可把钱花在吃气氛。 添财第三代老板林逸曼告诉我,他大学毕业后本 不想接班,但又不舍阿公与父亲打拼一生的心血消失 。幸好,他没气馁,仍然照着代代相传的叮咛:上菜 不需太多精致摆盘,鲷类要厚切,花枝不能切太细, 否则会破坏口感。 加上这么多年来,添财的员工和客人们,一起用 舌尖记忆这股超过四十年的滋味,只要一变就会彼此 提醒。这种人与人之间不需承诺,自然而然想守护一 件美好的事,是人世间最棒的味道。P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