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研究(1868—1945)/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书系](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0926/02/20230926021136511.jpg)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120.00
折扣价: 84.00
折扣购买: 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研究(1868—1945)/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书系
ISBN: 9787100219952
赵亚夫,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日本三重大学、名古屋大学、东京学艺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历史教育、公民教育研究。已发表论文250余篇,主编、出版著作30余部。
天皇的身份和地位,导致日本实行军政、军令的“二元制”,目的是确保天皇独立行使统帅权。不仅内阁和议会没有军权,就连陆军省和海军省也只是军政机关。实权则在陆军参谋总部和海军军令部(两总长)手中,同样是为了天皇能够运筹帷幄。在现实中,军部之所以能够左右国家政治,除了藩阀打下的基础外,军政和军令“二元制”才是根本原因。 这种制度对于军事思想的影响,在以下方面反映出来:(1)由于自知经济 和军事实力不够,不敢和欧美列强硬抗,因而热衷于短期决战或速战速决;(2)信奉极端精神主义,把英美视为“英鬼”“美畜”,试图在精神上先胜对方,却 事实上严重低估了英美的实力(到 1943年才改变态度);(3)迷信作战至上思 想,习惯偷袭,却忽视情报、防御、卫生等必要的作战条件;(4)作战从教条 出发,战法落后;(5)封建式的治军方式,导致军纪涣散;(6)兵力和劳动力 相互掣肘,顾此失彼;(7)大量投入少年兵,既无法满足军队的专业化要求,也延缓了军队的近代化速度(来不及进行专门训练)。 由于国家一再强化军国主义政策,加之陆军省和军部的教育总监部强势介入学校教育和国民教育,导致军事思想与教育思想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简言之,自日俄战争“惨胜”后,日本的教育就进入了高度精神主义化的阶段。其一是道德教育充满虚假的忠君爱国观念、复仇的敌忾心,以及盲目自大的日本精神。其二是“兵式体操”不再以强身为目的,而是立足于充盈精神去达到军事目的。因此,尤其注重炼成灭私奉公的意志。其三是培养的“意志力”的过程简单直接,只满足于敢于在战场上为了天皇去舍命拼刺刀。其四是知识教育服务于道德教育,所有学科教育都要贯彻忠君爱国思想。包括实业教育在内,最后也到了“勤劳即教育”的程度,即为国防国家付出劳动。其五是精英阶层彻底地交出自己的良知。 我们需要一部完整的日本军国主义教育史 面对歪曲的恶意,以言之凿凿的事实揭穿历史谎言 。不拘泥传统的学科视野 基于文献陈述事件,利用事件构筑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