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年谱/中国当代重要作家年谱丛书

贾平凹年谱/中国当代重要作家年谱丛书
作者: 张东旭|总主编:武新军
出版社: 中国社科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9.20
折扣购买: 贾平凹年谱/中国当代重要作家年谱丛书
ISBN: 9787520336659

作者简介

张东旭,河南兰考县人,河南科技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文法学院副院长,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著作3部,主持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等厅级以上项目6部,获“河南省博士后基金二等资助”一项。

内容简介

一九五二年 出生 3月16*(农历二月二十一*)贾平凹出生于陕西省丹 凤县金盆乡一个农民家庭。父亲贾彦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前毕业于陕西师范学校,在金盆乡的南寺小学教书。为 了纪念贾平凹的顺利出生,父亲为他取乳名贾李平。父辈 弟兄四个,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贾家22口人还在一口 大铁锅里吃饭,县上颁发了“模范家庭”的红匾,直到60 年代初才一分为四。 一九五七年 五岁 开始上小学。在散文《我的小学》中贾平凹回忆:“ 五岁那年,娘牵着我去报名,学校里不收,我就抱住报名 室的桌子腿哭,老师都围着我笑。*后就收下了,但不是 正式学生,是一年级‘见习生’。娘当时要我给老师磕头 ,我跪下就磕了,头还在地上有了响声。”“我那时*爱 语文,尤其爱造句,每一个造句都要写得很长,作业本就 用得费……学写大字也是我*喜欢的课,但我没有毛笔, 就曾偷偷剪过伯父的羊皮褥子上的毛做笔,老师就送给我 一支。我很感激,越发爱起写大字,别人写一张,我总是 写两张、三张。老师就将我的大字贴在教室的墙上,后来 又在寺庙的高年级教室展览过。她还领着我去让高年级学 生参观。” 贾平凹的启蒙教育是在老一辈人的“乡村夜话”中进 行的。夏夜的晚上,一家老小铺席在麦场上,饭后乘凉聊 天,是**之中*轻松舒适的时间。老人口里衔着旱烟杆 ,慢条斯理地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改朝换代的情形,以 及村中的掌故,小孩子全都竖起耳朵听。“秋收后,他* 乐意帮人家剥苞谷。这时候,各家的大人都把自己*精彩 的故事讲出来,他们要吸引爱听故事的孩子来给自己帮忙 。他们要*早地剥完自家的玉米,以便于收藏。特别是一 位邻居老爷爷,他不仅善讲狼和鬼,还能评说薛仁贵征东 征西,这故事很长,要从立夏说到立秋。平娃是他*忠实 的崇拜者,拿烟取火,端茶水,小脚儿比谁都勤。他缩在 人家的膝盖下,整个夏夜全在光棍楼过。” 一九**年 十二岁 贾平凹考入商洛镇初级中学,过起了中学寄宿生活。 他所在的班级同学成分较复杂,占优势的是镇上干部的子 弟,他们穿得好,还梳着分头,骑自行车,条件优越的他 们总是用鄙夷的目光看着农民的孩子。贾平凹回顾这段历 史时说:“(人以群分)这种现象,过去有,现在依然有 ,人性天然使然。知识决定着人的素质,钱财可以提高人 的境界。城镇的孩子与乡下的孩子智商并没有什么差别, 城镇的孩子表现出来的聪明、大方、灵活是因为见多识广 ,乡下的孩子却因为穷产生自卑、萎缩、胆怯而转为强烈 的嫉妒。人越穷越是心思多,敏感而固执。仇恨有钱人, 仇恨城市,这就是我们父辈留给我们的基因,而又使我们 从孩子时起就有了农民的德性。当我已不是农民,在西安 这座城市里成为中产阶级已二十多年,我的农民性并未彻 底退去,心里明明白白地感到厌恶,但行为处事中沉渣不 自觉泛起。” 贾平凹此时对写作表现出很浓的兴趣,规定是一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