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公共财政与百姓生活/财政工作中的经济学思考系列
作者简介
范存会,男,1972年出生,汉族,籍贯山东省高密市。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后出站,获副研究员任职资格。师从中科院创新基地研究员、首席科学家、著名经济学家黄季焜研究员。 2001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参加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1lASA)组织的“青年科学家夏季项目(YSSP)”,完成研究报告并获证书。 2002~2003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参加由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中心(SOW-VU)组织的经济学家培训项目。 2003年兼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管理工作。 2004年曾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参加北京市财政系统公务员培训,任培训团副团长,并在联邦拨款委员会实习。 2006年12月合作出版专著《公共财政支持“三农”和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三十余篇。 现为北京市财政局副处长。
内容简介
政府官员在经济决策中如何引入经济学方法 政府官员在做出经济决策时,可以从四个方面引入经济学方法进行思 考和分析,使得相关经济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可以减少决策失误。 我国历史上曾是一个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以后,形 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议政的、以民主集中制方式运行的政治体 制。现行政治体制的优点是能够集中力量解决一些大问题,但相应存在的 问题是,由于对个别官员的决策缺乏有效监督,导致政府行为的成本巨大 ,缺乏效率。 虽然从理论上政府应该代表公共利益,但是为政府工作的人员做出的 决策,是由他对公共利益的个人解读所决定的,这种解读的底线往往是不 能与决策者的私人利益相违背。这里的私人利益可能不是物质利益,而是 包括个人口碑、声誉、媒体反应等因素。 分析政府的作用可以引入经济学的方法。假定政府的作用主要是为了 弥补市场失灵。市场失灵表现为难以解决有些市场参与者存在的负外部性 和正外部性问题。有些市场参与者在满足个体福利时,有意或者无意中增 加了社会成本;还有一些市场参与者在实现个体福利的同时,给全社会带 来了其他福利。这些负外部性或者正外部性行为由于难以通过市场交易方 式得到补偿或者收益,表现为市场失灵。解决这些市场失灵问题往往是政 府存在的理由。 即便如此由政府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等诸多原因, 许多公共服务都存在着“搭便车”问题。由于难以形成有效的价值尺度, 由政府提供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或者服务、解决负外部性问题,往往也会 有成本太高、浪费社会资源的缺陷。 从经济学角度看,政府官员往往也是为了自身利益从事而不是为了抽 象的公共利益,不管其行为从表面上看多么冠冕堂皇。这应该也是分析我 国政府行为的一个出发点。对于官员来说,能够实现连任并且进而升职, 是官员比较普遍关心的个人利益。在这种个体利益驱动下,官员们可能对 于短期能够见效的政策或者做法更感兴趣。 但是经济的运行过程往往具有周期性,需要经过一定的滞后期才能看 出某项政策的效果。结果重视短期行为的政策可能不是减轻了经济的周期 性波动,而是加剧了这种波动。这可能也是大多数国家都难以有效应对经 济衰退或者通货膨胀的原因。对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原因和对策的分析有 许多观点,但是如果从根源上看,可能就是由于美国政府在克林顿时期, 为了维持所谓持久的繁荣,采取的自由化的金融政策给此次危机埋下了祸 根。本来应该借着此次金融危机的契机,调整金融市场结构,但是美国现 在的金融救援计划却很可能会掩盖或者保护不合理的金融产业结构,为以 后的通货膨胀做了伏笔。 我国政府完全可以借鉴此次金融危机中,防止政府行为短期化对于经 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在我国各项规章制度正在完善的背景下,政府官员尤 其是具有经济决策职责的官员,除了要遵守他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 规章制度)外,更要具有采用经济学方法思考问题的自律意识,这样才能从 整体上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效率和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 在经济决策中采用经济学方法,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需要明确所涉及问题或者决策的产权关系。目前我国的产权类型 包括国家、集体、个人(含在中国从事经营活动的外国人)。产权是指通过 法律来指定稀缺物品的所有权。我国目前的一般商品具有私有产权,即以 法律所有权的形式把权力指派给特定的个体。还有一些产权法律指定归国 家或者集体所有,这些产权属于社会产权。但目前我国的社会产权主要包 括各类自然资源(土地、河流、矿山等)、国有工厂和机器等。最新版的宪 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 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 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2007年10月1日开始 实行的物权法第四条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 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明确了保护私人物权,使我国的 产权体系进一步得到了完善。这些明确的法律产权规定,奠定了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要求。 第二,要明确与产权关系相对应的游戏规则。经济决策会涉及到不同 产权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的相对变化就是由于不同产权决 定的游戏规则。例如拍卖破产的国有企业就是把国家产权转变为私人产权 。集体企业股份制改革,就是把部分集体产权转变为私人产权。 第三,要推断政府可能出台的政策措施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以及政 策出台后对于社会供给和需求的潜在影响。政策的效果要通过对于社会供 给和需求的影响反映出来。注意这里的概念是社会供给和需求,而不是单 纯的市场供给和需求。因为决策者是政府,其目标是实现社会净福利最大 化。确定社会供给和需求时,需要根据市场供给和需求,再考虑外部负效 应或者外部正效应进行调整,得到合理的社会价格,作为决策的出发点。 第四,依据是否能够实现准帕累托改进,确定决策内容。帕累托改进 是指一项政策措施出台以后,能够改进全社会的福利状况,而且没有一个 个体会变坏。我国政府决策中经常被引用的帕累托改进实例,就是1978年 以后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项政策实行以后,在很短的几年 内,解决了困扰我国数千年的温饱问题,全社会的福利状况得到了根本性 的提高,并且没有人在这项政策实行以后福利状况变坏。 后来的各项改革很难再是帕累托改进的过程。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渐进 式改革,随着改革的逐步深人,必然会有一些群体的既得利益,会在新的 改革措施实行过程中受到影响。因此不能指望现在出台一项能够实现帕累 托改进的政策。但是这里可以引入准帕累托改进的概念,即只要某项政策 给社会带来的福利改进,比给部分既得利益者带来的福利损失大,这项政 策就可以增加全社会的净福利,从而是合理的。根据准帕累托改进确定的 经济决策将有利于全社会福利水平的改善,提高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福利, 得到社会的普遍支持。 我国政府的有些干部可能在做出某项决策之前,其本意是好的,但是 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者受到少数利益集团群体言论的影响,做出的决策 执行成本很高,甚至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如果能够在决策过程中掌握类 似的经济学方法,就会使得相关的经济决策更加科学合理,从某种意义上 讲,也可以通过防止决策失误,保护官员的个人利益。P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