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常识 (第二版)

教育常识 (第二版)
作者: 李政涛
出版社: 华东师大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1.20
折扣购买: 教育常识 (第二版)
ISBN: 9787567548411

作者简介

李政涛,华东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分会副理事长。专业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教育人类学。

内容简介

教师每天都在目睹着一个个生命,在教育力量影响下一点一滴生长变化的奇迹,每天都浸润在生命成长的气息之中,这是别的职业难以体会到的幸福,也有他人难以体会的艰难。 钱理群曾言:“教育难,难就在回到常识。”难的症结在于我们对常识既缺乏了解,更缺乏敬畏。教育者最大的无知,是对常识的无知,我们往往以为自己知道很多,但实际情形却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教育中最可怕的缺失,是“对常识的敬畏”的缺失。 教育常识的原点,就是人性常识,也就是对人的天性的认识。衡量一位教师和教育理论研究者是否进入了智慧的境界,不仅要看他有没有与教育有关的实践智慧和思想智慧,更要看他有没有直捣人心、洞察人性的智慧,有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对人性的理解。 我们不妨把教育的过程,变成体悟生命的过程。教育,就是对人的存在之谜和成长之谜的勘探。教育所以能够永恒,是因为它能以自己的方式,解开人类共同和永恒的存在谜底和生存难题,教育以不容替代的方式触及到了这个难题的内核:生命生长的难题。 教师们常常忍不住用自己的问题替代学生的问题,用自己的观点替代学生的观点,用自己的思考替代学生的思考等等,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无头脑、无能力、无智慧,更无独立人格。或许,这就是没有人性常识的教育造成的人间悲剧的根源。 教育的任务,首先是发现并且满足儿童的生长需要。我们在儿童生长过程中发现的许多问题,其实不是“问题”而是“现象”,是生长需要的一种具体诉求。……这些现象不是需要我们去制止的“洪水猛兽”,而是“生长现象”,受到“生长需要”的支配,需要我们去发现、理解、尊重并尽力使之满足。 教学的实际过程始终是在教和学的互动生成中,呈现教学内容、进入教学内容、理解教学内容,进而转化教学内容和占有教学内容的精神内涵。学生能力的成长与发展,精神品味的提升和个性的形成,将在教与学的互动生成中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