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考状元报告

中国中考状元报告
作者: 唐克雪
出版社: 中国青年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16.00
折扣购买: 中国中考状元报告
ISBN: 7500666942

作者简介

唐克雪,男,瑶族,1958年生于广西平乐县。1975年入伍,1985年毕业于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外语系。1995年调珠海工作,曾任中学英语教师、报社记者、作协专业创作员。出版有长篇小说《雄枭阴鸷》、《裸性生灵》、《情圣》。中篇小说《冷太阳》、《杂色河湾》分别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和中国作协《民族文学》奖。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中考状元报告》是作者搁笔十年后为中学生创作的第一部纪实类作品。

内容简介

1.关于状元及其来历 什么叫状元? 状元的出处是中国古代沿袭下来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渊源是春秋战 国时期的“举贤荐能”儒家教风,自隋唐起逐渐演化为封建制度下,国家寻 觅治国贤能的惟一途径。 据《辞海》介绍,古时的科举考试分三个级别,分别为乡试、会试、殿 试。元者,万物之首也。故科举考试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 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状元的别称是从唐朝开始的。唐朝会试由礼部主持,称殿试,是最高级 别的考试。进这一级别的应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的 说法。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因其为殿试一甲, 故亦称殿元。 如果乡试得第一名,又获会试第一名、殿试第一名,便是“连中三元” 。 从实力和运气双重含义上说,科举的“连中三元”,比我们现在足球场 上“连中三元”的“帽子戏法”难度不知大多少。几千年科举史,获此荣誉 者可谓凤毛麟角。 参加乡试是状元们要过的第一关,参加乡试的那些读书人,古代统称为 秀才,同我们现在通过会考获得高中文凭、拥有高中文凭才有可能参加大学 升学考试的高三毕业生多少有些相似之处。可见我们现在的中学生们也都算 是秀才了;从秀才中推举参加会试的佼佼者,就是举人。举人即应举之人, 获得进京参加殿试的资历,并从中争抢惟一的“状元”机会。 对于一个意欲通过科考获取功名的读书人来说,每一次应试,都是一次 浴火重生般的冲刺,其惨烈程度可与我们现在的“高考”大战比肩。而令我 们现代人想想就望而生畏的是,科考的每一次应试,都只不过是一次考试资 格的争取,只有参加最后的殿试,并成为殿试的幸运者,才有可能金榜题名 ,“功成名就”,了却读书大业。古时没有一个应试者一路春风、顺利登顶 的。有的甚至考了一辈子,连个秀才名号也没有捞取,大名鼎鼎的明代江南 才子唐伯虎,也不过得一“解元”。“状元”之难,难于上青天! 没有孙大圣历经火焰山和太上老君炉“炼”就的不败金身,如何经得住 科考战场上连营烽火的“烧烤”? 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金字塔上的塔尖,也是古代读书人的最高境界 。中状元者不仅由皇帝亲自封爵颁禄,更有招为驸马,门第升天的。虽不能 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十年寒窗无人晓”时的酸甜苦辣,“一朝成名 天下闻”后带来的功名利禄,所有的委屈和辛苦,皆不在话下了。其闪烁于 八股文下的种种酸腐,也变成读书人手中的至宝,无端敬仰。 中国人心目中的状元,已经不是一个读书成材的概念,而是一条升官发 财的阳光大道。 因此中国各地都流传着许许多多凄美悲壮的状元读书故事,并由此演绎 成一部部中国传统戏剧的统一格式:落难公子中状元,小姐私会后花园。金 榜题名功名就,欢欢喜喜大团圆。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