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阅读(小学6年级)/亲近母语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桑桑现在再见到的杜小康,已经是一个远远大于 他的孩子了。 当桑桑向杜小康问起他以后怎么办时,杜小康并 没有太大的惊慌与悲哀。他 与桑桑坐在打麦场上的石磙上。向桑桑说着他心中的 打算。他至少有十项 计划,而他*倾向于做的一个计划是:在油麻地小学 门口摆个小摊子卖东西。 而这个计划是桑桑*感吃惊的一个计划:他怎么 能在学校门口,当着大家的 面做小买卖呢?满眼全是他的同学呀! 杜小康却是一副很坦然的样子:“你是怕大家笑 话我?” “大家不会笑话你的。” “那怕什么?就是笑话我,我也不在乎。” 杜小康向桑桑详细地说明了他的计划:“我们家 开了那么多年的小商店,我知 道应该进什么货、什么好卖;我在学校门口摆个小摊 ,那么多学生,买个削笔刀啦, 买几块糖啦,谁不愿意出了校门就能买到?” 桑桑觉得杜小康的计划是有道理的。 “那你有钱进货吗?” “没有。” “怎么办?” “能想到办法的。” 桑桑与杜小康分手后,回到家中。晚上,他等鸽 子都进窝后,将窝门关上了。 他用笼子捉了十只鸽子。桑桑的鸽子,都是漂亮的鸽 子。第二天一早,他提了笼 子去镇上,将这些鸽子卖给了一个叫“喜子”的养鸽 人。他拿了卖鸽子得的二十元 钱,直接去找杜小康,将钱统统给了杜小康。 杜小康一手抓着钱,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用另一 只手抓住桑桑的一只手,使劲 地、不停地摇着。 过了一个星期,杜小康在校园门口出现了。他挎 一只大柳篮子。柳篮里装了 七零八碎的小商品。柳篮上还放了一只扁扁的分了许 多格的小木盒。一格一格 的,或是不同颜色的糖块,或是小芝麻饼什么的。盒 上还插了一块玻璃。玻璃擦 得很亮,那些东西在玻璃下显得很好看。 他坐在校门口的小桥头上。令油麻地小学的老师 和学生们都感震惊的是,这 个当初整*沉浸在一种优越感中的杜小康,竟无一丝 卑微的神色。他温和、略带 羞涩地向那些走过他身旁的老师和同学问好或打招呼 。 *初几天,反而是同学们不好意思。因此,几乎 没有一点生意。 桑桑替他感到失望。 杜小康反过来安慰桑桑:“会有生意的。”那时 ,杜小康又想起了那次鸭群被惊 散了,还有*后十几只没有找到的情景,父亲说,算 了,找不到了,别找了。他却 说,能找到的。结果真的找到了。 **个来买杜小康东西的是桑桑。 杜小康无限感激地望着桑桑,会意地笑着。 生意慢慢有了。渐渐地,油麻地的孩子们,再去 杜小康那里买东西时,就没有 异样的感觉了,仿佛只不过是在从一个朋友那里取走 一些东西而已。他们可以先 不给钱,先在心中记住。而杜小康知道,他们*不会 白拿他的东西的。 那天,学生们都在上课时,桑乔站在办公室的廊 下,望着校门外的杜小康,正 在冬季的**场雪中,稳稳地坐在树下。他对另外几 个也在廊下望着杜小康的老 师说:“*后,油麻地*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 小康!’’ 几次挣扎均告失败的杜雍和,在经过一段调养之 后,已能走动了。他平和了, 眼中已不再有什么**。他像一个老人一样,在村里 东走走,西走走。 红门里,实实在在地成了空屋。 红门里,还欠着人家不少债。但债主知道,杜雍 和现在也拿不出钱来还他们, 也就不急着催他。其中有个债主,自己实在是窘迫, 只好登门来要债。见杜家满 屋空空,就又不好意思地走了。但*后还是被逼得无 法,就再一次进了红门。 杜雍和感到无限歉意。他在表示了自己无能为力 、债主只好又走出红门时, 一眼注意到了那两扇用上等木材做成的红门。他追出 来,将那个债主叫住。 那个债主走回来问:“有事吗?” 杜雍和指着红门:“值几个钱吧?” “你这是什么意思?” 杜雍和十分平静:“你摘了去吧。” “那怎么行呀。” “摘了去吧。我屋里也没有什么东西。这院子有 门没有门,也没有多大关系。” 那债主用手摸了摸,敲了敲两扇红门,摇了摇头 :“我怎么好意思摘下这副门?” 杜雍和说:“我对你说,你不把它摘了去,我明 天可得给别人了。” 那债主走了。傍晚,他自己没有来,而是让两个 儿子来将那副红门摘走了。 与杜小康并排站在院墙下的桑桑,情不自禁地抓 住了杜小康的手。 这两扇曾为杜家几代人带来过光彩与自足的红门 ,随着晃动,在霞光里一闪 一闪地亮着。 当这被杜小康看了整整十四年的红门,在他的视 野里终于**消失时,桑桑 觉得与自己相握的手,开始微微发颤,并抓握得*紧 ……P29-31